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 >>> 考古学 >>> 中国考古 >>> 宋元明考古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库 宋元明考古相关记录56条 . 查询时间(0.922 秒)
宋辽金元明考古学是中国历史考古学的最晚阶段,通常认为其始于北宋,止于明末(960—1644年,实际上辽朝应从耶律阿保机于907年建立契丹国起算)。其前段为宋朝与辽、金和西夏分别对峙,以及高昌回鹘王国(于阗王国只延续至五代宋初)、喀喇汗王朝、大理国、西藏的古格王朝等政权分立阶段;后段则为元、明形成新的一统的多民族国家时期。
本书是第一部以考古调查资料为基础介绍山东省明清海防遗址情况的考古报告,从考古学角度对海防遗址进行研究的有益尝试,期待能进一步推动海防研究和海防遗址保护工作发展。作者结合实地调查资料和古代文献,将此次发现的明清海防遗址细划为都司、营、卫、所、寨/屯、巡检司、墩、堡、炮台和其他(官兵家族墓地、祠堂等)十类,每类每处海防遗址均从地理环境、历史沿革、保存现状、历来工作、文献记载等方面进行了详细介绍,部分遗...
沙埠窑于1956年被发现,1963年被公布为浙江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8年被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深入挖掘沙埠窑的文化内涵,并为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提供学术支撑,自2018年以来,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台州市黄岩区博物馆、北京大学等单位联合对沙埠窑址群进行了考古调查,并对窑址群中的竹家岭窑址、凤凰山窑址进行了主动性考古发掘,初步构建起沙埠窑备料、成型、烧成、废弃的窑业生产操作链。北宋...
蔚县,古称蔚州,位于燕山、太行山、恒山交汇处,因位置险要、地势雄奇,是中国古代长城的重要节点,依托长城形成了融古堡、古寨、寺庙、民居等多位一体的古代聚落,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堡寨文化,蔚县也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本书对蔚县区域内的堡寨、寺庙(戏楼)、民居建筑进行了系统调查,以考古学、历史学、古建筑学、社会史学科等多学科的手段开展研究,试图构建起以村落为单位的蔚县明清文化史。
宋辽金元考古,简称宋元考古,属于历史考古中的晚段考古,时间大致从公元916-1368年。学习宋元考古,要从微观材料入手,抓住特征;也要有宏观视野,了解历史发展的大背景。《宋辽金元考古》一书以冯恩学教授的宋元考古讲义为基础扩充而成,阐述了宋元时期考古基本知识和考古资料呈现的宋元社会文化特点。
宁乡冲天湾遗址是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基本建设考古中的一次重大发现。2015年经抢救性考古发掘,出土大量宋元时期瓷器标本、建筑构件及其他生产生活用具,其中瓷器标本达2000余件,经修复较为完整的有300多件。
淮安板闸遗址位于江苏省淮安市生态文旅区,地处黄淮冲积平原地形,总面积约6.7万平方米,因该地原为淮安市淮安区淮城镇板闸村,故名为板闸遗址。
本书为考古资料整理的成果之一,主要汇集了后司岙窑址北宋早期的瓷器精品。与晚唐五代时期的秘色瓷追求造型与釉色相比,北宋早期的越窑开始追求纹样装饰,流行细线划花装饰技法,呈现出不同的时代风尚。该书主要汇集了后司岙窑址北宋早期的瓷器精品。
2014年6~7月,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南陵县博物馆对南陵县2座宋墓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南陵铁拐宋墓特别是M1出土众多的纺织物、完整的木俑及木制宅院、家具组合等在安徽考古尚属于首次发现,填补了安徽宋元考古的空白,为研究宋代的社会结构、经济发展、埋葬制度及民间风俗等提供了重要而丰富的实物资料。
在国家文物局的统一部署下,从2007年开始,宁夏考古工作者组成五支田野调查队,对宁夏境内的河东长城、旧北长城、北长城、西长城、固原内边长城和“徐斌水新边”六条长城进行田野考古调查。调查范围涉及全区4市18县(市、区)和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左旗(部分)、甘肃省环县(部分)。2009年田野调查基本结束后即转入室内整理。本连续报告集在《宁夏明代长城》总标题下分《河东长城调查报告》《北长城调查报告》《西长城...
两宋(宋金)之际,政局的动荡造成了南北窑场、官民窑业相互融合与激荡的局面,这一时期窑业的研究,对于探索诸多重要窑场和技术风格的形成、演变以及相互之间的交流影响具有重要意义。为进一步探索这一时期窑业的基本面貌及相互交流情况,2019年11月14日至15日,由复旦大学科技考古研究院与慈溪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慈溪市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承办的“复旦大学陶瓷考古论坛——两宋(宋金)之际的中国制瓷业学术研讨会...
2012年至今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陵园遗址内组织开展了有计划、有目的、成系统的考古调查勘探和发掘工作,取得了大量阶段性成果,为宋六陵的保护与展示利用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2022年7月15日,“国音承祚:宋六陵考古成果展”开展。此次展览是宋六陵考古成果首次对外展出,呈现了十年来宋六陵考古工作不断进取的历程和研究成果。本书为展览同名图录。
宋代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时期,在政治、经济、文化领域内的系列变革,影响既深且远。而蓝田吕氏家族是北宋时期生活在京兆府蓝田(今陕西蓝田)的名门望族,是以吕氏四贤为代表的士大夫群体,他们在思想、学术、仕途上都颇有建树,对我国古代和当今社会的很多领域都有一定影响。
《大都:元代北京城》(图)     元大都  元代  北京城       < 2023/6/5
本书为中国大运河博物馆2023年5月开展的“大都:元代北京城”特展图录。展览汇集了来自20多家考古文博单位的元大都主题文物,再现700多年前元代北京城的风华,带您感受城阙殿宇之壮阔宏伟、千里清波之熠熠生辉、大都文化之独领风骚。
墓葬作为一种人造空间,既是建筑营造、器物生产等技艺演进的展示空间,也是家族伦理、丧葬礼俗等思想观念竞逐的舞台,更是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技术演进、思想和观念变革的结果。本书以南宋墓葬及其相关问题为研究对象,以南宋为中心,从田野出发,以墓葬为支点,寻求田野和文献、考古学与历史学全面整合的可能性,在较长的历史发展脉络中,探索和揭示墓葬制度、社会礼俗、思想观念的传承与变迁,赋予南宋墓葬考古以较成体系的学术...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