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 新闻学与传播学 >>> 传媒经济学 >>>
搜索结果: 286-300 共查到传媒经济学相关记录555条 . 查询时间(1.419 秒)
新闻媒介如何进行资本运营     投资  资本运营  新闻媒介       < 2009/10/19
当前,我国新闻传媒公司化运作已形成趋势,从过去的行政事业式管理逐渐转向了以市场为取向的公司化运作,成为独立的具有投融资决策权的投资主体。传媒专家喻国明曾预测:巨量闲置资本的增值冲动,媒介产业对资本的高度饥渴,在这种双向作用下,资本与传媒的结缘肯定将是未来3—5年内我国社会发展中最值得注意的现象之一。
较长时期以来,大众文化研究者们对媒介女性形象(符号)给予悲观、否定的解读。作者认为,导致这种认识的根本原因是没有突破“生产者中心”的传统观念。作者指出,我们的语境已从“生产者中心”变成了“消费者中心”,认为在消费文化背景下女性文化身份已发生了从边缘到中心、从被动到主动、从消极到积极的变化,媒介女性符号的解读也应该在消费文化语境下得到积极的解读。
媒介受众因处于分众时代和时间差因素存在,对许多精彩媒介内容无法尽揽,而媒介内容产品往往经由一次传播而宣告生命终结。对媒介以往内容进行二次开发,以“专业化、专题—系列化、深化、广化”为指导思想,以CD-ROM和书籍等形式,面向受众进行“再发行”,以增加受众对特定媒介内容的消费频次,从而可以提升媒介经济效益。而在“再发行”与受众进行沟通,及受众与“再发行” 媒介内容产品的全面深入接触过程中,能够深化受...
市场经济入主新闻传播业,使当前我国新闻传播出现一定的消费主义倾向。它表现为传播内容的重点转移;以大量娱乐内容服务于受众;媒介形式的消费。新闻传媒的消费主义是全球化进程中的一个文化现象,是我国入世后新闻传媒的发展趋向,对于推动社会经放人的欲望具有积极意义,我们应以全球化的眼光正视新闻传媒的消费主义倾向。同时我们也要警惕商业化造成的文化物化现象以及对人的精神与意义的销蚀。
作为公认的“朝阳产业”,中国传媒产业的发展一日千里。近年来,国内传媒数量急剧膨胀,竞争日益激烈,促使传媒市场中的供求关系发生改变,传媒开始由卖方市场变为买方市场,加之国际化脚步的临近,已经处于半开放状态的大多数中国传媒已经开始走向理性的市场化运作,原有的体制资源导向的传媒经营模式向市场资源导向的传媒经营模式过渡。   传媒产业的产品是信息与娱乐,它是通过采集、加工和传输行为向受众或特定的传媒消费者...
声音竞争:一个媒体经营新时代的标志性符号 尚未进入2005年,中国媒体业的经营竞争已经风云初显。从2004年9月份中央电视台启动大规模的“2005招标整合营销传播方案”算起,一时间,各大电视媒体纷纷展开面向全国市场的媒体推广宣传,北京、上海、广州,一站接着一站,让广告主和广告公司应接不暇。而以网易等为首的网络媒体也风头劲足,分众传媒等新媒体更是做足声势。 在这风起云涌之中,我们会看到两个明显的...
中国出现严重文化传播赤字     文化传播赤字  中国       < 2009/10/11
被外国媒体誉为“中国的形象大师”的全国政协委员赵启正说,中国的对外文化交流和传播出现严重的“文化赤字”,呼吁中国振兴文化,并对世界文化做出较大的贡献,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他说,和中国对外贸易“出超”相比,中国的对外文化交流和传播则是严重“入超”,存在“文化赤字”,显示中国的文化软实力还不够强大。中国因此应制定国家文化发展战略,培养能输出文化的人才,同时加强文化教育,积极开拓国际文化市场。...
