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 >>> 土壤学 >>> 土壤生物学 >>>
搜索结果: 181-195 共查到土壤生物学相关记录1037条 . 查询时间(3.242 秒)
近日,复旦大学生科院聂明团队在全球变化生态学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相关成果以《土壤微生物产甲烷的热响应强度随温度的变化而减小》(The thermal response of soil microbial methanogenesis decreases in magnitude with changing temperature)为题发表于《Nature Communications》(自然通讯...
日前,南京土壤研究所褚海燕研究员应邀担任国际知名微生物学期刊《Microbiome》及其姊妹刊《Environmental Microbiome》的副主编(Associate Editor)。《Microbiome》是微生物组学研究领域的主流期刊,收录人体、动物、植物以及环境中微生物组研究的相关论文,特别关注多组学、新颖的生物信息分析及其在微生物群落与宿主相互作用、微生物群落与功能的耦合关系等方面...
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设在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该学院是浙江工商大学具有鲜明工科特色和较强学科优势的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是浙江省重点学科,并列入浙江省一流学科建设;拥有环境评价与绿色统计二级学科博士点、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资源与环境(环境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硕士点;学科已成为浙江省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群的核心成员。学院教学科研平台完善,教学和科研条件已达到省内先进水平。拥...
采用室内盆栽试验,在土壤中添加含有不同微生物的肥料(T1、T2、T3、T4),外加仅施用有机肥的对照CK共5个处理,研究微生物复配有机肥对土壤理化性质的改良和对樱花根癌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施用4种生物有机肥能有效提升土壤酶活性,其中蔗糖酶活性在处理150d时提高最明显,较CK提高了34.6%~74.1%;土壤脲酶活性在处理90d时表现最佳,较CK提升了11.8%~61.8%;过氧化氢酶活性在处...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姚槐应团队以中国著名产茶区杭州西湖龙井种植区选取经过长期施肥的茶园土壤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不同生物炭添加来探究其对于茶园土壤的理化性质、N2O排放和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通过对比对照处理和添加1%(质量比)的两种生物炭(豆科类生物质炭(legume biochar,LB)和非豆类生物质炭(Non-legume biochar,NLB))的微宇宙培养试验,系统研究了生物炭对茶园...
多环芳烃(PAHs)是我国农田土壤中主要有机污染物类型之一。针对面广量大的污染农田土壤,原位生物修复是一种绿色高效、环境友好的修复措施。南京土壤研究所蒋新研究员团队针对PAHs污染农田,利用大宗农业废弃物为原料制备生物质炭,提出生物质炭阻控-植物根际强化降解协同修复措施,系统阐明了根际环境中生物质炭-污染物-微生物多界面交互作用,实现安全高效的边生产、边修复过程。
土壤真菌群落组成复杂多样,包括了从植物病原菌到共生菌等功能多样的物种。共生菌中的丛枝菌根真菌(AMF)可以帮助植物获取生长所需的磷素(P)。虽然已揭示了植物宿主和非生物因素与AMF群落的联系,但对于较高营养级的土壤动物(原生生物和线虫)如何通过捕食作用影响AMF群落结构和功能尚未揭示,无法建立有效的线虫定向调控措施,提升植物生产力和养分利用率。南京土壤所孙波课题组基于旱地红壤有机培肥试验,探讨了长...
南京土壤研究所谢祖彬课题组利用自主研制的气密植物生长箱,对水稻进行15N2气体田间原位示踪。标记结束后,首次将稳定同位素核酸探针技术(DNA-SIP)和纳米二次离子质谱技术(NanoSIMS)相结合,可视化定量化分析了超高速离心后不同密度梯度层内微生物DNA的15N丰度,为推导稻田土壤“活跃”固氮微生物提供了直接证据。研究结果表明:与不种水稻土壤处理相比,水稻种植处理显著提高了生物固氮固定的氮素;...
吉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学术论文。
土壤盐分引起渗透胁迫,造成作物水肥吸收障碍,还严重影响土壤微生物生长及其活性,制约土壤碳氮转化等生物化学功能,进一步降低土壤养分利用效率。改善微生物生物量和活性对提升土壤有机质库容、促进养分循环与周转、提高养分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已有研究表明盐渍土地区土壤盐分和pH主导了土壤细菌的群落多样性、结构和功能,但是长期施氮对盐渍化土壤微生物特征与细菌群落结构演替方面的研究尚少,这制约了对盐渍化影响养分...
重金属与农药复合型污染成为重要的环境问题之一,然而当前关于两者共同作用对蚯蚓-土壤-植物系统的影响研究还很少。为了探讨镉-乙草胺复合污染对蚯蚓-土壤-玉米农田系统的生态毒理效应和生态过程的影响,本研究通过室内模拟试验,从镉-乙草胺复合胁迫下蚯蚓生理响应、土壤理化性质及玉米形态特征等变化,探讨两者复合污染对玉米生长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镉-乙草胺复合胁迫下蚯蚓体内SOD活性呈...
蔡冬清,东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博士生导师,中科院青促会会员、中科院卢嘉锡青年人才奖获得者、上海高校高峰高原学科建设人才、科技部三区人才、智库首批专家库专家、山东省火炬科技智库专家、中国科学院农业微生物先进技术工程实验室理事会理事、国家林业草原局能源林研究中心理事会理事、安徽省“新型高效环境友好控缓释化肥研发”115产业创新团队成员。从事纳米材料研究及其在土壤修复方面的应用研究,以主要完成人发明...
华南农业大学2021年硕士研究生入学土壤学考试大纲。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2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入学考试自命题科目土壤学考试大纲。
土壤有机氮是陆地土壤氮库的主体。在高纬度和高海拔地区,低温限制了土壤有机氮的矿化速率,导致有机氮,特别是可溶性有机态氮的大量累积。传统观点认为土壤有机态氮转化为土壤无机氮的过程是陆地生态系统氮循环的限速步骤,但近年的研究则指出土壤中高分子量有机态氮转变为低分子量有机态氮才是陆地生态系统氮循环的限速步骤(Hill et al. 2011, Nature Climate Change),尤其是研究证实...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