历史学 >>> 考古学 >>> 考古理论 考古学史 考古技术 中国考古 外国考古 专门考古 考古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考古学相关记录15383条 . 查询时间(0.404 秒)
陈殿,景德镇陶瓷大学陶瓷美术学院青花教师子弟,幼承家学,研习古代陶瓷生产与制作工艺多年,后入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学习陶瓷考古,获历史学博士学位。拥有机械设计本科,工商管理硕士,中国史博士后、家传青花技艺等复合专业背景。现为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考古与博物馆学教研室副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陶瓷考古与艺术研究中心主任,九三学社社员。硕士研究生招生方向为历史时期考古,非物质文化遗产。受聘北京大学考古...
单月英,河南人,毕业于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2007—2009年受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在伦敦大学亚非学院访学。2001—2003年任中华世纪坛艺术馆策展部主任和策划总监;2004—2006、2012—2019年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工作,策展人和民族与边疆考古研究所所长;2020年6月至今,“丝绸之路与边疆考古研究中心”主任,副教授,策展人。
2023年5月16日下午,东南亚南亚考古研究与文物保护基地建成揭牌仪式在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新址成功举行。仪式由省文旅厅厅长赵国良主持,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关强、省政府副省长王浩共同为东南亚南亚考古研究与文物保护基地揭牌。省发改委、省住建厅、省文旅厅、荆州文保中心、省博物馆、省文物总店、官渡区、晋宁区、参建单位有关负责同志和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全体干部职工参加了揭牌仪式。
宗教美术考古在世界学术界是显学,这个领域产生了许多重要理论成果和名家。中国有数千个宗教美术遗存,叙事生动,造型丰富,并且文脉沿革的连贯性极强。可以说,从完整性层面上认识这个大样本应当是中国宗教美术考古在体系建构上的一个逻辑起点。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选择儒、释、道三种主要美术类型,力求完整收集新中国成立以来70余年间的所有宗教美术考古报告,在此基础上建构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
本书是介绍中美洲考古学和文化的权威读本,涵盖了从史前到殖民时代完整的历史。此中文版由最新第三版翻译,除了介绍奥尔梅克、玛雅和阿兹特克三大文明鼎盛时期之外,还增加了新的内容如中美洲文化特征和语言、雕像、玛雅皇家陵墓、蒂卡尔和特诺奇蒂特兰的人口研究,修改了关于阿兹特克人和这一时期的年表,更新了延展阅读的文献和参考书目。40多个专栏穿插其中,介绍历法、农业、埋葬和宫殿生活各个方面,是旅行者踏上中美洲大陆...
本书梳理了史前农田管理研究现状及意义,系统阐释了稳定同位素分析方法及原理,并借助案例研究尝试揭示黄河中游地区新石器时代的农田管理策略,为探讨早期农田管理技术的发展、区域特点以及与社会复杂化过程的关系提供新的视角。
2018年,三门峡考古工作者在三门峡陕州区丰阳村发现一批春秋时时空首布币,计500余枚。本书就是对这批空首布币的发现情况、整理情况、研究情况以及具体解读。
《美术、神话与祭祀》(图)     美术  神话  祭祀       < 2023/5/17
本书是张先生三十年学术生涯集大成之作,在本书中,张先生利用考古学、人类学、历史学和神话学的各种材料,对中国文明起源和它早期的特征做了推测(夏商周时期),即中国文明的起源关键在于政治权威的兴起与发展,而不是技术突破。政治权力的取得,则主要依靠道德权威、知识及其他稀有资源的垄断、对跟人神沟通手段对垄断得以实现。
本书通过淮海地区4省15家博物馆的80件套青铜器(其中55件为珍贵文物,29件为国家一级文物),阐释解读了商、西周、春秋、战国四个历史时期淮海地区青铜时代的文化面貌和历史变迁,揭示青铜时代中国东部的淮海地区由夷到夏的融合过程。本书是一次聚焦淮海地区的青铜器学术领域的探讨和摸索,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学术意义。
北石窟寺是北朝时期陇东高原最大的一座佛教石窟寺院。北石窟寺现存窟龛共包括五处,分布在蒲河两岸的砂岩崖面上。蒲河东岸,寺沟门石窟群(即北石窟寺院)为主窟群。主窟群以南1.5公里处自北向南分别有石道坡、花鸨崖、石崖东台三处石窟群。主窟群以北1.9公里处的蒲河西岸,有楼底村1号石窟(俗称北1号窟)。
本书是北京大学考古专业“中国考古学通论”讲义的先秦部分,作者是北京大学教授、著名考古学家严文明、李水城先生。全书共25万字,约120幅插图,分为五章,包括绪论、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夏商考古、西周与东周。本书为北京大学未刊讲稿,经过多次修订,资料翔实,图文并茂。
作者欲从“入山”与“出塞”两个角度出发,解释中国上古文明演变的特色。在全书首篇《入山与出塞》一文中,作者大略叙述他近来关注的两个研究课题:中国古代的祭祀遗址,以及考古发现的外来影响。前者(入山)强调中国在上古时代,早已发展出自身独树一格的文明特色;后者(出塞)则论述远古时期中外(华夏与蛮夷,中原与境外,东方与西方)交通与相互影响的关系。研究方式则是考察出土文物的型制与艺术表现的手法,从中寻绎外来文...
由云南省博物馆、西汉南越王博物馆、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南汉二陵博物馆)、南越王宫博物馆、云南李家山青铜器博物馆、昆明市晋宁区博物馆联合举办的展览”滇王与南越王”于2021年1月25日在西汉南越王博物馆开幕,共展出来自滇粤两地289件(套)珍贵文物。本书为同展图录。
致远舰水下考古调查是我国水下考古配合港区基建、多种物探技术灵活运用的一个成功范例,同时也是我国“甲午沉舰系列”少有水下考古调查项目。2014年调查工作启动并确认了沉船的位置及保存状况;2015年开展大规模水下考古调查及试掘工作,确认了沉船的身份为清北洋海军致远舰;2016年确定了沉船的详细保存状态并进行了水下保护工作。致远舰的考古调查正式开启了对大型近代钢质沉舰的调查工作,并为以后的工作提供了可借...
本书是对隋唐洛阳含嘉仓城考古发掘报告的全面资料汇总,并结合现有文物研究成果,对含嘉仓遗址的仓储状况、遗址保护、历史背景研究做出了全面的探讨分析。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