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能源科学技术 >>> 一次能源 >>> 石油、天然气能 >>>
搜索结果: 151-165 共查到石油、天然气能相关记录326条 . 查询时间(0.516 秒)
以美国近年来提出的天然气水合物研究计划和项目申请书为基础,介绍美国科学家在天然气水合物研究领域中所关心的关键科学与技术问题和研究焦点,供我国天然气水合物研究者在项目设计和开展研究工作时参考。美国天然气水合物研究关注的重点科学问题主要集中在 4个方面:天然气水合物的物理与化学特性研究;天然气水合物开采技术研究;天然气水合物灾害-安全性与海底稳定性研究;天然气水合物在全球碳循环中的作用研究。在研究方法...
油气藏油气水界面的变迁记录了油气藏形成以后调整、改造,甚至破坏的历史。恢复各地质历史时期的古油气水界面的位置,可以确定地下烃类流体运聚成藏的时间,恢复流体成藏后的变迁、调整过程,帮助我们认识油气藏形成与分布的规律。给出了古油气水界面恢复的 6种方法,并指出了各种方法适用的地质条件、存在问题及发展方向。 6种方法中,相对而言,研究含油气包裹体丰度变化来恢复古油气水界面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是可行的。
随着油气勘探工作的日益深入,渴望在盆地中浅层取得大的突破已越来越困难。近年来世界油气勘探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是向盆地深部拓展。国内外均广泛发现的超过油气稳定温度和深度下限的深层油气藏的存在,对传统的油气成因理论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用传统的油气成因理论对深层油气勘探中出现的一系列新问题难以作出合理的解释。系统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在深层油气方面的研究现状及最新进展。并从深层油气的温度、深层油气的分布、深层油...
克拉通盆地分布广泛,面积巨大,油气资源潜力和富集程度差异性也很大。把世界主要克拉通盆地按照其基底不均一特性划分为 4种类型:裂谷拉张型(北美密歇根和伊利诺斯盆地)、拼接缝合型(中国塔里木和俄罗斯东西伯利亚盆地)、褶皱造山型(北美威利斯顿盆地)和稳定结晶型(澳洲卡奔塔里亚湾盆地等)。在对各类盆地深部基底结构和油气富集规律比较分析的基础上,初步认为发育在活动构造基底(裂谷、褶皱带、缝合线)上的克拉通盆...
传统的成藏期分析主要从生、储、盖、运、聚、保各项参数有效配置,根据构造演化史、圈闭形成史与烃源岩生排烃史作出推断,常用的 3个方法是根据油源岩的主生油期、圈闭形成期、油藏饱和压力分析油气藏形成期。近10年来成藏期分析是在构造发展史、埋藏史、热演化史、沉积成岩史 4个方面地质历史分析基础上,更多地依靠成藏化石记录的地球化学和岩石学分析结果,获得成藏期定量数据。评述了成藏期定量分析的理论与方法:包括储...
裂缝型油气藏是21世纪石油增储上产的重要领域之一,但裂缝储层本身的复杂性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研究难度。从国内外研究现状来看,尚缺乏一个能全面解决构造裂缝定量预测问题的研究方法,对裂缝型油气藏预测及评价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储层裂缝研究主要涉及 3个方面的关键内容,即地下裂缝识别、裂缝空间分布预测和裂缝参数定量表征。构造裂缝发育规律、形态特征以及油气等流体渗流规律主要受控于构造应力场和储层岩石物理性质的...
从油气成藏研究的发展阶段入手讨论了油气成藏期研究方法的演变,早期主要从生、储、盖、运、聚、保各项参数的有效配置,根据构造演化史、圈闭形成史与烃源岩生排烃史来推断油成藏期次和过程;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油气成藏期的"正演"分析方法,如对构造演化史、圈闭发育史与烃源岩生排烃史的研究越来越深入、精细,相应地深化了油气成藏条件、期次和过程的认识;同时,依靠"成藏化石"记录方面的成藏期定量数据分析可以"示踪...
