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生物学 >>> 生物工程 >>> 发酵工程 >>>
搜索结果: 91-105 共查到知识库 发酵工程相关记录332条 . 查询时间(3.608 秒)
以清酒乳酸杆菌(Lactobacillus sakei)和木糖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xylosus)为复合发酵剂发酵猪肉干,研究复合发酵剂对发酵猪肉干腐败微生物生长增殖、组胺积累、亚硝酸盐残留、脂质氧化及挥发性氨基氮(TVB-N)生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复合发酵剂显著(p0.05)抑制发酵过程中大肠杆菌、李斯特菌、假单胞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腐败微生物的生长增殖;发酵结束时,添加...
从不同发酵期泡姜、泡辣椒、泡蒜盐水中分离获得37株乳酸菌,以抗氧化能力为筛选指标,获得1株具有较强抗氧化能力的乳酸菌SJ14。该菌株活细胞、无细胞提取物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苦肼自由基(DPPH·)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清除率分别为67.23%、35.22%和37.83%、25.66%;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及分子遗传学鉴定,该菌株被鉴定为食窦魏斯氏菌(Weissella cibari...
从油漆废水中分离得到一株具有较高絮凝活性的菌种FL-1,通过16s DNA凝胶电泳图鉴定菌种的种类为门多萨假单胞菌。然后采用单因素实验对培养基进行优化,分别考察了培养基的初始p H、碳氮源及温度对絮凝效果的影响。最后用响应面设计法对这四因素进行优化,得到最佳的培养条件为葡萄糖26.5 g/L,(NH4)2SO40.5 g/L,初始p H7.0,温度31℃。在此条件下的絮凝率的理论值为96.55%,...
从煎饼发酵面糊中分离筛选出具有当地特色及自然发酵煎饼风味的酵母菌菌株。其中Y8生长迅速且耐酸性强,采用VITEC-2 compact微生物鉴定仪对其进行鉴定,并对其制备冻干菌发酵剂的保护剂进行筛选和优化。结果表明,煎饼发酵面糊中酵母菌为酿酒酵母菌,保护剂优化配方:甘油4.0%、海藻糖1.3%、脱脂乳12.7%,在此优化条件下,酿酒酵母菌的存活率可达82%,为传统食品的连续化、工业化生产提供依据。
用高压脉冲电场(PEF)对发酵型橙醋进行处理,研究了不同处理条件(时间、频率、脉宽和场强)下PEF对橙醋的杀菌效果,并与热处理对橙醋杀菌效果以及理化性质的影响进行了比较。同时通过对PEF作用的新酿橙醋及经1个月自然陈酿橙醋的风味成分的分析比较,考察PEF技术加速橙醋陈酿的可行性。结果显示,PEF与热处理相比,会对橙醋的理化性质有更好的保护作用;在最优杀菌条件(300μs、200Hz、2μs、25k...
本研究通过灵芝、茶树菇、杏鲍菇、金针菇和香菇5种食用菌种对稻谷统糠进行液体发酵,采用国标方法测定了统糠发酵前后主要组成成分变化,并对统糠发酵前后的持水性、持油性、溶胀性和葡萄糖透析阻滞能力等理化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5个菌种均可显著提高统糠中可溶性膳食纤维的含量(p0.05),其中茶树菇和金针菇效果最为显著,分别增长了4.17和4.39倍;粗蛋白含量有所上升,粗脂肪含量没有显著性变化(p0.0...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检测蒙古栎制成的橡木片和橡木板陈酿的葡萄酒中主要陈酿香气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在90 d的陈酿过程中,糠醛和5-甲基糠醛含量在陈酿10至20 d即可达到最高值,此后其含量快速减少;愈创木酚和甲基愈创木酚含量则在陈酿20 d达到最高值以后,基本保持不变;顺式和反式橡木内酯含量在整个陈酿过程中一直呈增加趋势;而香草醛含量在采用橡木片和橡木板陈酿的葡萄酒中,具...
