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 >>> 临床医学 >>> 皮肤病学 >>>
搜索结果: 211-225 共查到知识库 皮肤病学相关记录654条 . 查询时间(3.207 秒)
初步观察激光微孔结构对猪脱细胞真皮基质(ADM)血管化的影响。方法 健康雄性裸鼠36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实验组移植激光微孔猪脱细胞真皮基质(LPADM)加自体薄皮片,对照组移植无孔猪脱细胞真皮基质加自体薄皮片,手术分“二步法”完成。术后1 d、3 d、14 d每组各取6只裸鼠处死,切取标本行组织学及电镜检查。结果 实验组术后第1天,扫描电镜发现新生组织通过微孔结构长入ADM内部。组织学观察...
总结Ⅲ度≥90%烧伤的特点及救治经验。方法 通过分析辽宁省4家医院烧伤科1987~2012年Ⅲ度≥90%烧伤30例病例资料,对其伤情特点及治疗方案进行探讨。治疗要点包括及时合理的抗休克补液、早期气管切开、早期大面积切痂微粒皮移植,此外,营养治疗及抗感染治疗也贯穿整个治疗过程。结果 30例患者治愈8例,各种原因死亡22例。结论 Ⅲ度≥90%烧伤伤情极其危重,休克发生早而重,往往伴有吸入性损伤,更易出...
痤疮涂膜剂和维胺脂维E乳膏联合治疗痤疮随机对照研究。
探讨吡美莫司乳膏对敏感性皮肤的疗效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烧灼感或瘙痒程度评分及参照由温度敏感型瞬时受体电位通道建立的痛痒觉基本规则和分子底物(即分子精神物理学)方法,评估外用1%吡美莫司乳膏治疗前、后敏感性皮肤患者面部烧灼感、瘙痒程度及皮肤感觉的变化。结果 外用1%吡美莫司乳膏可终止或显著降低32例敏感性皮肤患者面部烧灼感或瘙痒程度评分(P<0.05)。20例(62.5%)患者外用1%吡美莫司乳膏后...
鲜红斑痣样表现的丛状血管瘤一例。
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面部鳞状细胞癌的临床观察。
研究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环氧合酶-2(COX-2)在豚鼠银屑病样动物模型皮损表皮中的表达,探讨其在银屑病发病机制的作用。方法 用5%普萘洛尔乳剂外涂豚鼠耳背部皮肤诱导银屑病样动物模型,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正常豚鼠表皮和豚鼠银屑病样动物模型皮损表皮中HIF-1α和COX-2表达。结果 5%普萘洛尔外涂所致豚鼠银屑病样动物模型皮损中HIF-1α和COX-2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有...
加巴喷丁和卡马西平治疗老年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临床观察。
报道1例由石膏样小孢子菌引起的婴儿额部体癣。患者男性,出生半月,左额部红斑丘疹水疱7 d。经真菌学检查确诊为石膏样小孢子菌导致的体癣。给予硝酸舍他康唑软膏外用,1周后皮损完全愈合。
观察复方环丙酮胺喷剂治疗浅部真菌病的疗效。第Ⅰ批给予复方环丙酮胺喷剂,1次/d喷于患处,用药4周后观察疗效;第Ⅱ批随机入A、B组,A组给予复方环丙酮胺喷剂+曲安奈德喷剂,B组给予复方环丙酮胺喷剂,均1次/d喷于患处,用药2周、4周后观察疗效。第Ⅰ批治疗4周总有效率为80%;第Ⅱ批A、B组治疗2周总有效率分别为75%及82.35%,治疗4周总有效率分别为94.74%及100%。复方环丙酮胺喷剂和复方...
报道慢性皮肤黏膜念珠菌病1例。表现为口腔和皮肤损害,真菌镜检可见大量假菌丝,真菌培养为白念珠菌;皮损组织病理显示为感染肉芽肿改变,在角质层中可见大量真菌菌丝;实验室检查未见明显免疫缺陷和内分泌异常。口服氟康唑治疗痊愈。
目的观察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抑郁情绪及其自主神经功能,以探讨此类患者的临床诊疗指标。 方法对5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及48例健康志愿者分别进行抑郁情绪量表(SDS)评定和皮肤交感反应(SSR)检测,并对结果进行组间比较及相关性分析。 结果老年糖尿病组患者SSR检测异常率为84%,SSR波潜伏期[上肢为(1.63±0.18) s,下肢为(2.01±0.16)s]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延长(P<0.05),波幅[上...
观察复方卡力孜然酊辅助治疗白癜风的临床效果。方法:426例白癜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窄谱中波紫外线联合复方卡力孜然酊辅助治疗)213例和对照组(单纯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213例,比较两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3.1%,对照组总有效率5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观察组发生不良反应6例,对照组发生不良反应4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
重症药疹74例临床分析     药疹  回顾性研究  治疗       < 2012/7/12
探讨重症药疹的发生规律、临床特点和治疗措施。方法 对1998~2011年我科收治的74例重症药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重症药疹以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SJS)多见,占48.6%(36/74)。别嘌呤醇在致敏药物中居首位,占21.6%(16/74),其次是卡马西平,占18.9%(14/74)。别嘌呤醇的潜伏期最长,且肝肾损害率高,分别为87.5%和50.0%。四种类型中SJS与中毒性表皮...
了解某医院烧伤患者创面感染情况,分析创面感染的影响因素,为预防和控制烧伤创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调查368例烧伤患者创面病原微生物感染情况及相关因素,并对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烧伤患者368例中出现病原微生物感染288例(78.3%),检出10种病原微生物944株,革兰阳性球菌占32.2%,革兰阴性菌占63.5%;烧伤面积较大、入院不及时、出现休克、手术次数较多、既往使...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