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 >>> 土壤学 >>> 土壤生物学 >>>
搜索结果: 301-315 共查到土壤生物学相关记录1037条 . 查询时间(1.139 秒)
近日,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科研人员王静、冯超等在研究员康明的指导下,采用简化基因组测序(RAD)的群体基因组学研究方法,检测了遗传漂变和歧化选择对大齿报春苣苔的基因组分化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大齿报春苣苔种群遗传多样性较低、有效群体小、强烈的瓶颈效应及显著的距离隔离,表明遗传漂变可能是该物种重要的进化驱动力。冗余分析(reduandancy analysis)显示,土壤生境及气候因素显著影响了基因...
生物群落如何构建是生态学中的核心问题之一,生态学家对植物的群落构建过程已进行大量研究,然而在微生物群落构建方面的研究则相对滞后。当前,土壤微生物生物地理学主要关注微生物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驱动因子,而对不同空间尺度下微生物的群落构建过程研究较少。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博士毕业生危晖与研究员申卫军等,通过室内培养实验,对鼎湖山季风常绿阔叶林表层和亚表层土壤中添加不同含氮物质(铵态氮、硝态氮和尿素),在不同温度(10、20和30 oC)下进行培养,研究当前大气氮沉降荷载下不同氮源物质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和功能的影响,以及氮添加与温度的交互作用。
近期,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孙波课题组针对中亚热带典型的贫瘠旱地红壤,基于长期有机培肥(猪粪)试验,研究发现红壤土壤活性、慢性和惰性有机碳库容随有机肥用量增加而增加,但在相同施肥量下其库容随团聚体粒径增大而减小;三种有机碳库的周转速率变化趋势与库容的变化趋势相反。大团聚中食细菌线虫群落结构与小团聚体和微团聚体显著分异,其优势类群原杆属的丰度最高,导致不同粒级团聚体中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差异。大团聚体...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杨元合研究组以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大尺度取样并结合高通量测序手段,揭示了青藏高原冻土区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分布格局及其调控因素。相关结果近期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分子生态学》上。研究人员通过对微生物多样性在空间上的变化——微生物β多样性的研究发现,冻土层和活动层微生物群落结构存在显著差异,并且其驱动因素也存在差异:活动层微生物β多样性主要受土壤碳氮含量控制,而冻土层微...
采用连续2年大田试验方法,研究了颗粒型秸秆(KL)、正常秸秆(JG)、牧草(MC)以及羊粪(YF)4种有机物料处理对试验地微生物数量、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土壤呼吸强度、三种土壤酶活性以及水稻产量的影响,并分析了生物学性质与测产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与不施有机物料处理(CK)对比,施用有机物料的JG、MC、YF处理均不同程度提高了微生物数量、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土壤呼吸强度、土壤酶活性以及水稻产量...
为探究利用脲酶活性细菌调控土壤脲酶活性的可行性,以土壤、土壤关联脲酶活性材料及土壤无关联脲酶活性材料为对象,采用土壤理化性质分析、脲酶活性细菌分离及其系统发育分析的方法,分析了包括土壤脲酶细菌在内的土壤脲酶相关理化性质,并分析了土壤与其关联材料及其他环境中脲酶活性细菌的种类及系统发育情况。结果表明,土壤脲酶活性细菌、有机质、总氮、C/N、硝酸根离子、无机氮含量是土壤脲酶活性的关联因素,且土壤有机质...
中科院华南植物园博士危晖与研究员申卫军等通过室内培养实验,在土壤微生物对不同形态氮富集的响应研究方面取得进展。相关研究近日在线发表于《前沿生物学》。
近期,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博士毕业生周伟平和研究员申卫军等开展了一项全因子设计的室内培养实验,研究温度(10℃、17℃、24℃、31℃、38℃)和湿度(20%、40%、60%、80%、100%田间持水量)的单因子效应以及交互效应,对磷脂脂肪酸法(PLFA)测定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影响。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杨元合研究组以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大尺度取样获得30个3米深度的土壤剖面,并结合高通量测序手段,揭示了青藏高原冻土区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分布格局及其调控因素。研究发现,冻土层和活动层微生物群落结构存在显著差异,并且其驱动因素存在差异:活动层微生物β多样性主要受土壤碳氮含量控制,而冻土层微生物β多样性则主要取决于气候因素和土壤磷含量。研究还发现,空间距离会显著影响细菌...
在储存地球温室气体二氧化碳方面,森林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森林火灾会大大削弱这种作用。一项国际最新研究发现,森林火灾后留下的木炭会促进土壤中树木细根的分解,而这会促使蓄积在细根中的二氧化碳释放。
近日,我校农学院杨改河教授带领的农业区域发展与循环农业团队在土壤微生物生态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土壤微生物是陆地生态系统的最重要的生命组分,是物质循环与转化、能量流动的过程中最核心的环节。该项成果以全球尺度为背景分析不同干旱水平、强度以及生态系统类型土壤微生物量和群落的变化特征。研究证实:干旱对微生物生物量影响较大,而对微生物群落的影响较小,并且细菌生物量表现最为明显而真菌不明显的结论。另外研究发现...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生态及环境科学研究中心依托鹤山站常绿阔叶林模拟降水季节变化控制试验平台,分别对真菌和细菌群落在物种多样性和共存网络方面的响应进行了研究,通过模拟减少干季降水、增加湿季降水、保持年降雨量不变等变量,控制降水的季节分配(MAPS)。研究结果表明,MAPS显著地减少了真菌群落的物种多样性,而对于细菌群落多样性的影响不大。粪壳菌纲(Sordariomycetes)的物种丰度和个体多度在...
2017年11月24日,土地与环境学院举办校庆65周年系列学术活动,中科院南京土壤所土壤生物与生物化学实验室主任贾仲军研究员应邀来校作学术报告,题为《微米尺度下的地球氮循环:微生物学前沿的几点思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书撰写:经验与体会》。
2017年11月3至5日,由中国土壤学会土壤生态专业委员会、土壤生物与生物化学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生态环境保护研究所、上海市土壤肥料学会承办的“第九次全国土壤生物与生物化学学术研讨会暨第四次全国土壤健康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召开。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农科院、中国农业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上海市农科院等近60家科研、教学、管理、服务或生产单位的200余名专家学者和研...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