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力学 >>> 基础力学 固体力学 振动与波 流体力学 流变学 爆炸力学 物理力学 统计力学 应用力学 力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76-90 共查到力学 院士相关记录154条 . 查询时间(0.406 秒)
周丰峻(1938.7.8 -),防护工程专家。出生于山东省黄县,1961年2月毕业于清华大学,获学士学位。现任总参工程兵第三研究所研究员,河南省力学学会理事长,防护工程学会名誉理事,中国空气动力学学会理事,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常务理事。1992年被批准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据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网站消息,爆炸力学工程技术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林俊德2012年5月31日在西安逝世。
2012年4月22日上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研究员赖远明受聘东南大学兼职教授仪式在四牌楼校区举行。胡敏强常务副校长、相关职能部门领导、交通学院岩土工程研究所师生代表近30人参加了仪式。
英国驻华大使Sebastian Wood(塞巴斯蒂安·伍德)勋爵2012年2月28日在英国驻华大使馆代表国际摩擦学理事会将2011年度国际摩擦学领域最高奖“摩擦学金奖”授予中国工程院院士、中科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薛群基。
俄罗斯科学院日前在其网站上公布了俄罗斯科学院院士大会选举外籍院士结果,中国力学学会名誉理事、大连理工大学程耿东院士当选为俄罗斯科学院能源、机械、力学及过程控制学部外籍院士。在此次获选的37位外籍院士中,中国科学家占两席。至今,我国已有18名学者当选为俄罗斯科学院院士,其中力学家有黄克智(2004年)、程耿东(2012年)。
童秉纲,男,1927年9月出生,江苏省张家港市人。现任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并担任力学和机械工程系教授。199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1950年毕业于南京大学机械工程系,1953年哈尔滨工业大学力学专业研究生毕业并留校任教,曾任讲师及理论力学教研室主任。1961年到中国科大工作,曾先后担任流体力学教研室主任、近代力学系主任,1981年担任教授、博士生导师。1986年到中国科大研究生院(北京)...
伍小平,女,1938年2月出生,天津人。现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9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主要从事实验力学领域的研究,着重全息、散斑、云纹等光电图象检测的理论、技术及在工程中的应用,以及基于同步辐射等技术的细观材料力学行为的研究等。主要研究成果包括:激光和部分相干光散斑运动规律,激光散斑做非接触式随机振动和冲击测量,新型电子散斑干涉仪研究,同步辐射光对材料内部损伤演化的研究等。...
2011年9月17日下午三点,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工程科学学院院长杜善义院士授聘仪式在校行政楼第一会议室隆重举行。校长侯建国院士、工程科学学院首任院长伍小平院士、工程科学学院执行院长陆夕云教授、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龚兴龙教授、工程科学学院院系相关领导以及学院师生代表参加了授聘仪式。仪式由陆夕云教授主持。
王自强,固体力学家,中国科学院力学所研究员。长期从事固体力学方面的科研工作,在弹性稳定理论、断裂力学、塑性应变梯度理论、细观力学等方面作了系统的创造性研究,取得了有国际影响的突出成果。2008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995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 1987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集体获奖)、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奖(两項)。2009年当选为中科院院士
李家春,中国科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研究员。他的主要研究领域研究领域:流动中的非线性波、流动稳定性和湍流、环境流体力学和海洋工程力学。2003年 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胡文瑞,流体力学家,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研究员,国家微重力实验室主任。长期从事流体力学和磁流体力学研究,七十年代开始空间物理和天体物理的理论研究,在星系螺旋结构,射电星系射流精细结构,宇宙磁场三维位形,太阳风加速,太阳耀斑,磁层亚爆等方面的理论研究中都有建树。近年来,在我国带头开拓了微重力科学研究,对于热毛细对流的转捩过程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从实验和理论方面研究了半浮区对流的表面波特征,研究了自由面...
白以龙,中国科学院力学所研究员,国家非线性连续介质力学开放研究实验室主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数理学部主任;“中国科学”副主编。1991年当选为中科院院士
吴承康,高温气体力学家,长期从事烧蚀、等离子体科学技术以及燃烧科学技术研究,成为我国弹头烧蚀防热研究、等离子体科学和燃烧科学界的学术带头人。为发展我国航天、能源科学作出了卓越的贡献。1991年当选为中科院院士
俞鸿儒,空气动力学家, 中科院力学研究所研究员。1991年当选为中科院院士
郑哲敏,著名力学家、爆炸力学专家。早期在水弹性力学研究中取得成就。长期从事固体力学研究,开拓和发展了我国的爆炸力学事 业。擅长运用力学理论解决工程实际问题,提出了流体弹塑性体模型和理论,并在爆炸加工、岩土爆破、核爆炸效应、穿甲破甲、材料动 态破坏、瓦斯突出等方面取得重要成果。倡导海洋工程力学、材料力学性能、环境灾害力学的研究,创建了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非线性 连续介质力学实验室,为推动我国力学事业...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