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能源科学技术 >>> 一次能源 >>> 石油、天然气能 >>>
搜索结果: 16-30 共查到石油、天然气能相关记录326条 . 查询时间(1.367 秒)
刘向阳, 博士,副教授,1987年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AICHE J、J Mol Liq、Ind Eng Chem Res等国际期刊的评审专家 ;Energy Conversion and Management杰出评审专家;Journal of Molecular Liquid 特邀编辑。研究领域:1.二氧化碳捕集2.油气开采与提纯过程中的热力学与动力学问题3.太阳能、工业废热等低品位...
卢海龙,北京大学工学院能源与资源工程系博士生导师教授;主要研究内容:1. 天然气水合物野外调查和产出特征研究通过野外调查实际观察天然气水合物的产出特征,并采取天然气水合物、孔隙水、沉积物等样品,以在实验室进一步深入研究。2. 用模拟实验研究天然气水合物的成藏机理和开发利用方法用自主研制的各种专门用于天然气水合物模拟实验的压力容器,模拟天然气水合物形成的各种条件,研究影响天然气水合物形成的各种因素,...
2019年10月28日,我院成功举办“能源与石油领域胶体纳米技术国际研讨会”,来自中国、德国、加拿大、哈萨克斯坦、伊朗5个国家的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研究人员50余人参加会议,围绕胶体、纳米颗粒等主题进行了广泛交流与深入研讨。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副处长吴克华、石油工程学院副院长黄维安出席并致开幕词。
今冬明春国内天然气市场供应整体平稳,但不排除在寒潮等极端条件下局部地区可能出现的供应紧张局面。为提升冬季天然气供应能力,“三桶油”坚持早筹划、早部署、早落实,全力以赴筹措资源,千方百计提升持续稳定供应能力。
柔和燃烧在高温低氧环境下因反应区弥散、燃烧峰值温度低,具有低排放、高效率、低噪声等优势。平行射流柔和燃烧器通过布置在燃烧器头部周围的射流喷嘴产生高速射流,从而引射、卷吸喷嘴周围的高温烟气与喷嘴中的未燃反应物快速混合,稀释反应物并提升反应物的温度,当稀释后的来流反应物温度高于自燃温度以上时可能形成柔和燃烧。
2019年5月28日,我校与石油工业出版社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主题为“‘一带一路’油气合作:从‘大写意’到‘工笔画’”的国际能源热点问题高层论坛在北京举行。会议由石油工业出版社总编辑张镇主持,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国际部副总经理陈欣荣,石油工业出版社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张卫国,西南石油大学党委书记孙一平分别致辞。会上,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徐洪才、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
2018年11月5日,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公布了2018年度全国高校“杰出·百佳·优秀科技期刊”评选结果。山东大学科技期刊社编辑出版的《山东大学学报(理学版)》被评为“中国高校百佳科技期刊”;《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山东大学学报(工学版)》《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被评为“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近年来,科技期刊社紧紧围绕学校“双一流”建设,以创建“名刊强社”为目标,认真谋划发展蓝图,实施“期...
2018年8月23-24日,第五届中国液化天然气论坛在上海交通大学徐汇校区举办。论坛由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中国制冷学会主办,上海交通大学、中山大学承办,主题为“中国液化天然气——新时代,新机遇”。中国产业海外发展协会会长、国家能源局油气司原副司长胡卫平,中国制冷学会理事长金嘉玮,上海交通大学原党委书记马德秀,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奚立峰等出席开幕式。开幕式由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制冷...
天然气水合物是天然气分子和水分子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笼型结晶化合物,理论上可达到160-180倍的储气能力、且在较温和条件下(常压、-15℃)实现稳定存储,是极具应用潜力的天然气储运技术,而如何实现天然气水合物的快速生成和高储气量是该技术应用的关键。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山东省沼气工业化生产和利用工程实验室一直致力于天然气水合物促进剂的研究,已在常规促进剂的促进机理及新型促进剂的研发...
Biodiesel is an alternative renewable fuel which is produced by using biomass resources. Its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are close to those of the petroleum diesel fuel. This study highlights biodiesel...
天然气水合物俗称“可燃冰”,是一种储量巨大的高效清洁能源。勘探资料显示,我国沿海海底含有丰富的天然气水合物资源,仅南海海域的天然气水合物资源量就达700亿吨,相当于我国已探明的天然气总资源量的二分之一。我国于2017年5月首次海域天然气水合物(可燃冰)试采成功,这标志我国的天然气水合物开发利用走在世界前列,但相关技术方法目前尚不能满足商业开采的需要。
乌克兰国家科学院表面化学研究所研发出基于矿物纤维、活性炭和热膨胀石墨的石油和石油产品漏油收集吸收剂。特点如下:1. 耐热无机纤维吸收剂具有很高的吸附能力,1克吸收剂可吸附50克石油。2. 基于活性炭吸收剂,可以在2小时内完全去除油膜杂质,显示出100%的漂浮特征,1千克吸收剂在水表面扩散区域面积可达70M2。3. 基于膨胀石墨的环保型吸收剂具有洁水特性,已获得乌克兰国家卫生标准的认证,可以应用于饮...
国际燃气联盟2014年年度报告。
国际燃气联盟2013年年度报告。
国际燃气联盟2012年年度报告。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