石油:不要喊          < 2007/12/12
石油:不要喊"狼来了"---石油时代远未过去.
Abstract透镜状水驱气藏是一种不同于中深层构造气藏的零散气藏。为了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实施了不同开发阶段的综合油藏管理。在开发初期实施了以地质综合研究为基础、"亮点"、"AVO"等为核心的气藏地震勘探描述、以气藏工程研究为主要手段的滚动勘探开发一体化技术,以提高钻井成功率。在开发中期,为了延长气田稳产期则主要是加强气藏动态分析,适时进行开发调整。而进入开发后期,则应实行气井的分类管理,以提高...
Abstract马更些(Mackenzie)冻土区位于加拿大西北地区,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天然气水合物产地之一,也是加拿大最重要的含油气盆地之一。在Mallik地区已相继钻探了L38、2L38、3L38、4L38和5L38共5个钻孔,并进行了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微生物学和试生产等方面的多学科多方法研究,是目前全球天然气水合物研究程度最高、资料最丰富的地区。“Mallik 2002”项目...
Abstract地质综合分析法预测剩余油大致可以分为3个步骤:①建立地质知识库;②建立储层地质模型;③以成因砂体为单元分析砂体开发特征,预测剩余油分布。基于双河油田小井距解剖建立的地质知识库,建立了储层建筑结构平面和剖面模型。对结构要素的吸水、产液、接触关系及其完善性研究表明,水下分流河道砂体物性好,规模较大,易于控制,富集的剩余油较少,河口坝砂体虽物性好,但规模小,常有许多砂体不完善而成为剩余油...
Abstract随着石油勘探研究的不断深入,砂岩透镜体油藏日益受到重视。国内外学者提出了多种成藏机制,包括未知重力运动机制作用下,少数流体分子的个别特性控制透镜状砂岩油藏聚集;毛细管力作用下油气替换透镜体中的孔隙水;烃浓度差是油气向砂体运移的主要动力;流体压力差使油气首先沿着裂隙向砂岩透镜体中运移、聚集而成藏;差异突破作用使砂岩透镜体成藏等。成藏动力学、成藏模式及主控因素、定量研究、物理模拟实验、...
Abstract自20世纪60年代初开展浅海油气苗调查及浅井钻探以来,南海北部边缘盆地迄今在陆架浅水区已勘探发现多个油气田,建成了一定储量规模的油气产能,基本构成了南海北部油气富集区的格[JP2]局。然而,如何保持油气可持续发展,尽快寻找油气储量接替的新领域,这是该区油气勘探所面临的关键问题。南海北部陆坡深水区与世界深水盆地一样,颇具油气资源潜力和勘探前景,近期LW311深水探井钻探的新发现表明,...
我国中新生代陆相沉积,特别是咸化湖泊沉积中普遍发现属于“海源陆生”的沟鞭藻化石,由于其良好的生油特性,被认为是我国白垩纪—第三纪陆相油气资源的重要来源。柴达木盆地第三系始新统下干柴沟组是该地区最主要的烃源岩,生油岩及原油中富含公认的沟鞭藻生物标志物4甲基甾烷和甲藻甾烷,但迄今该地区尚未发现可靠的沟鞭藻化石。本次研究在柴达木盆地北缘昆2井下干柴沟组发现了类型单调但化石丰富的以Subtilisph...
采用廉价的混和工业原料石油液化气作为碳源, 通过浮游过程在陶瓷球表面实现了碳纳米管阵列的大批量制备. 陶瓷球提供了的大比表面积和较好的流动性, 使碳纳米管阵列的连续批量生产有望实现. 在陶瓷球表面获得的碳纳米管阵列取向好, 直径可控, 原生阵列纯度高达97.5%. 若进一步降低反应温度, 可以制备得到直径约为13 nm的小直径碳纳米管阵列. 因此, 通过直接采用工业燃料作为碳源、球表面作为生长基板...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