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 文学 >>> 文学理论 文艺美学 文学批评 比较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史 中国近代文学史 中国现代文学史 南阳作家群研究 中国各体文学 中国民间文学 中国儿童文学 中国少数民族文学 世界文学史 东方文学 俄国文学 英国文学 法国文学 德国文学 意大利文学 美国文学 北欧文学 东欧文学 拉美文学 非洲文学 大洋洲文学 文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文学相关记录38901条 . 查询时间(0.413 秒)
刘贵生,男,1970年出生,汉族,2003年毕业于内蒙古大学人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史专业,获文学硕士学位,同年7月份入职衡水学院文学与传播学院,2012年晋升副教授职称,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古代文学史和中国传统文化。
杨青云,女,1968年出生,汉族。1993年毕业于河北师范学院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获文学学士学位。2007年晋升高级讲师职称。2016年7月入职衡水学院文学与传播学院,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传统文化。
刘梦琴,女,1972年出生,汉族,中共党员。1996年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获文学学士学位。1996年7月入职衡水学院文学与传播学院,2003年河北师范大学现当代文学专业进修,获文学硕士学位。2008年晋升副教授职称。2009年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专业进修。
赵薇,女,1982年出生,汉族,中共党员。2006年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获文学硕士学位。2006年6月入职衡水学院文学与传播学院,2014年晋升副教授职称。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古代小说、中外文化交流。
姚红静,女,1980年出生,汉族,中共党员。2018年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获文学硕士学位。2003年9月入职衡水学院文学与传播学院,2014年晋升副教授职称。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现当代文学。
李占稳,文传学院教授。教学与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文学,中国传统文化、中国古代诗文吟诵与传播。学习中国古典文学,理清文学脉络,掌握诗词曲赋经典篇章,提升审美与鉴赏能力,让古代诗文在现代生活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李春燕,副教授,女,汉族,1978年出生于河北省衡水市饶阳县。2001年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外语系英语教育专业。2007年获得河北师范大学英语语言文学硕士学位。主要从事英美文学及文化方面的研究, 现任外语系综合办主任、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带头人。
李洪良(1980-),男,河北衡水人,中共党员,教授,日语语言文学博士,外语系副主任兼外语系第二党支部书记。研究方向:日语语言文学、区域与国别研究。河北省“三三三”人培养工程第三层次人选;中国日语教育研究会河北省分会常任理事;衡水学院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带头人、东亚文化研究所负责人。先后多次获得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党支部书记、优秀教研室主任、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
马云燕,女,1979年生,河北冀州人,中共党员,副教授,英语语言学专业在读博士,衡水学院国际合作与交流中心主任。2002年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获文学学士学位;2008年于河北师范大学,获英语语言文学硕士学位;2021年攻读英语语言学博士学位。
王国洪(1967-),男,中共党员,教授。现任文学与传播学院副院长,主管教学工作。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河北省莎士比亚研究会会员,衡水市散文学会秘书长。1990年毕业于河北师范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获文学学士学位。1990年8月入职衡水地区教育学院中文科。1995-1997年,就读于辽宁师范大学文艺学助教进修班。1998年10月入职衡水学院文学与传播学院,2004年获得河北师范大学文学硕士学位。200...
吴秀兰(1966-),女,河北冀州人,副教授。1984年参加工作。1990年毕业于河北师范学院外语系获学士学位,2004年获河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2018年于山东大学做访问学者。2008年获衡水市三等功称号。2014年被评为衡水学院首届优秀骨干教师。2014年和2020年为河北省高等学校师范生教师技能竞赛一等奖和三等奖指导教师。2019年河北省优秀教学团队成员。2019年河北省首届外语金课团队大赛...
郭晓芳(1971--),女,河北衡水人,九三学社社员,副教授,文艺学硕士,先后教授过外国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等课程,2018年9月中国汉办公派赴北马其顿共和国圣基里尔和麦托迪大学孔子学院任教。
安晓红(1968-),女,河北省衡水人,教授。现任衡水学院外语系主任,主管外语系行政工作。1991于河北师大外语系本科毕业,获文学学士学位。2004年于河北师大外语系研究生毕业,获文学硕士学位。2010年至2011年在北京师范大学做访问学者,2017年8月至12月在美国桥港大学做访问学者,从事英美文学研究。先后主讲过《泛读》、《美国文学》、《英国文学》、《欧洲文化入门》等多门主干课程,连续多年教学...
唐人小说传播中存在“事”、“传”两种叙事方式,口头传述谓之“事”,文字记述谓之“传”。“事”、“传”之分的本质就是口头叙述与书面叙述的差别,这也就形成小说叙述的“雅体”和“俗体”的文体特征。唐人对“事”、“传”的区别是对小说特征较为成熟的认识,这必然影响人们去界定小说文体的属性。在“事”、“传”之别的叙述语境中才能正确理解和分析小说叙述的雅体与俗体相交融的叙事体式及其审美特点。
先秦古赋主要是指尚处于萌芽阶段的早期赋体文学,除了屈原、宋玉、荀卿等以“赋”命篇的作品之外,还涉及《逸周书》《庄子》《荀子》《晏子春秋》以及《史记》《说苑》《新序》等先秦两汉典籍中的赋体材料,以及《论义御》《李颂》《兰赋》等出土材料。先秦文学中一些独特的样式——诸如瞽瞍讲诵、优语、俳词、隐语等,和后来成熟的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正体现了早期赋作形式上的特点。先秦古赋的体制特征虽不如后来的汉赋那样明...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