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航空、航天科学技术 >>> 航天器结构与设计 >>> 火箭、导弹 人造地球卫星 空间探测器 宇宙飞船 航天站 航天飞机 航天器结构与设计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76-90 共查到航天器结构与设计相关记录192条 . 查询时间(1.244 秒)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固液火箭发动机氧燃比偏移控制方法,设计螺旋嵌套式药柱的螺旋叶片的数量,以及调控向螺旋嵌套式药柱内的燃烧通道通入的氧化剂的喷注方式来调节燃面退移速率;选取同一数量的螺旋叶片的螺旋嵌套式药柱与不同喷注方式的组合进行氧燃比测试,以获得喷注方式对燃面退移速率的影响规律,进而获得优选喷注方式;选取不同数量的螺旋叶片与优选喷注方式螺旋叶片进行氧燃比测试,以获得螺旋叶片数量对燃面退移速率的影响规...
2022年10月13日6时53分,5米S-SAR 01星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顺利进入预定轨道。16日8时57分,由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担任总体研制单位的SAR载荷成功开机,运行正常。
New images from NASA’s Juno spacecraft mission Sept. 29 flyby of Jupiter’s moon Europa – an icy world that may host a life-giving, salty ocean beneath its thick crust – brings an upcoming major missio...
2022年9月20日,2022北斗“一带一路”技术与应用国际培训班开班仪式在京举办。
王向明,1962年12月出生,男,飞机结构技术专家,河南省叶县人。先后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5年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在职),获工学博士学位。现任航空工业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首席专家、项目总设计师,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首席专家,曾任原总装备部先进制造技术专业组专家。
尤政(1963.12.02- )。机械电子专家。江苏省扬州人。中共党员。1985、1987、1990年分别于华中科技大学获工学学士、硕士、博士学位。1990-1992在清华大学博士后,1992年获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授予的“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称号,1994年教授,1999年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2005年获人事部授予的“全国优秀博士后”称号并入选...
With an eye toward a possible return mission years in the future, Cornell astronomers have shown how smooth terrains – a good place to land a spacecraft and to scoop up samples – evolve on the icy wor...
2022年8月25日上午,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举行先进天基太阳天文台(ASO-S)卫星硬X射线成像仪(HXI)载荷试验队出征仪式。台领导班子全体成员、卫星首席科学家、各党支部书记、职能部门负责人、试验队队员和ASO-S卫星项目团队全体成员等参加活动。台长、党委书记赵长印做动员,副台长、党委副书记毛瑞青主持仪式。
NASA’s powerful James Webb Space Telescope opens a new chapter in scientific history, as a large international team – including several Cornell astronomers – found molecular evidence of carbon dioxide...
2022年8月4日,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成功接收陆地生态系统碳监测卫星数据。
2022年7月24日,长春KHz高重复频率常规卫星激光测距系统首次成功观测到最新加入ILRS国际联测的lares2卫星,有效数据点20770点、内附精度10.6mm、观测弧段15min。图1是长春站观测lares2卫星的观测界面截图。
本发明属于固液火箭发动机技术领域,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燃烧通道内氧燃比分布不均匀且难以进行建模预测,导致当前固液发动机燃烧流动难以进行精确调控的技术问题,本发明公开一种固液火箭发动机燃烧室氧燃比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建立药柱喷注通道:夹层结构燃烧室和夹层叶片相互连通形成喷注通道;(2)控制进气方式:气体氧化剂先沿着中空轴向气腔进气,气体氧化剂再沿着中空径向气腔向燃烧室内进气;(3)进行内部...
记者2022年7月27日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世界首颗量子微纳卫星2022年7月27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搭载“力箭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
MIT scientists have created the first completely digitally manufactured plasma sensors for orbiting spacecraft. These plasma sensors, also known as retarding potential analyzers (RPAs), are used by sa...
近日,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科研人员与四川大学、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合作研制了高效率低本底的中子探测阵列,为在锦屏深地实验室进行的恒星中子源反应13C(α,n)16O的精确测量提供了高性能的探测器系统。相关成果以封面文章形式发表于Nuclear Science and Techniques上。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