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 >>> 中医学与中药学 >>> 中医学与中药学其他学科 >>>
搜索结果: 16-30 共查到知识库 中医学与中药学其他学科相关记录769条 . 查询时间(2.323 秒)
黄芪是我国常用的大宗中药材,具有很高的药用及食用价值。其化学成分主要包括皂苷类、黄酮类、多糖类及氨基酸类等。其中黄芪多糖(Astragalus polysaccharide,APS)作为黄芪的主要活性成分因其非专属性和可控性不强等问题,未能作为质控指标评价黄芪种质资源。多糖受体理论的提出和应用为解决多糖类药品质控的国际性难题提供了新思路。综述了近年来黄芪多糖质量控制与多糖受体理论的研究进展,并提出...
目的 获得药用植物阳春砂Amomum villousm的萜类合酶基因AvTPS1的启动子并进行活性分析。方法 从阳春砂叶片基因组DNA(gDNA)中克隆获得AvTPS1基因,再通过FPNI-PCR的方法从阳春砂叶片gDNA中克隆AvTPS1的启动子并进行序列分析,构建由该启动子驱动β-葡萄糖苷酸酶基因(GUS)的重组表达载体pCAM-AvTPS1p,利用农杆菌介导法注射侵染烟草Nicotiana ...
目的 筛选适合分离和纯化荔枝核总黄酮的大孔吸附树脂,并确立其纯化工艺参数,以期制备出符合中药有效部位要求的荔枝核总黄酮,为将荔枝核总黄酮开发成中药五类新药奠定基础。方法 采用静态吸附-洗脱试验筛选纯化荔枝核总黄酮的大孔吸附树脂,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以吸附率等综合评分为指标,考察乙醇体积分数、上样液质量浓度、上样液pH值、径高比、上样体积、上样体积流量、洗脱液体积分数、洗脱液体积及洗脱体积流量对其纯...
目的 活性导向分离鉴定三脉紫菀Aster ageratoides中具有抗补体活性的主要成分,探讨其中活性较好的化合物抗补体主要作用靶点以及抗炎活性。方法 采用减压硅胶柱、凝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法、中压制备和半制备液相法,对三脉紫菀醋酸乙酯部位进行具有抗补体活性的化学成分分离,其结构通过1H-NMR及13C-NMR进行鉴定;采用红细胞溶血法对分离得到的化学成分进行抗补体活性及其作用靶...
目的 分析中药鞣质模拟体系的膜过程污染机制。方法 以中药水提液中的鞣质和小分子药效物质(小檗碱、栀子苷)组成的模拟溶液为研究对象,考察不同模拟溶液的膜过程通量、共性高分子物质去除率、小分子药效物质透过率等指标,借助Hermia数学模型进行分析。结果 对于鞣质模拟溶液、鞣质+小檗碱+栀子苷模拟溶液,其膜通量变化和滤饼过滤模型拟合程度较高。滤饼层的形成是其通量降低和膜污染的主要原因。滤饼层的存在使得小...
目的 利用聚醚砜中空纤维膜对脉络宁注射液生产废水的小分子药效物质进行富集。方法 以共性高分子(蛋白质、鞣质、淀粉、果胶)截留率和小分子药效物质绿原酸的渗透率为考察指标,优选出超滤膜过程停止时间和膜型号,进而采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设计建立数学模型,优化出超滤膜过程的最佳工艺参数。结果 在共性高分子截留率中,影响因素A(温度) > B(错流压差) > C(进料速率),并且与温度呈负相关性;...
目的 验证蒸汽渗透技术分离细辛挥发油含油水体的可行性,进而将蒸汽渗透技术应用于更多中药挥发油含油水体的分离。方法 以聚二甲基硅氧烷/聚偏氟乙烯(PDMS/PVDF)复合平板膜和PVDF平板膜为膜材料,采用蒸汽渗透技术分离细辛挥发油含油水体,计算2种膜的透油率,同时通过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分析比较过膜前后挥发油成分种类和含量的变化。结果 以PVDF膜为膜材料进行蒸汽渗透实验时,其挥发...