为了研究麦粒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及其隐蔽型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3-葡萄糖苷(D3G)的累积情况,将禾谷镰刀菌菌株F-1和5035分别人工接种至经高温灭菌、8 k Gy和15 k Gy辐照的麦粒中25℃培养7、14、21、28、35 d后,通过LC-MS/MS方法测定DON和D3G毒素在麦粒中的含量。不同处理的麦粒中DON含量均随培养时间延长逐渐增加;禾谷镰刀菌接种灭菌麦粒及15 k Gy...
以清酒乳酸杆菌(Lactobacillus sakei)和木糖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xylosus)为复合发酵剂发酵猪肉干,研究复合发酵剂对肉干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复合发酵剂和自然发酵组的p H分别为5.21和5.48,水分活度(aw)分别为0.876和0.896。添加复合发酵剂和自然发酵组的亮度值(L*)分别为33.17和31.21,红度值(a*)分别为13.38和9.8...
为提高Lactobacillus plantarum 163产的新型细菌素Plantaricin 163-1的抑菌相对效价,以Lb.plantarum 163为出发菌株,通过60Coγ射线复合硫酸二乙酯(DES)诱变,以期得到具有稳定遗传性且细菌素高产的菌株。结果表明:60Coγ射线诱变的最佳辐照剂量为0.6 k Gy,获得了抑菌活性提高23.68%的突变株。然后,在35℃下用0.7%硫酸二乙酯复...
采用五阶段发酵法制备黑大蒜,并研究了发酵各阶段黑大蒜的功能性成分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第一阶段是还原糖含量、抗氧化物质和活性的增强阶段,还原糖含量、总多酚含量、总黄酮类含量、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以及FRAP铁还原抗氧化力相比新鲜大蒜分别增加了12、4、7、7、7倍;第二阶段是大蒜中的蒜氨酸转换为S-烯丙基-L半胱氨酸亚砜的过程,S-烯丙基-L半胱氨酸亚砜的含量比新鲜大蒜增加了12倍;第三阶段是促...
从淡水鱼肠道中筛选对芽孢杆菌具有较强拮抗活性的乳酸菌,结果表明:从鲤鱼肠道分离的菌株LY-19对蜡样芽孢杆菌和地衣芽孢杆菌的抑菌直径分别为16.89 mm和17.43 mm,活性主要来自无细胞上清液,在p H3.0~4.5范围内保持抗菌活性,经中性蛋白酶、胃蛋白酶、木瓜蛋白酶处理后丧失部分抑菌活性,对α-淀粉酶不敏感,在40~121℃范围内处理30 min后其拮抗活性基本不变,初步判定乳酸菌产生的...
为研究利用魔芋精粉制备魔芋红茶菌的可行性,从约氏梭菌(Clostridium josui)中克隆β-葡聚糖酶基因cel9C,构建粟酒裂殖酵母(Schizosaccharomyces pombe)重组表达质粒p ESP-2-2-cel9C,转化构建酵母工程菌,利用工程菌进行魔芋红茶菌发酵。采用析因实验设计和中心组合实验设计方法,以总酸为响应值,优化发酵条件,从7个因素中筛选出2个显著因素:装液量和时...
以茂源链霉菌为出发菌株,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选择初始p H、转速、装液量和培养温度为主要影响因子,应用响应面Box-Behnken设计进行4因素3水平实验,以TG酶活为响应值,优化该菌株产TG酶的摇瓶发酵条件。结果表明,茂源链霉菌产TG的最适发酵条件为:初始p H为7.0,装液量为78 m L/250 m L,转速为150 r/min,培养温度为30℃,培养时间为96 h。在该条件下进行发酵,谷氨...
以棕榈酸乙酯为主要诱导物研究了白酒中絮状物的形成对白酒特性的影响,测试了不同酒精浓度及温度条件下,乙醇-水-棕榈酸乙酯等三元体系沉淀前后的荧光强度及电导率变化。结果表明,体系沉淀前后的电导率变化趋势为:沉淀后的电导率值上清液沉淀前空白组;不同酒精浓度下体系沉淀前后的荧光强度变化为:空白组沉淀上清沉淀前。实验表明白酒中有机絮状物的形成同时受温度和酒精浓度的双重影响,且沉淀的形成对酒体特性产生的影响显...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