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 >>> 肿瘤学 >>> 肿瘤免疫学 肿瘤病因学 肿瘤病理学 肿瘤诊断学 肿瘤治疗学 肿瘤预防学 实验肿瘤学 肿瘤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21-135 共查到肿瘤学 DNA相关记录224条 . 查询时间(0.229 秒)
目的: 探讨脱嘌呤/脱嘧啶核酸内切酶(apurinic/apyrimidinic endonuclease,Ape1),又称氧化还原因子(redox factor-1,Ref-1)在肝细胞性肝癌(HCC)的表达特点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正常肝组织10例、结节性肝硬化组织40例和HCC103例组织中Ape1表达情况.结果: 在HCC组织中Ape1在细胞核、细胞...
目的: 探讨抑癌基因p27Kip1对肝癌细胞的抑制作用. 方法: 利用脂质体介导法将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Myc-His(+)C-p27Kip1基因导入肝癌细胞株HHCC细胞中,经G418筛选获得稳定表达的细胞克隆,用MTT、3H-TdR掺入法和克隆形成实验观察抑癌基因p27Kip1对肝癌细胞增生及DNA合成的影响,电子显微镜技术探讨过表达的p27Kip1抑制肝癌细胞生长的可能机制. 结果...
目的: 通过检测DNA修复酶hMTH1 mRNA及其蛋白在肝细胞癌组织及细胞株中的表达,探讨hMTH1在肝细胞癌发生、发展及防御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研究肝癌(HT,n =33)、癌旁组织(HST,n =33)和正常肝细胞株(L-02)、肝癌细胞株(SMMC7721,HepG2)中hMTH1 mRNA的表达,同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原位检测了上述的肝癌组...
目的: 探讨线粒体DNA体细胞性突变和种系性变异在食管癌的发生情况及其可能的作用.方法: 利用时相温度梯度电泳方法分析了食管癌的线粒体基因体细胞性突变. 采用32对重叠引物扩增了来自20例食管癌患者的肿瘤组织和配对正常组织的线粒体全长基因,在肿瘤和正常组织中不同的电泳条带类型的DNA片段被测序以辩明其突变类型.结果: 在20例肿瘤中11例(55%)至少发现一个体细胞性突变,总共发现14个体细胞性突...
DNA高甲基化与抑癌基因     DNA高甲基化  抑癌基因       < 2009/7/24
哺乳动物基因组中,DNA甲基化是指CpG二核苷酸中的胞嘧啶第5位碳原子被甲基化. DNA甲基化是一种基因外修饰,不改变DNA的一级结构; 他在细胞正常发育、基因表达模式以及基因组稳定性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全基因组低甲基化,维持甲基化模式酶的调节失控和正常非甲基化CpG岛的高甲基化是人类肿瘤中普遍存在的现象. DNA高甲基化是导致抑癌基因失活的又一个机制. 本文综述了抑癌基因的高甲基化、DNA修...
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 mtDNA)编码参与氧化磷酸化和ATP生成所必需的多肽,与核基因组相比mtDNA突变率非常高,加之本身缺乏有效的损伤修复系统,所以mtDNA被认为与肿瘤发生有密切的关系. mtDNA的编码区内缺乏内含子,大多数突变发生于此编码序列,突变的积累可能导致肿瘤的发生. mtDNA的表达改变可能是癌细胞的一个特性. 近年来对线粒体基因组的不稳定性( mi...
目的:探讨DNA修复酶hOGG1和 hMTH1基因表达对DNA氧化损伤产物8-OHdG的修复调控及其在肝癌发生和防御机制中的作用.方法:RT/实时PCR定量检测23例HCC患者癌和癌旁组织中hOGG1 和 hMTH1 基因的表达, HPLC/ECD 法测定其8-OHdG 含量.结果:HCC患者癌旁组织 8-OHdG 含量明显高于癌组织 (133 vs 56 nmol/g DNA, P<0.01)...
目的:从病理组织学方面验证DNA疫苗对小鼠 HCV-C皮下移植瘤的预防及治疗作用,为将来的临床应用提供动物实验依据.方法:利用脂质体转染技术将pcDNA HCV-C质粒转染SP2/0细胞并将稳定表达HCV C抗原的SP2/0细胞皮下接种于Balb/c小鼠,成瘤后取小鼠瘤组织,用病理组织学方法验证DNA疫苗对HCV-C皮下移植瘤的预防及治疗作用.结果:肿瘤组织中以T淋巴细胞浸润为主;HCV-C抗原表...
建立人食管鳞癌EC9706细胞的无线粒体DNA(ρ°)细胞,探讨食管癌线粒体DNA与凋亡的关系。方法:在细胞培养液中加EB 50μg/ml、尿嘧啶50μg/ml、丙酮酸100μg/ml,进行连续传代培养,获得完全缺失mtDNA的细胞(ρ°细胞);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EB处理后不同时间的人食管鳞癌细胞EC9706 mtDNA的拷贝数,并采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对mtDNA进行定性检测;采用TU...
英研究称吸食大麻会影响DNA并致癌      大麻  DNA  致癌        < 2009/6/22
英国研究人员报告说,他们找到“令人信服的证据”,证实吸食大麻会影响人的脱氧核糖核酸(DNA),并可能导致癌症。
大肠癌是人类恶性肿瘤之一,具有比较明确的遗传背景。近年来的研究表明,患者DNA的损伤修复与肿瘤的关系密切,本文综述DNA的错配修复、碱基切除修复、核苷酸切除修复等3种损伤修复机制与大肠癌相互关系的研究进展。
背景与目的: 分析食管癌组织中MGMT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状态和食管癌发病风险的关系,探讨MGMT基因启动子的异常甲基化在食管癌筛查及早期诊断中的意义。 材料与方法: 对江苏淮安的91例新发食管癌病例的癌组织、癌旁组织及外周血血浆样本提取DNA,应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分析MGMT启动子区CpG岛的甲基化状态;对食管癌组织和癌旁组织提取总RNA,采用SYBR GREEN I 实时荧光定量...
跨损伤DNA合成 (translesion DNA synthesis, TLS)属于一种复制后修复过程,主要包括DNA聚合酶κ、η、ι、ζ。跨损伤DNA合成途径是生物体的一种应急机制,能够在DNA损伤未被修复的状态下进行复制延伸,维持基因组稳定性,但也不可避免的会引起DNA突变。跨损伤DNA合成通路基因的上调或下调,均是促进肿瘤发生的潜在因素。此外,跨损伤DNA合成途径在修复铂类化疗药物引起的D...
背景与目的: 研究乳腺癌组织中DNA甲基化转移酶(DNA methyltransferase,DNMT)与多药耐药基因ABCG2表达的关系,以进一步探讨ABCG2表达的表观遗传学机制。 材料与方法: 用实时定量RT-PCR法检测22例乳腺癌及其匹配的癌旁组织中DNMT1、DNMT3A、DNMT3B和ABCG2的表达,并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DNMTs与ABCG2基因表达的相关性。 结果:...
目的:通过检测急性白血病(AL)中p53基因P1启动子异常甲基化,探讨p53基因异常甲基化在急性白血病中的意义。方法:分别使用限制性内切酶MspⅠ、HpaⅡ、EcoRⅡ、BstNⅠ酶切提取基因组DNA,然后分别使用酶切后产物及基因组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产物电泳后在凝胶成像分析系统内观测电泳条带及摄像;部分标本的电泳条带经凝胶回收纯化后进行测序。结果:急性白血病患者p53基因第一启动子甲基化...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