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科学技术史 >>> 国外科学技术史 >>>
搜索结果: 106-120 共查到知识库 国外科学技术史相关记录136条 . 查询时间(6.144 秒)
一、“科学峡谷”的存在 从世界科学史上我们可以看到,众多古代文明很难水到渠成地发展为近代科学,他们或者湮灭,或者徘徊于停滞状态,或者在衰落后转移到其他文明。例如,李约瑟认为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十分发达,但它在近代科学的门槛前却一直徘徊不前,直到西方科学传入之前,中国未能产生近代科学。古代埃及、巴比伦和印度以至美洲和非洲的古代文明都像中国一样发展了非常成熟的经验性技术,但均未能由自身产生近...
关于中国古代有没有科学的问题,在20世纪初年的一些著名中国学者看来,根本就不是问题——他们认为中国古代当然是没有科学的。例如,1915年任鸿隽在《科学》创刊号上发表《说中国无科学的原因》,1922年冯友兰在《国际伦理学杂志》上用英文发表《为什么中国没有科学——对中国哲学的历史及其后果的一种解释》一文,直到1944年竺可桢发表《中国古代为什么没有产生自然科学?》一文,意见都是相同的。 中国...
借着庆祝科学史所成立50周年的机会,我愿意再次表达对中国科技史学科未来发展方向的预期和希望。那就是,科学史学科应该由理学学科走向到史学学科。 把科技史看成是理学学科,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也许在今天依然有其积极意义。但它只表达了科技史学科不成熟时期的特征,即依附于各门自然科学,尚未取得自己的独立性、自主性。科学史学科的创始人萨顿从一开始就非常明确的主张科学史学科的自主性,提出只有分科史不是真正...
众所周知,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近代最早的移民均来自欧洲,主要是英国。这些人是 在欧洲资本主义崛起、近代意义上的自然科学技术开始形成的背景下,怀着找到黄金和通往 东方之路的梦想来到美洲的。他们当中不仅有农民、商人,还有工匠、教师、牧师、律师和 实业家等各行各业的人。正是这些移民在新大陆播下了近代科学与文化的种子,而且,随着 欧洲向北美移民的不断延续,最新的科学和技术的发展也在源源不断地向北...
“科学”一词大家早已说得顺口,但“科学”到底是什么意思呢?从根本上讲,大概可以理解为一种尺度,即对于科学与不科学的区分。针对现实事物,这种区分较易明确,当然也非明确不可;然而涉及历史,则不能完全是同样看法,因为科学史有其特殊性质。我们可以拿别种历史,譬如文学史来作一比较。文学史上的确有“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这码事,像悲剧之古希腊三大家,小说之陀思妥耶夫斯基,都是顶峰,后人再复努力,仍然无法逾越。科...
17世纪韩国水稻栽培的技术体系     韩国       < 2007/12/29
17世纪韩国水稻栽培的技术体系The technological system on Rice plant in 17th century in Korea 金荣镇(Young jin Kim)Ⅰ. 研究目的及方法水稻是韩国的主要农作物。今天,大米已经成为韩国国民的主要粮食,水稻非常适应夏季高温多雨型的韩国气候,是所有谷类中单位面积产量最高的一种。(历年平均大米产量为每公顷5吨,2001年为5.1...
德国内布拉星盘的天象问题之探讨          < 2007/12/26
世纪之交在德国萨克森-安哈特州内布拉(Nebra)镇出土一件史前青铜星象盘(图1),被誉为二十世纪欧洲青铜时代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我国媒体已有报道①。2006年3月,萨克森-安哈特州州立史前史博物馆馆长、著名考古学家哈拉德·梅勒(Harald Meller)教授及柏林工业大学教授傅马瑞 (Mareile Flitsch) 女士来华访问,先后在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及北京科技大学科学技术与文明研究中...
