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生物学 >>> 动物学 >>> 动物遗传学 >>>
搜索结果: 106-120 共查到动物遗传学相关记录1920条 . 查询时间(3.396 秒)
王利刚,男,汉族,1979年9月出生,河北沙河人,副教授,硕士研究生,畜牧师。
陈宏军,男,1969年10月出生,江苏泰州人,硕士研究生,副教授,畜牧师。
2021年9月13-16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鲤遗传育种创新团队团头鲂调查组赴湖北省公安县淤泥湖团头鲂良种场开展团头鲂种质资源系统调查工作。淤泥湖团头鲂是我国具有代表性的团头鲂原种之一,也是首个团头鲂良种“浦江1号”的奠基群体。在水科院长江水产研究所、良种场及当地渔业部门的全力支持和配合下,按《水产养殖种质资源系统调查数据汇交标准》的要求,挑选2尾外形完好的个体用于标本制作,完成了...
商鹏,西藏农牧学院动物科学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高原动物遗传资源保护与功能基因组研究。奖励及荣誉:1、2019年荣获西藏自治区科学技术二等奖;2、2018年荣获西藏自治区科学技术三等奖;3、2018年荣获西藏自治区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3、2018年荣获西藏农牧学院优秀教师称号。
穷达,西藏农牧学院动物科学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承担项目:1、藏绵羊eNOS基因低氧适应功能分子机理研究-区科技厅2016-2018(主持);2、藏绵羊高海拔低氧适应主要候选基因EPAS1、 EGLN1和PPARA单核苷酸多态性研究-区教育厅2016-2018(主持);3、奶牛与犏奶牛科学饲养管理示范-林芝市科技局2016-2019(主持);藏绵羊eNOS基因单核苷酸多样性研...
2021年9月10日,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蛋白质与植物基因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北大-清华生命科学联合中心罗述金课题组与中科院动物所邹征廷课题组在PLoS Genetics上合作发表论文,通过全基因组和转录组分析鉴定出决定家鸽眼色多样性的基因SLC2A11B,其功能缺失突变导致虹膜缺乏黄色形成白眼性状,并在家鸽驯化过程中长期受到人工选择。SLC2A11B与部分鸟类蓝或棕黑眼色相关,在鱼类和爬行类动...
梅花,女,蒙古族,1975年2月出生,中共党员,内蒙古通辽市库伦旗人,硕士,副教授。研究领域:动物数量遗传与育种。专著教材:1.梅花,专著,绵羊科学养殖技术,9万字,内蒙古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3年12月;2.梅花,专著,农家巧经营问答,6.2万字,内蒙古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5年12月。
海洋哺乳动物是一类适应水生环境的特殊哺乳动物。它们依赖海洋资源生存或完全生活在海洋,少数生活在淡水环境(如我国长江中下游特有的白鱀豚),包括海牛类、鲸类和食肉目中的鳍足类等几个主要支系。这些动物分别独立由陆地重返海洋,是“二次入水”的哺乳动物类群。几个世纪以来,海洋哺乳动物不同支系分别由陆地重返海洋的演化历程和水环境适应及其趋同演化机制受到科研工作者的广泛关注。
2021年4月21日,著名学术期刊《国家科学评论》在线发表了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基因组所、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和国际育种企业Acceligen公司等单位共同撰写的观点性文章《Social Acceptance for Commercialization of 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 An...
2021年5月3日,进化生态学领域期刊Molecular Biology and Evolution以Letter形式在线发表了由生态学创新研究院,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完成的研究。研究论文题为:Structural variants selected during yak domestication inferred from long-read whole-genome sequenc...
2021年5月11日下午,应四川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邀请,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所宿兵研究员、郑萍研究员、焦保卫研究员、陈小勇研究员、刘振研究员和谢海兵副研究员等6位专家做客生命科学学院,为全院师生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学术报告会,报告会由学院副院长徐怀亮主持。
广西林业局2021年5月11日提供的信息显示,中国首次获得濒危物种白头叶猴全基因组序列,揭示了白头叶猴能够在富含矿物离子的高碱性喀斯特山地长久生存的基因组遗传特征秘密。白头叶猴是中国特有的生物物种,其体毛以黑色为主,与黑叶猴不同的是头部高耸着一撮直立的白毛。白头叶猴仅分布在广西崇左左江和明江间不足200平方公里的喀斯特石山区域,数量稀少,是全球25种最濒危的灵长类动物之一,被公认为世界最稀有的猴类...
近日,由海洋学院崔朝霞团队携手中科院海洋所李富花团队、香港中文大学朱嘉濠团队等完成的科研论文“The Chinese mitten crab genome provides insights into adaptive plasticity and developmental regulation”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线发表。
最近,张亚平院士团队与合作者利用欧洲大白猪与东亚民猪杂交群体,构建了F2通过F1继承F0基因组序列的精细图谱,通过分析F2代个体中的大白与民猪来源的基因互作,研究了在驯化下早期物种形成的基因组调控机制。研究人员发现,大白猪与民猪之间已进化出非常微弱的生殖隔离作用,导致了不完全的杂种后代不存活表型;常染色体(尤其是3号染色体)而非X染色体,在大白与民猪生殖隔离进化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常染色体座位...
北京时间2021年4月19日晚,国际著名期刊《自然•遗传学》(Nature Genetics)在线发表了西北工业大学生态环境学院与国内多家科研机构合作完成的题目为“Large-scale sequencing of flatfish genomes provides insights into the polyphyletic origin of their specialized b...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