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 理论语言学 >>> 普通语言学 比较语言学 语言地理学 社会语言学 心理语言学 语言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库 理论语言学相关记录6735条 . 查询时间(1.146 秒)
南开大学语言学研究所     南开大学  语言学  学术研究       < 2024/2/28
2006年12月12日,南开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化学院和外国语学院打破高校专业学科研究管理的传统模式,整合各学院资源优势,共同组建了跨学院的学术研究机构——南开大学语言学研究所。
“南开大学比较语言学研究中心”正式成立于2004年4月1日(据南发[2004]30号文件),为非实体研究机构,挂靠文学院。
南开大学词汇学与词典学研究中心于2003年11月23日成立。中心挂靠文学院,作为一个操作平台,便于国家语委语言文字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汉语语汇分技术委员会设在南开大学开展工作。
历史语义学在国际学界已备受推崇和借鉴,但现有研究还较少把图像文献纳入历史语义学视野,有必要进行这方面的尝试。“黄祸”是一个处于东亚“鞍型期”的“历史基本概念”。在欧美,围绕这一概念产生了诸多漫画,它们在生产、传播及接受上都颇为广泛。缘起于1895—1905年的“黄祸”漫画基本具备了后世“黄祸”视觉呈现的基本语义和模式,具体体现在宗教与国族的历史语义、价值与关系的图像症候、经济与反帝的真假讽刺等方面...
区域方言指地理上一片连续的分布区域内所包含的方言,它与单点方言相对。区域方言研究以某一区域为范围,探究这一区域内方言的特征,比较区域内不同地点方言特征的差异,探讨方言特征的历史演变。当前,单点方言研究已取得很多成果,而区域方言研究正逐渐受到学界的关注。
荷兰汉学家施莱格编撰的《荷华文语类参》是有史以来部头最大的闽南语词典,所记以漳州文读音为主,白读音为辅,是研究漳州文白异读最好的素材。笔者首先对《荷华文语类参》声韵调系统进行归纳:归纳出18个声母、74个韵母和7个调类。其次,对《荷华文语类参》文白异读材料进行整理与研究,主要类型有:一是声母文白异读的表现形式,二是韵母文白异读的表现形式,三是声调文白异读的表现形式。
讲语法,首先要讲词类,因为“词类是讲语句结构必不可少的‘道具’(或叫‘理论构件’)”,有了这个道具,才方便我们讲语法(沈家煊,2009)。自1898年第一部由国人撰写的汉语语法著作《马氏文通》出版开始,各种语法学著作都把词类划分问题作为主体部分进行论述。而动词和名词又是词类研究的重中之重,对二者及其关系的看法,直接影响着研究者对语法研究中的许多重要问题的认识,进而影响研究者对整个汉语语法体系的构建...
地处语言接触前沿地带的青海甘沟汉语方言,在语法方面呈现出一系列SOV语序特征,其情态表达方式也颇有特色。甘沟话主要有两类情态表达方式:一类是用动词的后附形式,包括能性补语和情态助词;另一类是用小句的后附形式,包括“要”“到”等虚化程度不等的动词或动词性短语,以及被看作语气词的“闯”等。这些句后表达形式被编码为主句或母句的中心动词或动词短语,而命题语义则编码为主语从句、宾语从句和状语从句。情态表达形...
青海民和甘沟话的致使结构可以从形式上分为形态型和分析型两类,形态型使用动词附缀"-给"作为形态标记进行增价操作,分析型使用言说义动词"说"作为使役动词构成包含有补足小句的双及物句。两类致使结构表达不同的致使意义,形态型表达使成义致使和有给予/受益关系的致使,分析型表达使役义致使。形态型致使结构与土族语的致使结构在结构功能上存在整齐的对应关系,在接触中受土族语影响的可能性较大。就形式与意义的组配来看...
甘沟话是青海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甘沟乡的汉语方言,具有一系列SOV语言的特征,后置格标记系统就是其特征之一。甘沟话属于主宾格语言,其格标记系统包括七格次类,分别为:主格零标记,宾-与格“哈[xa]/啊[a]”,领格“的[t]/ [ti]”,位格“里[li]/上[a]”,离-比格“唦[a]/撒[sa]/是[...
汉语是缺乏形态的语言,但是在青海省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甘沟乡汉语方言中,有一个表示反身领属范畴的附着形式[na?]“囊”,用在被领有名词之后,意思是“自己的NP”。“囊”可以与格标记同现,构成“NP-格标记-囊”或“NP-囊-格标记”。除了综合型的“NP囊”之外,甘沟话还有分析型的“各人+之+NP”,以及混合型的“各人+之+NP囊”。类似用法不见于汉语方言,但是在阿尔泰语言中比较常见,尤其与土族语的...
本文讨论了与“的”相关的三个引述表达式:正反式、叠连式、“说的”。正反式中的“的”是自指性的,叠连式中的“的”与构成状态形容词的“的2”相似,而“说的”中的“的”可以看作“的”在谓语动词后凸显先时时间用法的功能拓展。尽管在不同表达形式中“的”的句法属性有所不同,“的”具有同样的引述他人话语的标记功能。
本文从跨语言比较视角分析《诗经》中“于V”结构的句法语义特性,发现在“王于兴师”“王于出征”“黄鸟于飞”“叔于田”这类“于V”结构中,出现在动词前的“于”用作助动词或体貌助词/附着词,其解读与英语以及其他语言中表示GO这一语义的动词一样,都有动态义。此外,“于”的句法地位还与英语中的a-前缀十分相似,二者都有加强语气的作用,并且都可以给相关动作添加一种栩栩如生的画面感。
“手”作为手部动作动词的固有论元,不出现并不意味着手部动作动词是综合性动词,出现了也不意味着“手V”是分析形式。“手”的出现主要是语用的需要,具有6种表意功能:确定语义、表达持续义、细化手部动作的描述、形成对举、使韵律和谐和转换话题。
本文基于马克思主义立场,从理论语言学视角阐释《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语言意识形态观。他们以社会性为基点,分析了语言运用中的意识形态属性和功能,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价值论、交织论、实践论。辩证地而非机械地把握语言和意识形态的关系,需要依据马克思主义的总体性思想。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