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 新闻学与传播学 >>> 新闻理论 >>> 新闻法 >>>
搜索结果: 106-120 共查到新闻法相关记录180条 . 查询时间(1.121 秒)
最高人民法院出台并实施的新的司法解释即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在充分赋予新闻媒体正常采访权、给偷拍偷录行为以有条件的合法化地位的同时,还对新闻记者的采访行为尤其是隐性采访行为作了间接规范。本文主要从辩证法的角度对此问题进行较为冷静和客观的分析。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随着人们法治意识的普遍加强,大家对名誉权等精神权利日益重视,维权观念也大大加强,但与此同时,状告新闻媒体的官司也急剧增多,给新闻媒体和记者工作造成了压力,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在《新闻法》尚未出台,相应法规尚不完备的情况下,新闻单位和记者如何充分理解和利用现有法律武器,避免侵权行为,并保护自身合法权益,是一个紧迫而重要的课题。新闻侵权的界限认定 我国目前对新闻侵...
值得重视的网络侵权问题     网络侵权       < 2008/3/18
  以信息技术、数字技术为主的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各类作品(文字、图片、音乐、影视等)通过网络的传播范围空前扩大,这给著作权保护带来了新的课题。去年以来,有关网络版权的官司接连不断,一些网络公司成了法庭被告席上的常客。它告诉人们:网络版权保护势在必行。网络侵权,正在干扰着数字化市场的良好环境。    日前,在一个专门讨论网络版权问题的会议上,在谈及网络新闻版权问题时,听到一个令人难以理解的说法...
目次一、引言二、本案事实概要三、原审及终审裁判要旨四、法解释学与利益衡量五、试对本案涉及的利益作利益衡量六、将一周电视节目预告表解释为时事新闻错在哪里七、著作权法第3条不能作反对解释八、依著作权法保护电视节目预告表的法律根据九、依民法保护电视节目预告表的法律根据十、结语一、引言  1994年12月6日出版的北京广播电视报第一版《电视节目预告表受法律保护》一文,报道了引起广泛关注的广西广播电视报诉广...
自从我国《民法通则》颁布实施以来,有关新闻侵权的诉讼案件日趋增多。新闻活动中侵犯公民的名誉权 、隐私权以及肖像权等民事权利的情形时有发生。新闻侵权与普通民事侵权并不完全相同,新闻机构在新闻侵 权中的民事责任问题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本文拟对新闻机构在新闻侵权中的责任豁免问题进行探讨,以明确新 闻机构在新闻侵权中的民事责任以及应受到的特殊法律保障。 一、责任豁免的...
严格说来,舆论知识分子应属人文知识分子之列。因为他们的工作对象是社会,而不是自然界。但是,他们和一般的社会科学工作者不同,他们从事的是舆论工作,即新闻工作。他们的职业是编辑、记者、评论员、专栏作家,播音员。 2000年,全国有杂志8725种,每期平均印数21554万册,总印数高达29.4亿册。有2007种报纸,平均每期印数17914万份,总印数329.3亿份。另外书刊出版社565个,出版图书...
 自1985年以来,我国已经发生上千起新闻官司。在这些官司中,绝大多数都是围绕着名誉权的纠纷而展开的,基本的案情是这样的:某家媒体刊发了一篇文章以后,文章中涉及的人物(包括公民个人和法人)认为文章不实或者是有诽谤性的描述,进而起诉媒体侵犯了他们的名誉权(或者是隐私权)。这类官司的一大特点是,原告一方与被告一方发生联系的中介是有争议的新闻报道,原告是新闻报道所涉及的公民或法人,而被告是报道者,也就是...
中国的新闻法学研究     中国  新闻法学       < 2008/3/18
新闻法学是研究新闻传播活动中的各种社会关系、法律关系和新闻法的制定、实施的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中国自80年代中叶创议制定《新闻法》,一批学者开始从事新闻法研究,至今专门的《新闻法》虽未出台,但是随着法制建设的发展,现行法律中已有许多调整新闻传播活动的内容,新闻法学研究也取得了一定成果。本文将中国新闻法学研究分为三阶段:第一阶段重点为配合起草《新闻法》对新闻立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主要是新闻自由作了...