皮尔逊的优生学理论和实践          < 2007/12/26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39) 关键词:皮尔逊 优生学 社会达尔文主义 种族主义 摘 要:卡尔•皮尔逊(Karl Pearson, 1857~1936)是英国著名约哲人科学家,他的科学哲学名著《科学的规范》早就为国人熟知。本文集中分析和梳理了他的优生学思想遗存,在肯定其某些启发意义约同时,着力批评了他沿着社会达尔文主义的思潮下滑,陷入民族主义、种族...
曼哈顿工程与科学家的社会责任     社会责任       < 2007/12/26
(清华大学科技与社会研究中心,北京100084) 摘要:曼哈顿工程是美国及其盟友在二次世界大战中实施的制造原子弹计划。本文通过对曼哈顿工程前后科学家们的态度和行为的回顾,考察了该计划中体现出来的科学家对社会的责任意识与学术良知。反法西斯战争使科学家们高度意识到了自己对社会的神圣责任;而履行这一责任的过程亦给他们带来新的困惑,并进而促使他们在现实中不断努力地寻求着“真”与“善”的统一。 关键词...
马赫和爱因斯坦     爱因斯坦       < 2007/12/26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北京 100039) 马赫是世纪之交物理学革命的启蒙者和先驱,爱因斯坦是这场革命的先锋和主将。马赫在19世纪末敲打出的“火星”,在20世纪伊始点燃了爱因斯坦这支易燃的“火捻”,终于燃起物理学革命的熊熊“火焰”。本文将以马赫与爱因斯坦之间的交往关系为主线,重点剖析一下爱因斯坦对马赫的批评。 一、马赫与爱因斯坦的交往 马赫首次提及爱因斯坦好像是在1909...
激光:从发明到应用          < 2007/12/26
[摘要] 本文通过对激光从发明到应用过程中几个重要问题的历史考察,论述在一个具体技术领域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中,科技、经济和军事的动力共同发挥着作用;阐明在这一过程中,科学与技术的关系不是简化的、线性的关系,技术发明不是从科学发现直接导出的。科学与技术之间存在着多种多样的相互作用:不仅新技术的产生依赖于科学知识,而且,在新技术建立之后,技术的发展又为科学研究提供了强大的动力;说明新技术应用的不确定性不...
《狭义与广义相对论浅说》导读          < 2007/12/26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北京 100049)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 1879~1955)是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思想家和人。作为科学家,他是19和20世纪之交物理学革命的发动者和主将,是现代科学的奠基者和缔造者。他的诸多科学贡献都是开创性性的和划时代的。按照现今的诺贝尔科学奖评选标准,他至少应该荣获五六次物理学奖(狭义相对论、布朗运动理论、光量子理...
《希腊空间概念的发展》自序          < 2007/12/26
历史研究有“求同”的方法,也有“求异”的方法。所谓“求同”的方法是指寻找现代理论、概念和问题的历史足迹,这种方法假定现代的这些理论、概念和问题也是历史上的理论、概念和问题,过去的人们只是在不完全的接近并对之作出贡献,历史研究的任务就是开列出这些贡献以及评价它们的接近程度。这种方法为实证主义哲学所支持,但明显是反历史的,它把历史看成某种固定不变的过程,忽视了历史的创造性。“求异”的方法则特别注意发现...
《萨顿丛书》总序          < 2007/12/26
《萨顿丛书》,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6年10月第1版   乔治·萨顿(George A. L. Sarton)号称“科学史之父”,确实是当之无愧的,因为科学史在他手中,终于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现今国际上最权威的科学史学术刊物ISIS杂志是萨顿创办的(1913年),科学史学会很大程度上也是因萨顿而成立的(1924年)。通过在哈佛大学数十年的辛勤工作,萨顿终于完成了——至少是象征性地完成了——...
作者简介】魏佳音(1978-),男,南开大学科技哲学硕士;南开大学哲学系,天津 300071 李建珊(1943-),男,南开大学哲学系科技哲学与美学教研室主任、教授。南开大学哲学系,天津 300071 【内容提要】科学史不仅仅是一部知识史,而是一部人类活动史,特别是一部文化史。科学史研究的一个重要的方法论原则乃是逻辑与历史的统一,连续性与阶段性的统一,科学发生与发展的思想史(内史)动因...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