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 >>> 法学 >>> 部门法学 >>> 宪法学 >>>
搜索结果: 106-120 共查到知识库 宪法学相关记录514条 . 查询时间(3.473 秒)
走出“方法论的杂糅主义”     方法论  杂糅主义       < 2014/8/29
耶利内克的学术生涯几乎与德意志帝国相始终。1871年1月18日,德意志帝国建立。1874年,耶利内克获得法学博士学位,而帝国国家法学的奠基之作——拉班德的《德意志帝国国家法》——即将于1876年开始出版。耶利内克逝世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的1911年,而战争的后果之一就是德意志帝国的崩溃。同时,他又是德国国家法学承上启下的人物,他一方面延续了格贝尔、拉班德奠定的实证主义国家法学传统。比如,他宣称自...
今天提出法治思维,显然法治思维和人治思维是不同的。中国社会两千多年来都实行人治,人治思维和法治思维的根本区别就是规则。在人治思维下,规则是少数人制定的,不约束规则的制定者,经常处于变动当中。即使在1949年以后很长一段时间内,规则更多表现为政策,而政策是由自己制定、自己执行,容易滥用权力。
《“一国两制”在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实践》白皮书近日由国务院新闻办发布。白皮书旗帜鲜明地指出,宪法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共同构成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宪制基础。有分析人士认为,白皮书的表述有力回应了关于香港特别行政区宪制问题的杂音,及时澄清了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宪制基础。对于白皮书中关于香港宪制基础的表述,我们应当怎样理解?宪法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怎样构成香港特区的宪制基础?围绕这些问题,《法制日报》记者与权...
人民法院是宪法规定的国家的审判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是一项宪法原则,这一原则对人民法院的审判工作具有指导作用。《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落实审判独立、促进司法公正提出了新的目标与举措。在落实这些具体举措过程中必须遵循宪法原则与界限,妥当处理不同层面的宪法问题,高度重视审判工作在宪法实施中的作用。
走出“方法论的杂糅主义”     走出  方法论  杂糅主义       < 2014/5/29
耶利内克的学术生涯几乎与德意志帝国相始终。1871年1月18日,德意志帝国建立。1874年,耶利内克获得法学博士学位,而帝国国家法学的奠基之作——拉班德的《德意志帝国国家法》——即将于1876年开始出版。耶利内克逝世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的1911年,而战争的后果之一就是德意志帝国的崩溃。同时,他又是德国国家法学承上启下的人物,他一方面延续了格贝尔、拉班德奠定的实证主义国家法学传统。比如,他宣称自...
清末民国时期,法治国家已经成为法学的基本概念,学界对其基本内涵也形成了一定的共识。在我国宪法文本中,“法治国家”是政治共同体依照法律治理国家生活的原则、规则与未来指向性的价值体系,其实质要素包括人的尊严、自由和平等,形式要素包括法律至上、人权保障与权力制约。从宪法文本的规范体系来看,“法治国家”包含法治社会,从价值内涵来说,“法治国家”同时也是“宪政国家”。
宪法教义学初阶     宪法  教义学  初阶       < 2014/5/29
过去十余年间,中国的宪法学者试图摆脱政治话语的纠缠,并在法教义学的总体方向上确立宪法学的学科属性(“规范宪法学”和“宪法解释学”),但在当下,中国宪法学却又在经历政治话语的强势回潮(“政治宪法学”等)。WriteZhu('1'); class=black style="TEXT-DECORATION: none; COLOR: rgb(0,0,0)" href="http://www.calaw....
在人类享有的所有基本权利中,没有一项权利比生命权更为重要、更为宝贵,生命权是人类享有的最基本、最根本的权利,构成法治社会的理性与道德基础。保障生命、自由和尊严,是现代法治社会的核心价值。而死刑制度的存在对生命权价值构成极大的挑战。在我国保留死刑的现阶段,尽可能避免死刑冤案是最基本的底线,哪怕发生一起死刑冤案也是对宪法体系和政府形象的巨大伤害,令人难以接受。当前我国刑法中的死刑罪名多达55个,司法实...
自1954年宪法以来,在一院制下设置常设委员会的我国人大构造中,大会的宪法地位问题一直颇受关注。特别是在1982年宪法扩大全国人大常委会的职权之后,常委会不仅享有了立法权,而且在立法数量以及立法权限等方面有时超出了其宪法界限,现实运作中常委会修改基本法律的宪法界限也被悄然打破;在决定权、人事权、监督权方面,大会的宪法地位出现了文本与现实之间的冲突。为了维护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宪法地位,有必要完善现有...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下称《决定》)明确提出维护宪法法律权威,重申宪法的重要性。去年的“12·4”习总书记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实施30周年大会上所作的重要讲话中,特别强调“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宪法的权威也在于实施”。在讲话中,习总书记要求“坚持不懈抓好宪法实施工作,把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并指出“保证宪法实施的监督机制和具体制度还不健全”,全国人大及其...
中国走向法治的过程并不意味着对政策的简单否定,而是社会政策与法律成为国家治理的并行方式。社会政策逐步从经济政策中独立出来,从强调市场化到对社会公平的倚重,标志着中国正在步入社会政策时代。在中国宪法中有大量的社会政策条款,这些条款构成了社会政策时代的宪法基础。在中国宪法制定过程中,关于社会政策的位置、时态、范围、主体和深度,出现了颇有意义的争论,这些争论对于理解宪法中的社会政策具有重要意义。宪法中的...
晚清中国人对法国宪政文化的认识和介绍,重点是其议会、总统、民权等问题,这些也是晚清时期睁眼看世界的官员们和先进的知识分子所共同关注的话题。 林则徐是最早注意到西方议会的中国官员,其著作《四洲志》就提到了西洋的议会,特别是英、美、法三国的上下议院,篇幅较多。该书在叙述法国议会时说,法国设“占马阿富”(Les Chambres),其制度与英国相近。(53)《四洲志》还讨论英、美、法议会的组织、权力关...
本文从考察中国制宪史料出发,认真梳理了近代中国统一解释法律制度的线索,指出法律统一解释系宪法解释与法律命令解释相互融合的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本文还指出我国目前的“司法解释”不属于法律上的统一解释范围,作为有权解释宪法和法律的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应当直接启动宪法解释机制对宪法、法律、法规和规章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进行监督。
为中国宪法学开新立言     中国宪法学  新立言       < 2014/5/29
最近,新中国宪法学的重要奠基人之一——许崇德先生去世了,他的去世无疑是法学界的一大损失。许先生的学术生涯历经半个多世纪,他参与了新中国自1954年宪法以来的历部宪法的起草和修改过程,见证了新中国宪法发展演变的历史。他在宪法学领域著述颇多,1962年参编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讲义》,是一本比较系统的宪法学教材。1982年他与何华辉教授合写了《宪法与民主制度》、《分权学说》等,此后又主编了《中华法学大...
与许多西方国家的宪法实施模式不同,宪法审查并非中国宪法实施的主要方式。中国司法机关不能根据宪法直接审查立法的合宪性,而作为有权机关的全国人大常委会,也没有做出过宪法解释或宪法判断。这是中国宪法实施的真实状况,但不是中国宪法实施的全部。从比较法角度看,中国宪法更像一个政治纲领式的宣言,更多依靠政治化方式实施。伴随着法治化进程,中国的宪法实施逐渐由单一依靠政治化实施,过渡到政治化实施与法律化实施同步推...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