目的 研究川乌茎、叶中生物碱类成分在不同生长期的含量变化。方法 采用Phenomenex C18色谱柱(1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0.1%甲酸水溶液(A)-乙腈(B),质谱采用ESP多反应监测(multiple reaction monitoring,MRM)模式扫描;建立HPLC-MS/MS方法同时测定川乌茎叶中乌头碱、新乌头碱、印乌头碱、次乌头碱、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新...
膜分离技术是21世纪快速发展的高新技术之一,在物质分离中具有高效、节能、环保的特点,已广泛应用于废水处理、食品净化、生物技术、环境保护与优化等工业领域。中药(含复方)来源丰富、化学组成多元化,作为一类特殊的物料,分离操作贯穿整个工艺流程,并且是整个生产过程的主体部分。20世纪90年代起,我国中药制药行业逐渐将新型分离材料及其相关技术,如膜分离技术、大孔吸附树脂技术等用于工业生产。基于膜分离技术的基...
目的 建立HPLC波长切换法同时测定益安宁丸中7种活性成分的方法。方法 采用HPLC法,同时测定益安宁丸中三七皂苷R1、五味子醇甲、丹酚酸B、五味子酯甲、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b1、丹参酮ⅡA的含量,采用Shim-pack GIST-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0~5 min,5%乙腈;5~12 min,5%~12%乙腈;12...
目的 穿山甲传统生品不入药,需炮制后方可入药,因此对穿山甲高温砂炒的炮制机制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TLC、Nano LC-Q Exactive Orbitrap MS对穿山甲炮制前后的脂溶性成分及蛋白成分的变化进行分析,同时,对炮制过程中显著增加的环二肽成分的形成进行模拟炮制。并对L-丝-L-酪环二肽的活性进行筛选。结果 穿山甲经砂炒炮制后,脂溶性成分无显著变化、蛋白成分显著减少,环二肽显著增加。环...
目的 优选氨基蝶呤修饰的蒿甲醚脂质体的最佳处方配比和制备工艺,并进行理化性质评价。方法 以包封率为指标,优选氨基蝶呤修饰蒿甲醚脂质体的制备方法,并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其处方及工艺;采用激光粒度仪、透射电镜评价脂质体的粒径、Zeta电位及外观形态;利用透析法研究脂质体的体外释放。结果 制备的氨基蝶呤修饰的蒿甲醚脂质体的最优处方为卵磷脂-胆固醇-TPGS物质的量比95:0.5:3,5%氨基蝶呤修饰率,蒿甲...
目的 制备及表征银杏内酯K(GK)聚乙二醇-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纳米粒(GK-mPEG-PLGA-NPs),并评价其神经保护活性。方法 采用聚乙二醇-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EG-PLGA-COOH)作为载体,复乳溶剂挥发法制备隐形纳米粒;HPLC法测定GK-mPEG-PLGA-NPs的包封率及载药量;动态光散射粒径仪和透射电镜测定GK-mPEG-PLGA-NPs的粒径分布、Zeta电位及表面...
目的 研究巴西甘菊花Achyrocline satureioides的化学成分。方法 应用多种色谱技术对巴西甘菊花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光谱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巴西甘菊花醋酸乙酯部位中分离得到2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香树脂醇(1)、豆甾-4,6,8,22-四烯-3-酮(2)、豆甾-4-烯-3,6-二酮(3)、clovandiol(4)、caryolane-1,9β-diol(5)、lepi...
目的 研究木棉Bombax malabaricum花的化学成分。方法 通过硅胶和凝胶柱色谱进行化合物的分离与纯化,结合波谱数据和X-ray单晶衍射的方法进行结构解析。结果 从木棉花中分离得到1个新化合物,鉴定为3β-乙酰氧基-22α,30-二羟基熊果-20-烯。结论 化合物1是熊果烷型三萜类化合物,命名为木棉萜A。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