本文以中国报业价格战为切入点,从做学问的角度出发,笔者认为一篇论文的价值首先是其文献价值,然后才是研究价值。所以本文的第一部分首先对中国报业史上的经典价格战做个盘点和梳理,从历史和逻辑统一的认识论出发,以从中寻出价格战的一般规律和法则。本文第二部分则从传播经济学的角度对此进行深入理论分析。
任何一种大众传播研究,都不约而同地把媒体(传者)作为一个中心点,媒体之于大众传播,有如心脏之于一个人的体躯。在整个大众传播过程中,媒体始终处于主导地位,充当着信息“把关人”的角色。媒体中职业传播人员出于各种目的,制作各种信息资料,并通过各种手段,将其传达给公众(的各个成员)是传播流程的第一步。因此,职业的媒体工作人员是大众传播中活的因素,尤其是那些从事最基本的采、编、制等工作的从业者,正是他们的日...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我们国家各个城市都陆陆续续的崛起了一大批以城市市民和他们的生活为诉求对象,以真正的新闻传播为宗旨的综合性的城市市民生活报,他们的报道内容和报道方式区别于此前的各级党的、政府的机关报,也区别于当时各大城市普遍生存着的晚报。晚报一直以上是文人味比较重,我感觉是茶余饭后,几乎主要是满足于读者的一般的纯粹的阅读快感的需要,在我们国家市场经济不发达的时候,主要是这两种形态的报纸存在,其...
中国传媒正迎来一个大转折、大发展的黄金时期。   在世界的东方,有块神奇的地方:黄河之水天上来,泰山奇峰平地起,蜿蜒长城凌空飞,兵马群俑显神威……   在这块神州大地上,正在发生着神奇的故事:中国经济如长江之水,浩浩荡荡势不可 挡。悠远的丝绸之路如天女的飘带,正以新的姿态舞动着新世纪的灵光;九州大地的大好河山,正以无比宽广的胸怀迎接着五洲宾朋;灿烂的中华文明,也正以无穷的魅力踏着时代的...
2003年1月9日,新华财经有限公司与法新社财经宣布共同组成国际联盟,新华财经对法新社亚洲财经进行全面收购。新华财经还准备引入北美伙伴,并且将努力争取上市。   据了解,此次新华财经透过对法新社亚洲财经的全面收购,是其开展与法新社财经合组国际联盟的第一步,此项联盟将有助新华财经迅速扩大它在亚洲地区的影响力,而法新社财经则将集中进行欧洲财经新闻的报道。   新华财经企业传讯经理曾敏琪对向本报记者...
中国媒介集团与WTO     媒介集团  WTO  本网每周评论       < 2009/9/10
现在有一种十分流行的观点,只有组建中国的媒介集团才能抵御加入WTO组织后西方媒介的进攻。这种说法颇有鼓动性,甚至有点煽情的味道,但是从理论上冷静分析,我认为这种观点有些未来学的成分。 就拿报业来说,有些人觉得按照加入WTO的条件,明后年就要开放国内报刊的零售市场,那么似乎西方报刊就可以长驱直入了。听上去很可怕,实际上没有那么简单。首先,国家还是有很多控制手段的;其次,这些年网络早已经把西方报刊引...
中国市场像一个资金的黑洞,吸力无穷,其媒介市场具有的诱惑力更是难以抵御,由于香港和台湾邻近中国大陆,又同文同种,对大陆的媒介市场更是想像无限,念念不忘。 意愿还意愿,中国媒介市场一向门禁森严,外资实在难以有效打开,所以过往海外媒介大多是在门外活动,直到近年才有进入中国的迹象。历年下来,受中国媒介市场导引的尝试源源不断,当中有些因为耗费过多,已经等不及中国媒介市场的开放而夭折或收缩,有些则摩拳擦...
自1815年英国传教士马礼逊在马六甲创办了最早的中文期刊《察世俗每月统计传》至今已经过去了190年,截止到2003年底,中国大陆(不含港澳台地区,下同)正式公开出版的期刊总数为9238种;总印数为 29.97亿册。目前,中国居民平均每年每人拥有2.32册期刊;按照经济来源分:目前大部分期刊仍然属于非商业化运作的党政部门指导类期刊和教育学术类期刊,而进入市场,实现商业化运作的期刊不足1/4,约为 2...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