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 文学 >>> 中国各体文学 >>> 中国各体文学其他学科 >>>
搜索结果: 46-60 共查到中国各体文学其他学科相关记录215条 . 查询时间(1.555 秒)
2021年12月1日下午,扬州大学文学院董国炎教授的学术讲座《中国南北说书比较》在文学院智慧教室举行。董国炎教授梳理了说书的发展历史,从城市文化风气、语言习俗差异等方面论述了中国南北说书的异同,并分析了南方说书名家的地域性特点及其得失。说书指说唱中长篇故事的艺术形式。其文化渊源受到俳优和佛教讲唱文学的影响。
《传播创新研究》由武汉大学媒体发展研究中心(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主办,深深扎根中国传播创新实践,以中国传播问题为出发点,“在场”地感知中国传播的难点、疑点与热点,创新重建交流与社会连接的传播行动,发掘比较视角下的传播智慧,进而激活传播创新的实践与理论发展,纾解人类交流的困境与无奈,创建多元对话的传播创新研究学术空间。本刊秉持学术宗旨,采用专家匿名审稿制度,评审标准仅以学术价值为依据,鼓...
2021年12月4日,中国文学史编撰研讨暨《中国宗教文学史》结项鉴定会在武汉大学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复旦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的专家及项目子课题负责人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参加会议。武汉大学党委副书记沈壮海出席会议。沈壮海、湖北省委宣传部理论处副处长左瑞成分别致辞。他们肯定了“中国宗教文学史”项目的重大学术价值,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祝贺。
刘雪苇的鲁迅研究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代表了1940 年代一批青年知识分子在纪念和研究鲁迅的基础上希望继承和追随鲁迅的情感倾向。刘雪苇在《论〈野草〉》中将《野草》视为鲁迅自我思想锻炼的见证与成果,富有创见地探讨了文学写作本身对于作家思想锻炼的影响作用。刘雪苇的鲁迅研究代表了一种从生命角度进入鲁迅世界的方式,在当代鲁迅研究中影响深远,这种“作为思想锻炼的鲁迅研究”的方式至今仍具有现实意义。
为推进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的顺利开展、促进学科建设,海南师范大学文学院于2021年11月27日晚在田家炳教学楼举行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多卷本《中国抗战文学史》”开题报告会,校外专家和海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师生三十多人以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参与。开题报告会由阮忠教授主持。项目负责人王学振教授汇报了项目研究构想,他希望在蓝海1947年出版的《中国抗战文艺史》的基础上,打破既有的以纪传体为主的文学史...
2021年11月24日晚,由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主办,上海大学中文系、《科普创作评论》编辑部联合承办的“我国科普创作现状与发展”沙龙在上海大学文学院及腾讯会议室成功举行,该沙龙系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繁荣科学创作,助力创新发展”系列论坛之一。沙龙围绕“繁荣科学创作,助力创新发展”“前沿科学如何科普转化”和“科普创作评论”等主题展开。上海大学文学院党委书记吴仲钢,上海大学教授葛红兵,中国科普研究所姚利芬副研...
2021年11月21日,中国现当代通俗文学研究高峰论坛暨《百年中国通俗文学价值评估》新书发布会在苏州南林饭店召开。开幕式由苏州大学文学院教授、《百年中国通俗文学价值评估》总主编汤哲声主持。苏州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处处长于毓蓝,副处长尚书,江苏凤凰出版社副总编戎文敏,苏州大学文学院院长曹炜教授出席开幕式。来自复旦大学,浙江大学,上海师范大学,澳门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安徽大学,中国作家协会,西北大学...
近年来,史诗作为一项人类文化遗产的多重价值日益受到学界和社会的关注,翻译、出版一套具有学术研究价值、专业参考价值的“世界史诗译丛”成为应时之需。商务印书馆作为国内外学术名著的知名出版机构,一直以来对汉译文学、历史经典推崇备至,在北京大学“史诗遗产与文明互鉴”讲座广受好评、如火如荼举办着的当下,商务印书馆同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合作出版“世界史诗译丛”成为推动世界史诗翻译专业化、史诗研究系统化、文明遗产...
2021年7月12日-14日,第25届亚太信息系统年会(PACIS 2021)在线上举行,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博士生杨超凡作为第一作者的论文获最佳论文奖(获奖链接:https://www.pacis2021.org/best-paper-award/)。
因疫情原因,经奖学金管委会讨论,决定将首届“辰悦校友科幻文创奖学金”的申报截止日延后至2021年4月30日。
此书由徐新建教授先后发表的关于中国西南地区民俗考察的专题报告组成。在俗文化与人类学的框架下,呈现贯通呼应的整体面貌,因欲继续突出中国西南的区域特征,用实证叙事的方式与他的另一部理论性著作《西南研究录》形成呼应。全书15.5万字。
宗璞历经33年,于2019年最终完成《野葫芦引》“四记”的写作。对这样一部在极度艰难状态下(主要指健康状况)写就的著作,读者需要抱持一种既“理解之同情”同时又客观耐心的研究态度。事实上,《野葫芦引》并不是一部容易看懂的小说。这是一个充满复杂与矛盾、极富暗示性和悲剧性的文本。本文通过对《野葫芦引》的修辞动机、修辞目的及修辞效果等三个方面的分析,综合考察《野葫芦引》在“作为修辞的叙事”的维度上,所形成...
近日,由孔子研究院院长杨朝明研究员主编的学术刊物《孔子学刊》第十一辑出版。本辑设有“学人访谈”“春秋学研究”“儒经诠解”“学术史谭”“圣域曲阜”“新书评介”六个栏目,收录学术论文19篇,共计33余万字。
樊洛平,女,祖籍山西,生于洛阳。1982年初毕业于郑州大学中文系。为郑州大学文学院二级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当代文学、台湾文学、女性文学、海外华文文学方向的研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担任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理事,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理事及女性委员会主任委员,河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河南省台湾研究会副会长,河南省当代文学研究会副理事长。
近日,由孔子研究院与中国孔子基金会联合主办、孔子研究院院长杨朝明研究员主编的《孔子学刊》第十辑出版。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