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文学”相关记录38901条 . 查询时间(0.413 秒)


衡水学院文学与传播学院杨青云副教授(图)
衡水学院文学与传播学院 副教授 杨青云 中国传统文化
<
2023/5/23


衡水学院文学与传播学院赵薇副教授(图)
衡水学院文学与传播学院 副教授 赵薇 中国古代小说 中外文化交流
<
2023/5/23

衡水学院文学与传播学院姚红静副教授(图)
衡水学院文学与传播学院 副教授 姚红静 中国现当代文学
<
2023/5/23


衡水学院外国语学院李春燕副教授(图)
衡水学院外国语学院 副教授 李春燕 英美文学
<
2023/5/23

衡水学院外国语学院李洪良副教授(图)
衡水学院外国语学院 副教授 李洪良 日语语言文学 区域与国别研究
<
2023/5/23



衡水学院外国语学院吴秀兰副教授(图)
衡水学院外国语学院 副教授 吴秀兰 英国文学
<
2023/5/22

衡水学院外国语学院郭晓芳副教授(图)
衡水学院外国语学院 副教授 郭晓芳 外国文学 中国现当代文学
<
2023/5/22

衡水学院外国语学院安晓红教授(图)
衡水学院外国语学院 教授 安晓红 英美文学
<
2023/5/22

讲座通告 |中华经典与俗文化讲座系列——唐代传奇的雅与俗(图)
唐代传奇 中华经典 俗文化
<
2023/5/17
唐人小说传播中存在“事”、“传”两种叙事方式,口头传述谓之“事”,文字记述谓之“传”。“事”、“传”之分的本质就是口头叙述与书面叙述的差别,这也就形成小说叙述的“雅体”和“俗体”的文体特征。唐人对“事”、“传”的区别是对小说特征较为成熟的认识,这必然影响人们去界定小说文体的属性。在“事”、“传”之别的叙述语境中才能正确理解和分析小说叙述的雅体与俗体相交融的叙事体式及其审美特点。

讲座通告 |中华经典与俗文化讲座系列——先秦古赋的保存、体制与性质(图)
先秦古赋 中华经典 俗文化
<
2023/5/17
先秦古赋主要是指尚处于萌芽阶段的早期赋体文学,除了屈原、宋玉、荀卿等以“赋”命篇的作品之外,还涉及《逸周书》《庄子》《荀子》《晏子春秋》以及《史记》《说苑》《新序》等先秦两汉典籍中的赋体材料,以及《论义御》《李颂》《兰赋》等出土材料。先秦文学中一些独特的样式——诸如瞽瞍讲诵、优语、俳词、隐语等,和后来成熟的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正体现了早期赋作形式上的特点。先秦古赋的体制特征虽不如后来的汉赋那样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