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 >>> 中医学与中药学 >>> 中医学 >>> 中医内科学 >>>
搜索结果: 121-135 共查到知识库 中医内科学相关记录776条 . 查询时间(3.345 秒)
肛裂的扩肛治疗技术     肛裂  扩肛治疗       < 2009/11/18
  肛裂是指发生在齿线以下肛管皮肤的全层裂开性溃疡,为感染性梭形溃疡面。排便时疼痛明显,便后疼痛可加剧,常伴有便秘及便血。好发于肛门前、后正中部位。继续发展可形成哨兵痔、肛窦炎、肛门直肠周围脓肿、肛瘘。是肛肠科三大常见疾患之一。
冠心病的中医特色治疗      冠心病  中医       < 2009/11/11
  笔者在多年的临床医疗实践中,不断摸索,形成了一套系统的治疗冠心病及其并发症的治疗方法和用药特点,取得了好的疗效。我认为,治疗冠心病不但要宽胸理气、通络止痛、益气养心,还应重视患者肠胃功能调理,做到标本兼顾;在用药上,根据冠心病的不同表现配伍,诸药共用,才可以取得满意的效果。
李玉奇论治消化病     李玉奇  消化病        < 2009/11/11
  国医大师李玉奇(1917~ )系辽宁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首批五百名老中医之一,首届“国医大师”之一。从医60余载,学验俱丰,尤其对消化病研究颇深,提出萎缩性胃炎“以痈论治”的新观点。
  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狭窄、或(和)因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痉挛)导致心肌缺血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之统称,简称冠心病。冠心病分为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心绞痛、心肌梗死、缺血性心肌病、猝死五型。心绞痛是在冠状动脉狭窄的基础上,由于心肌负荷的增加引起心肌急剧的、暂时的缺血与缺氧的临床综合征。其临床特点为阵发性的前胸压榨性疼痛,主要位于胸骨后部,可放射至心前区与左上肢尺侧,常发生于...
黑便不止试试黄土汤      黑便  黄土汤        < 2009/11/5
  笔者曾治一79岁的黑便患者,胃镜检查提示胃溃疡合并出血,每天黑便1~3次,采用奥美拉唑、立止血、凝血酶等多种西药治疗半月无效,我采用黄土汤治疗,取得满意的效果。
路广晁治疗泄泻经验     路广晁  泄泻       < 2009/11/5
 泄泻乃中医内科常见病,早在2000多年前的《黄帝内经》中就有关于泄泻的记载:“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瞋胀”,后世医家对之亦多有论述。导师路广晁教授在多年的临床过程中,积累了治疗泄泻的丰富经验,现择其要者叙述如下。
辨证论治糖尿病阳痿      辨证论  糖尿病  阳痿        < 2009/11/2
 糖尿病患者在糖尿病的中后期甚至初期都可能伴发阳痿。专家指出,只有深入认识糖尿病阳痿的原因,才能更好地对症下药。中医认为,糖尿病阳痿可分三大类。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应综合调理      糖尿病  神经       < 2009/11/2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常见慢性并发症之一,特点是肢体呈对称性疼痛或麻木、发凉等,日久可致局部肌肉无力、萎缩。中医认为,本病主要病机是以气虚、阴虚、阳虚为本,以瘀血、痰浊阻络为标。本病发病率高,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明显影响,选择适当的中医调理,对本病的缓解大有裨益。
  吸收不良综合征,又称为消化吸收不良综合征,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小肠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功能障碍,从而使营养物质从粪便中排泄,以致营养缺乏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其中以脂肪吸收障碍最为突出。
生姜猪肚治消化性溃疡      生姜猪肚  消化性溃疡        < 2009/10/29
  生姜250克,猪肚1只。将猪肚洗净并塞入切碎的生姜,两端扎紧,加水适量,用沙锅以文火煮至猪肚熟烂为度,使姜汁渗透到猪肚内,饮汤(淡吃或拌少许酱油),不吃姜,若嫌汤味辣,可冲开水适量。每只猪肚可吃3~4天,连续服8~10只。此方冬季服食为宜,一般轻症患者服食1个冬季,重症患者服食2个冬季即可见效。
原发性高血压病(下称高血压)是临床上的常见病,通常的中医观点认为:本病与肝肾有关,体质的阴阳偏盛偏虚、气血功能的失调是发病的内在因素。其发病机理为:“上实下虚”。“上实”是肝风上扰,气血并走于上。“下虚”为肾阴虚损,水不涵木,肝失滋养而致肝阳偏盛。病虽日久,阴损及阳,又致阴阳两虚,出现相应的症候。
盗汗未必尽属阴虚     盗汗  阴虚       < 2009/10/22
 盗汗,指寐时汗出,觉时汗止之证。盗汗为临床常见症状之一,历代医家多责之于阴虚。“阳虚自汗、阴虚盗汗”一语耳熟能详,但害人亦不浅。故历代医家对“阴虚盗汗”亦多持不同意见。如《丹溪心法·自汗》曰:“盗汗属血虚、气虚”。《景岳全书·汗症》云:“盗汗亦多阳虚也。所以自汗盗汗亦各有阴阳之证,不得自汗必属阳虚,盗汗必属阴虚也”。
清浊是《内经》的基本概念     清浊  内经       < 2009/10/22
  在《内经》中,清浊用来表示不同的生理现象,书中也常以此形象地阐述各种病因和病机。
痰——治痰当调气        调气        < 2009/10/13
  汉以前无“痰”字,而有“淡”字之用。《文字集略》曰:“淡为胸中液”,说明了痰与人体内水液相关。《内经》中水、湿、饮病证的论述相当详尽,奠定了痰证论治的理论基础。此后,痰证理论在此基础上不断发展,代有阐发,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医痰证理论。
  国医大师李振华擅长应用脾胃学说治疗内科杂病,常屡起沉疴。对于顽痹,把温中健脾与除湿通络药物巧妙配伍,既蠲除了痹证又顾护了脾胃,治疗风湿疼痛疾病疗效显著。笔者长期跟随李振华教授临床证,收获颇多。现将李振华教授通过调理脾胃治疗顽痹(类风湿关节炎)的学术思想总结如下。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