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大气科学 >>> 大气物理学 大气化学 大气探测 动力气象学 天气学 气候学 云与降水物理学 应用气象学 大气科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241-255 共查到大气科学 系统相关记录522条 . 查询时间(4.259 秒)
利用2008—2010年夏季(6—8月)FY-2地球静止卫星红外云图资料识别出我国中东部地区(110°E—124°E,27°N—40°N)共208个中尺度对流系统(mesoscale convective system,MCS)和 174个不能增长发展成为MCS的普通雷暴群(widespread convections,WCS).提取MCS形成前约6 h和WCS成熟时(个数最多)的NCEP再分析资...
介绍了GPS/MET水汽站监控系统日常维护和管理的方法;阐述了水汽站设备的工作原理;详细说明了水汽站故障排查步骤及其解决方法。
近日,全球变化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973计划)项目“亚洲区域海陆气相互作用机理及其在全球变化中的作用”(项目编号:2010CB950400)圆满完成南海西边界流区深水水文潜标系统的更新任务。承担本次任务的973海陆气项目第一课题(项目编号:2010CB950401)于2013年12月6日-27日租用“科调8”号小型科考船,成功回收了本项目在南海西边界流区布放的一套深水水文潜标系统,并将更新后...
针对区域数值天气预报系统运行监控的基本内容, 借助C#编程语言及SSH、FTP协议的库函数, 给出了简单实现对区域数值天气预报系统运行监控的技术方法。通过开发WINDOWS操作系统下的区域数值天气预报系统运行监控软件, 可直观地获得运行监控结果, 并且能够方便、快捷地对预报系统进行维护。
通过对电厂防雷措施的勘察,找出了存在的问题,分析了雷电事故发生原因与路径,结合DOS系统特点,采用现代防雷技术,从分流、等电位、接地、屏蔽、SPD防护措施等进行了系统改造,取得较好防雷效果。
利用现有气象设备,采用多种高级编程语言,研就开发了哈尔滨机场雷暴分析预报系统。该系统利用现有气象信息网资源,实现初始数据自动读取和综合分析处理;采用相似分析技术,实现雷暴天气形势的自动相似判别;利用天气学方法和数理统计方法,建立集成分析预报模式,实现0~24 h雷暴概率短期预报;基于天气雷达回波,采用交叉相关算法,实现0~1 h强对流临近预报预警。
首先分析PPI通讯协议,利用C#语言对其进行封装。然后根据WTTVS监控管理系统读/写PLC内部存储区的需求,为实现快速变化数据密集采样,将PLC中的一部分数据存储区V区划分为当前和历史存储块,利用PLC中的定时中断方式,将采集数据暂存于对应存储块内,PC机实时读取和显示当前存储块中的数据,待装置运行结束后读取历史存储块中的数据,批量存入数据库,实现密集采样数据监测。
WaMos(Wave Monitoring System)波浪监测系统是当前用于遥测海况及表面流场的最先进仪器之一。本文简要介绍了WaMos波浪监测系统的软硬件结构及数据产品,利用C#语言对极坐标文件进行了解码读取,为进一步研究基于X波段航海雷达资料的海况及表面流场参数反演提供了参考信息。
地球气候系统模式是研究当前气候的特征和行为、了解其过去演变、预测和预估其未来变化的不可替代的工具。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IAP)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LASG)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是气候模式系统发展和研究。实验室自1985年成立以来,长期坚持不懈地致力于大气环流模式、海洋环流模式、陆面过程模式、海冰模式及其耦合的气候系统模式的发展和研究: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即推出较为成熟...
中国民航飞行学院航空气象课件第九章第二节 卫星云图上 天气系统的分析。
中国民航飞行学院航空气象课件第九章第二节 重要天气系统的 云图特征。
中国民航飞行学院航空气象课件第四章第五节 重要天气系统
农田站维护管理系统设计     设计思路  组成  平台  统一管理       < 2014/7/15
文章介绍了农田站维护管理系统的设计思路和组成。系统实现了农田站的终端设置、设备维护和技术信息的统一管理。实际运行表明该系统能够使维护人员准确、迅速的进行参数设置和系统测试等工作, 可对维护情况进行登记、入库, 并配合技术信息数据库, 构建了一个完整的设备维护管理的终端平台, 提高了农田站的保障工作效率。
温室大棚正朝着自动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本文基于研华ADAM-4000系列模块, 使用Visual C#语言和ASP.NET 4.0技术开发了一款基于Web应用程序的智能农业大棚监控系统。实现了对大棚温度、湿度、光照、二氧化碳浓度以及外部风速、风向等气象要素的智能监控。
本文介绍了一套完整的农田小气候自动气象观测系统。该系统可将区域内的多个农田小气候自动气象观测站通过无线或有线网络组成观测系统,从而实现多个农田小气候的多层温度、湿度、风、辐射、二氧化碳以及土壤温度和湿度的观测,通过分析农田小气候相关气象参数,为农业种植,以及设施农业提供技术支持,指导农业活动的开展。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