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食品科学技术 >>> 食品科学技术基础学科 >>> 食品检验学 >>>
搜索结果: 91-105 共查到食品检验学相关记录978条 . 查询时间(5.735 秒)
马力,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成都市科技顾问团顾问,四川省科技特派员、农业部教学指导委员会食品学科组成员、四川大学食品科学重点学科学术委员、四川省食品发酵设计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畜产品加工学会理事,《农产品加工》、《四川发酵与食品》编委。研究方向:食品分析与检测、食品安全、天然活性物质研究与利用。代表性专著:食品安全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3.09。授权专利:1)固定化微生物...
包清彬,硕士生导师,中国粮油学会储藏分会理事。 主要教学工作:承担《化工原理》、《食品工程原理》、《化工机械基础》、《食品机械与设备》等课程的教学、实验及生产实习工作。 主要科研工作:作为课题主持人或主研人完成了“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粮食品质快速检测关键技术及仪器研究”子课题“玉米赤霉烯酮液相色谱检测技术的研究”,四川省科委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绿色安全复合功能肽制备技术产业化”,教育部...
由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和国际食品科技联盟(IUFoST)共同主办的“2021年国际食品安全与健康大会”于2021年9月27—29日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隆重召开。西南民族大学食品科学与技术学院唐俊妮教授受邀参加了此次大会,并在食源性致病微生物的检测与控制专题,做了关于《食源性金黄色葡萄球菌检测与控制技术》的学术报告,唐俊妮教授针对课题组近期对食源性金黄色葡萄球菌检测与控制技术等研究进展进行了汇报,报告...
近日,海南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刘星副教授课题组在谷物中赭曲霉毒素A(OTA)的超灵敏快速检测研究上取得新进展,并在工程技术领域Top期刊《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中科院1区,影响因子10.588)发表了题为“Fluonanobody-based nanosensor via fluorescence resonance energy transfer fo...
查玉兵,男,汉族,1977年3月生,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副研究员。农产品质量安全重点学科,热带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关键技术标准岗位专家,广东省农药生产行业评审专家。一直致力于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研究、农产品质量追溯等工作,为我国食品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主持海南省基金、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院本级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和农业行业标准等多个科研项目。多次参加...
马智宏,女,内蒙古通辽人,1970年3月出生;2008年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理学院农产品质量安全专业,获博士学位;研究员、中共党员。现任北京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中心检测技术研究室主任、中心CMA体系常务副主任、授权签字人,北京农产品质量安全学会常务理事、北京食用菌协会理事,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北京)技术负责人。多次被评为优秀职工、优秀党员、科技工作先进个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
内蒙古民族大学生命科学与食品学院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于2012年开始招生,立足于民族区域特色有机食品深加工产业,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掌握扎实的食品安全检测、食品质量管理的理论与实践技能,从事食品安全检测、质量控制、市场监督及食品安全相关研究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2018年获批农学专业(食品加工与安全领域)硕士学位授权点,2019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目前在校研究生17人。近三年...
商颖,女,1986年11月出生,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共党员。2014年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获得工学博士学位;现任云南省食品质量与安全学会秘书长,2019年入选云南省“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专项。主要从事食品安全风险因子高通量检测新技术以及生物源成分鉴定等方面的研究。主持科技部重大专项子课题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1项,省教育厅项目1项,省级人培项目1项,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2项,横向...
任达兵,男,汉族,1987年出生,博士,讲师,硕士生导师。2010年获中南大学应用化学专业学位;2015年获中南大学化学专业博士学位;2015年作为高层次人才到昆明理工大学参加工作;2017年度,荣获云南省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青年人才”称号。研究方向为先进分析检测技术和数据处理方法的开发及应用,针对食品质量与安全、代谢组学等研究中对于高通量、高特异性、高灵敏度分析检测的需求,基于色谱-质谱联用平台...
2021年6月18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与北京壹拾快检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京举行技术转让签约仪式。农业农村部党组成员、中国农科院院长唐华俊出席签约仪式。副院长王汉中出席签约仪式并讲话。王汉中指出,中国农科院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科技工作的总体要求,高度重视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工作,将创新与转化作为院所发展的两大基石。他强调,智能化多目标物同时快速检测创新技术和系统的成功研发和转...
王笑丹(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致力于解决食品物理特性分析和食品品质检测相关重要科学问题,主要研究方向为食品品质快速智能检测新方法研究。成功地设计并制备了仿真口腔咀嚼装置及食品味觉品质智能检测装置,并建立了液体食品味觉品质定性检测传感器阵列及检测系统,研发了鲜味氨基酸和鸟苷酸检测传感器及相关检测方法。以第一作者或通讯联系人发表各类论文28篇,其中SCI收录的学术论文16篇,EI收录的学术论文4篇。主持...
张晓光,男,汉族,1985年7月出生,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吉林大学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会员。硕士毕业后荣获日本政府(文部科学省)博士生奖学金资助赴日本九州大学留学,于2014年3月获博士学位,所学专业为生命机能科学。研究方向为食源性致病菌的控制与检测,目前主要研究兴趣在于利用抗体、核酸适配体、噬菌体等为识别元件开发食源性致病菌的快速检测方法。近年来以负责人身份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1项、省级项...
李红霞,女,1986年6月出生,医学博士,副教授,入选吉林大学“唐敖庆学者”青年学者。研究方向是生物传感分析方法建立与食品安全检测。目前,发表科研论文20余篇,以第一作者在Analytical Chemistry(1篇)、Food Chemistry(2篇)、Nanoscale Horizons(1篇)、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1篇)、Sensors ...
牛效迪,吉林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1) 抗真菌食源性天然保鲜剂筛选及作用机制研究;(2) 抗食源性病原菌药物设计、食品安全检测及分子药理学等研究。成功建立天然化合物抗菌作用靶标及分子作用机制的分析和验证平台。先后承担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科技部97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博士后面上和特别资助等多项国家级项目,累计科研经费超过400万元。以第一责任...
孙春燕:女,1977年9月出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基于纳米探针和新型分子识别的食品营养与安全检测技术的研究。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吉林省自然科学基金、吉林大学引进人才基金等多项科研项目。目前,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SCI收录论文50余篇,其中以第一/通讯作者(第一单位吉林大学)发表SCI收录论文36篇(累计影响因子大于100,累计他引1000多次;有2篇ESI高被引论文)。参与撰...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