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 >>> 考古学 >>> 专门考古 >>> 金石学 铭刻学 甲古学 古钱学 美术考古 宗教考古 水下考古 专门考古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346-360 共查到专门考古相关记录838条 . 查询时间(0.517 秒)
《文物2021年第1期》(图)     《文物》  2021年  第10期       < 2023/6/5
《文物2021年第1期》。
该系列辑刊由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办,主要刊登水下考古及中外交通、陶瓷贸易、水下文物的科技保护与政策法规等相关领域论文。本辑为第二辑,共收录相关论文14篇。
日前,某施工单位在大运河河北泊头段清淤时发现一艘明代沉船。文物部门正在完善打捞方案,预计2021年2月上旬可转移至室内进行细致发掘。沉船发现地点位于泊头市区胜利桥南200米的大运河河道,施工人员先挖出几块大木板,随后发现船体,将情况上报有关部门。沧州市文物部门派专家赶到现场指导,经排水和清泥,暴露出部分船体。经初步勘察,沉船长约15米、宽约3米,由于大部分船体被淤泥包裹,暂不能确定船头和船尾。
本书是多卷本《中国古代青铜器整理与研究》系列丛书之一,以西周时期曾国青铜器(主要是随州叶家山曾国墓地出土的青铜器)为研究对象,在运用考古类型学方法与文化因素分析法,对曾国青铜器的分期与年代判断、纹饰、文化属性等方面研究的基础上,通过与同时期的宗周地区青铜器文化及周边地区青铜文化进行纵向和横向对比研究等,尽可能地对西周时期曾国的族属问题、文化性质及相关问题有较为客观的认识。
“四川古代石刻文字调查与整理”项目是在四川省文物局的领导下,由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和四川省艺术研究院联合开展,拟利用三年时间,对四川省内约5万处的野外石刻文字和馆藏石刻文字进行全面调查与整理。本报告是“四川古代石刻文字调查与整理”项目出版的第一本考古调查报告,由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四川省艺术研究院与广元市文物局、苍溪县文物保护中心联合撰写。
本书采用美术史与考古学、文献学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数座重要墓葬详细分析,是目前对拼砌砖画这类文物最深入和最全面的一次研究。
本书立足于长时段、大区域的综合考察,通过对考古学材料的系统梳理,尝试建立起蒙元时期中原北方地区墓葬的有序时空框架。在分区研究中,综合考虑地域文化、人群特点、地理形胜和政治冲击等多种因素,将中原北方地区划分为四大文化区,分别为:长城以北和燕云地区、中原地区、山东地区和洛水-渭水流域地区。在分期研究中,充分考虑不同区域墓葬演变步调与发展序列的差异性。在墓葬资料丰富、变化频繁有序的区域,建立完整、细致的...
本书在前人尤其是进入21世纪之后学者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选择榆林窟第3窟这一营建于西夏时期的窟室作为研究对象,挖掘梵、藏、汉与西夏文文献记录的珍贵信息,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榆林窟第3窟壁画的题材内容及其配置内涵。透过榆林窟第3窟的图像,可以较为清晰地看到西夏人对汉地大乘佛教和密宗佛教的虔诚信仰,对显密两种体系造像的熟悉以及对多民族文化借鉴、融合并积极创新的精深见解,而且窟内图像体现出的与河西地区西夏...
日前,安徽省文物考古所专家已经到老大桥现场勘察桥墩保护性拆除工作,并对桥墩基础进行文物考古调查。工作进行中,专家在4号桥墩发现一枚古代建桥时使用的吊线锤,该吊线锤是石头的。此外,还发现了固定铁锭与桥墩石构件的铁钉等。 目前,屯溪老大桥的石料构件的编号、打磨等工作还在进行中,这是按原样摆放的桥墩石部分构件。考虑部分石料构件残缺,项目单位还从山东采购了一批石料。
北京是辽、金、元、明、清五朝古都,世居民族众多。除汉族外,契丹、女真、蒙古、满洲等族群为北京带来了多元的血缘和文化脉络,使北京成为民族交往的中心。有清一代,和谐交融的多民族发展历史被镌刻于600余通碑石之上,为历代王朝所鲜见。这些以汉、满、蒙、托忒、藏、回、拉丁等文字书写的多语合璧碑刻散落在京城各处,是北京各民族相互接触、不断融合,从而成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有力例证。这些碑刻对于探析北京民族文化、追...
近日,河北省武安市文保工作者在南关街拆迁工地发现300余斤宋代古钱币,以及若干铸币工具。
距今3000多年的陶钵形釜、纹饰精美的汉代四耳铜鼓、惟妙惟肖的明代侍女俑……展厅里一件件文物让海南的文明发展脉络活了起来,带领广大观众从遗址、文物背后的故事去解读海南历史。
学习、工作简历:1988~1992年,武汉大学历史系考古与博物馆专业,获学士学位;1996~2001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考古与博物馆系,获硕士、博士学位;1992~2012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2013年1月-2014年5月,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2014年6月-2020年8月,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2020年9月-至今,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特聘教授。
在考古发掘的出土遗物中,陶器占有很大比重,它是古代人类最主要的生活用品之一,对于考古学文化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面对遗址出土的成千上万片不同颜色、不同纹饰的陶片,我们如何入手进行分类、分析?如何判断它们破碎之前是什么样子?用来做什么?怎么做成的?
2020年12月7日,第20届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全球大会举行第二次线上会议。经过选举,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副理事长、山东大学姜波教授当选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副主席。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