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 艺术学 >>> 戏曲 >>> 戏曲史 戏曲理论 戏曲表演 戏曲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36-150 共查到戏曲相关记录313条 . 查询时间(2.563 秒)
王昌言,1925年6月生,河北省邢台市人。一级编剧。1940年参加抗日工作,1950年调邢台专区文工团开始戏剧创作。1953年调河北省戏审会,1959年调省河北梆子剧院任编剧。创作、改编的主要剧目有:《打柴得宝》、《山村女儿》、《宝莲灯》、《哪吒》(合作)、《反杞城》、《八仙过海》、电视连续剧《大唐名相》(合作)等几十个剧目。《宝莲灯》、《哪吒》已拍成电影。此外还创作、撰写小说及戏剧评论多篇并出版...
张志奎,男,1937年生,河北安新人。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河北分会会员。主攻武丑。剧目有:《九龙杯》、《偷鸡》、《盗果》、《三岔口》、《小放牛》、《挡马》等。六十年代初,《挡马》一剧演遍全国各大城市,各地报刊对该剧均有很高的评价,并为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等中央领导演出,1960年《挡马》一剧被艺术片《蓓蕾初开》和故事片《再生记》收入。1986年、1987年该剧被中央电视台和河北电视...
李淑惠,女,1931年生,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主攻青衣行。进入五、六十年代,是她艺术生涯高峰时期,其表演艺术和演唱技巧都形成了独特的风格,每到各地演出都艺惊四座,被专家誉为“铁嗓金喉”,是名气显赫的河北梆子艺术家。她经常主演的剧目有:《秦香莲》、《二堂舍子》、《三击掌》、《断桥》、《王宝钏》等。其中一些剧目已被中央电视台等媒体录像、录音,灌制唱片,广为传播。
路翠阁,女,中共党员。1937年生于河北赵县西湘洋村。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一级演员。11岁登台,15岁担纲主演。1958年毕业于河北省戏曲学校,工青衣。同年入省河北梆子剧院。历任河北省文联委员,省剧协理事,衡水地区文联副主席,衡水地区河北梆子剧团副团长,省河北梆子剧院三团团长等职。1960年在京拜河北梆子著名演员秦凤云、李桂云、贾桂兰为师。主演剧目有:《王宝钏》、《窦娥冤》、《秦香莲》、《蝴蝶杯》...
田春鸟,男,汉族,中共党员,1937年4月14日出生于河北蠡县大杨庄。现为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人才研究会会员,河北省文联委员。建国初期他学演文武老生,1953年剧团改成国营体制后,因小生演员极缺而改为文武小生。先后排演了《拾玉镯》、《蝴蝶杯》、《陈三两》、《宝莲灯》、《周仁献嫂》、《钟馗》、《抬花轿》、《智取威虎山》等六十余出优秀剧目,成功塑造了田玉川、李凤鸣、刘彦昌、周仁、...
张淑敏     河北省河北梆子剧院  春秋配  算粮  牧羊圈  颚音  嗽音       < 2010/11/26
张淑敏,女,一九三七年生于北京,十四岁时拜著名河北梆子演员李桂云为师,学的戏有:“春秋配”、“算粮”、“牧羊圈”、“忠孝牌”等。她细心学习李桂云的唱法,打下了唱腔柔美、咬字清晰、注意韵味等特点。她熟练掌握了河北梆子的“颚音”、“嗽音”、“夯音”、“吞音”、“逗音”、“喷音”等多种演唱技巧和各种共鸣音的运用方法,练就了有力领“喷口”。她最善于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刻画不同的人物性格。
李莉,女,一级编剧。1955年10月出生,籍贯江苏苏州。1970年参军,在部队服役十多年。自幼爱好文学,喜欢越剧。转业后入上海戏剧学院戏剧、影视函授班及高级编剧班学习,获优秀学员二等奖。1986年冬调入上海越剧院,任创作室编剧、艺术创作研究中心主任、副院长、院长。历年来,创作发表、上演了大小剧目30余部。
乔谷凡一级编剧。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上海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戏剧文学学会会员、上海戏剧文学学会理事。中共党员。1961年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戏文系。曾任上海淮剧团编剧、艺术室主任。1989年调任上海越剧院编剧。
吴兆芬,女,一级编剧。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上海戏剧家协会理事。1937年3月19日生于上海川沙县北蔡乡御桥村。1961年毕业于上海师范学院中文系,同年9月进上海戏剧学院戏曲创作研究班深造。1963年至上海越剧院任编剧。
李子川(1927~1991) 一级演奏员。原名李金海,浙江省上虞县梁湖镇人。祖辈三代当过道士,对打击乐和扬琴、胡琴等均会演奏。1941年5月,在上海越剧科班文乐社拉琴,之后随小剧团到杭、嘉、湖和上海大新公司、老闸大戏院等处演出。1945年9月,进姚水娟剧团敲扬琴。
徐进,一级编剧。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上海市文联委员。浙江省慈溪人,1923年11月17日出生。因家境贫穷,没读完中学便到上海一家西药房就业。业余发奋读书,爱看家乡的越剧,还自己学习写戏。1943年春,考进袁雪芬领衔的剧团当编剧。
朱巧凤,(1921年~2004年) 女,一级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艺名小白玉梅,浙江省嵊县人,1921年4月8日出生于上海。自幼随父学戏(其父白玉梅,系越剧早期男班"四大名旦"之一)。1933年,其父领衔的男班演于上海天海楼,她首次登台客串,与男班老生童正初合演《武家坡》,一炮打响。
周宝奎,女,一级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原名周彩娥,1920年3月14日出生于浙江嵊县开元乡。1930年进嵊县崇仁镇高升舞台科班,与筱丹桂、商芳臣、贾灵凤、裘大官等同科学戏。1年半后,班主裘光贤领着她们边演边学,曾到嵊县黄泽镇和富阳、新登镇等地演出,学会了《百花台》、《赵五娘》、《玉蜻蜓》和京戏《李逵大闹忠义堂》等戏。
庄志(1920年~2003年) 一级编剧。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上海作家协会会员。原名曹永福,曾用名郑永福,上海市人,生于1920年1月24日。小学教师出身。1942年2月至6月,在南翔俱乐部当职员,接触了前来演出的越剧戏班,初识了演幕表戏的门道,引发兴趣,在剧团艺人帮助下,写了二三个幕表戏给剧团演出,揭开他编剧生涯的序幕。
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设有传统戏曲、口头文艺与民俗、非物质遗产保护对策三个研究方向。现有专职研究人员15人,其中教授9人;兼职研究人员12人,其中教授11人。中心主任为康保成教授,主要学术带头人有黄天骥、叶春生、康保成、欧阳光、高小康等教授。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