在中国的大陆和香港、台湾地区,新闻诽谤诉讼都是困扰新闻界的一个热点话题。三地非但社会制度不同,而且法系也各不相同。本文列举许多资料,从诽谤成立、承担责任方式和言论自由同名誉权的平衡等方面料对三地诽谤法的同异作了比较。指出:大陆发生新闻侵权纠纷问题为时不过十年有余,有关法律制度确实尚待健全完善。而港台两地诽谤法历史悠久,学者也是众说纷纭。三地学者应可加强交流探讨,取得有益的共识。
今年是我所成立25周年。在回顾以往历程的同时,我们也要从我国新闻传播事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放眼未来确立今后的奋斗目标。我所作为国内最早展开新闻法学研究的专门机构,1997年还成立了新闻与传播法制研究中心,面对新的形势和层出不穷的新情况,我们亟需找到新的切入点。目前我们在法治和自律建设中遇到的许多新型问题,在发达国家新闻传播业的发展过程中都曾出现过,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加强新闻法治和自律的比...
编者按:近年来,新闻业在我国已成为一种“显业”,新闻从业群体日益扩大,新闻职业道德问题也日益凸显,此类争鸣不绝于业内业外。编读此文,发现它不是简单地将问题归咎于新闻从业者的“道德缺失”,而是拨开新闻职业道德问题中的层层迷雾,直指表象背后更深刻更广泛的法律根源,分析透彻,且大端几无遗漏。虽然主要是指明问题,但问题的指明反过来看几乎就是建议的提出,因而此文也极具建设性。不过,此文乃属作者个人研...
  研究缘起   新闻腐败现象由来已久,近年来其势尤烈,刚刚过去的2003年就接连爆出几件大事。京城某报记者孙振在担任报社热线部记者期间,利用职务之便,以某电信发展总公司在开办“体彩”、“福彩”声讯台中弄虚作假、欺骗公众相要挟,向采访对象索要钱款18万元。事发后被判8年有期徒刑。《娄底日报》记者伍新勇在警察与黑社会之间左右逢源,攀附权势,刺探消息,成为控制娄底部分官员的“地下组织部长”,...
陕西省榆林市佳县一个叫刘国具乡的乡镇,发生了一桩令人啼笑皆非、持续时间长达一年半之久的“一乡两乡长”的奇闻。国内的媒体今年上半年对此做过大量的报道。最近,这桩奇闻有了新的进展,八月初,辞去了乡长职务的刘张雄诉《榆林日报》名誉侵权一案在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人民法院开庭审理。 刘张雄诉《榆林日报》名誉侵权案缘起该报今年2月26日刊登的一篇叫作《新闻媒体监督 市委领导批示 佳县刘国具乡调整乡长》的文...
  公民和法人的名誉权需要法律保护,这大概是没有人反对的。国营媒体例如报刊和电视台报道新闻、评论时事、揭露腐败等等,作为现代社会公民言论自由的一个重要公共领域,也应当保护,这大概也是共识。但是媒体言论总不免影响一些公民、机构和团体的名誉,触犯有关的利益,从而引发争议,甚至打起官司来。这就有一个法理上的难题:媒体的言论权和公民/法人的名誉权,这两种权益发生冲突时,究竟怎样平衡保护?这方面的探讨法学界...
偶然见到某地方台播放的一则广告,不禁有触目惊心之感。由央视名主持“赵忠祥”主持或参与(从广告上分辩不出来)的一个健康讲座,被某商家予以“深加工”,对其声音、文字、图像根据广告需要进行修改,做成广告播出。在该广告中,出现了演播室受众参与节目的画面,屏幕上也叠加了大量该广告的文字。 我虽然经常看电视,但那女主持人我不认识。当然,“赵忠祥”我认识,但对如此“显年轻”的赵忠祥却心存疑问。不过,同期声却是...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