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 >>> 哲学 >>> 伦理学 >>> 伦理学原理 >>>
搜索结果: 121-135 共查到知识库 伦理学原理相关记录149条 . 查询时间(4.8 秒)
构建和谐社会三题      和谐社会       < 2007/8/2
时间:2006-6-16 来源:光明网 (一)   同其它社会一样,社会主义在发展进步的过程中也面临着环境污染、生态脆弱、不可再生资源短缺等等问题的困扰。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必须转变传统的“战胜自然”、“征服自然”的观念。要尊重自然,努力去了解、掌握和顺应自然规律,悉心保护自然环境和自然遗 产。经济建设和经济增长必须立足于逐渐减少对不可再生资源的依赖和消耗,努力...
中国的平等与社会公正问题           < 2007/8/2
时间:2006-3-2 来源:中国选举与治理网 中国的平等与社会公正问题 李炜光 一个伟大的民族并不会因为数千年光辉历史的重负就变得苍老!只要他有能力、有勇气保持对自己的信心,保持自己历来具有的伟大本能,这个民族就能永远年轻。——马克斯·韦伯   近一个时期以来,一些“非主流经济学派”和“新左派”(简称“非派”) 人士针对目前社会上存在的分配不公和贫富分化现象,指责“主流经济...
时间:2006-3-22 来源:中国妇女报 胡锦涛总书记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论述,深刻地揭示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科学内涵,集中体现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律观的根本要求,对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形成激励先进、追求高尚的良好社会风尚,培育新时代的社会主义“四有”新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而又深远的意义。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天人合意论           < 2007/8/2
时间:2006-3-9 来源:《齐鲁学刊》2004.5 天人合意论——对天人和谐的一种大写意式阐释刘长明(山东经济学院和谐发展研究中心,山东济南250014) 摘要: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崇尚自我身心、人与人以及人与自然的全方位、多层面和谐。于是,形成了自己独有的和谐式思维模式。通常,我们把人与自然万物的和谐哲学概称为“天人合一”。事实上,“天人合一”既不可能,...
分配正义与构建和谐社会      和谐社会       < 2007/8/2
时间:2006-3-30 来源:光明日报 如何在有利于提高社会成员劳动积极性和促进社会经济效益的基础上,对全体成员进行合理而又公正的利益分配,这是构建和谐社会中需要进一步深化的理论问题之一。   一、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公平应得原则”。当代各种应得理论关心的焦点是如何整体增加“社会产 品”,哪些有助于增加社会产品的活动才是计算应得收入的基础。“应得”原则的实践表明,社会公正...
价值追求与和谐社会构建      和谐社会       < 2007/8/2
时间:2006-3-9 来源:光明日报 整体价值最大化的价值追求与和谐社会构建   和谐社会是几千年来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和价值追求,也是一切马克思主义者为之奋斗的社会理想和价值追求。从中国古代的大同社会构想,到近代康有为描绘的一切平等的太平盛世和孙中山的“天下为公”;从西方古代柏拉图设想的“公正即 和谐”的理想国,到西方近代空想社会主义者圣西门设计的和谐制度、欧文设计的...
荣辱观与公民道德           < 2007/8/2
时间:2006-3-22 来源:中国妇女报 荣辱观是一种价值观,反映了人们对什么是光荣、什么是耻辱的基本看法。荣辱观与公民道德有着紧密的联系,一个人具有什么样的荣辱观以及建立在这种荣辱观基础上的行为表现,大体上可以反映出一个人的道德素质。因此,提倡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需要,而公民道德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和谐社会的构建进程。 2001年,中共中央印发了《公民道德建设...
时间:2006-1-26 来源:思与文网刊 公民参与和社会正义——访谈徐贲 崔卫平 一、权力与权利 崔::您是英文教授,在英文中,权力(power)和权利(rights)这两个词的发音不同,含义则相去更远。但在中文中,它们的发音完全相同,有人不免将它们混淆起来。能谈谈这两个词的区别吗? 徐:我是学文学的,比较注重思想与经验的关系。我觉得,学者们谈的往往是"权力"和"权利"应当是...
时间:2006-1-30 来源:中华读书报 素食何以成为一种主义?——读《深层素食主义》 吴锡平 素食,或者肉食,都是人的一种饮食习惯,它和“主义”有何关系?又如何“深层”起来呢?这是一部名叫《深层素食主义》的书所要探讨和解答的。   该书从历史和哲学两个层面对素食主义进行了回顾、分析和审视,并从动物保护、环境生态、世界饥荒、女性主义、医疗保健等多个角度,论述了“素食有理”...
时间:2006-1-28 来源:学习时报 基本道德价值观是社会的粘合剂 宋惠昌 ——读《良知的独白》 《良知的独白》一书是美国朋友小蒂曼·H·迪佩尔先生的新著作,内容新颖,见解独到,对我们了解美国人民的基本道德观念,很有价值。所以,该书中文版的出版在中美文化交流中必然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小蒂曼·H·迪佩尔先生长期以来一直是中美文化交流园地中的一位辛勤耕耘者,而且,他的耕耘已...
时间:2005-6-26 来源:原创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理论缺陷与现实尴尬研究 [内容提要]本文认为,“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命题误读了公平、平等,以及公平与效率,平等与效率的关系,将公平与平等等同起来,将“在此之后”与“因此之故”等同起来;其现实尴尬是:加剧了贫富差距的悬殊化;掩盖了社会转型的根本问题和矛盾,为结构性创新埋下了隐患;为不法分子侵吞公共财产,为既得利益者和思...
关于“寄死窑”的道德追问           < 2007/8/2
时间:2005-6-26 来源:原创 “寄死窑”是古时用来寄放老者的窑洞。窑洞一般长约2米,宽约1米,高约0.8米。洞口方方正正,洞里平平整整,里面刚好能容纳一个人。据考察,在我国湖北省武当山地区有大量的“寄死窑”。仅在丹江口市官山镇西河村旁的丰山上,以及邻近的吕家河村,就有20多处。另外,曾赴当地进行旅游资源考察的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的师生也发现了40多个“寄死窑”。据湖北省民间...
善何以必要           < 2007/8/2
时间:2005-12-13 来源:北大哲学系网站 善何以必要 杨国荣 柏拉图的《理想国》在谈到正义时,曾涉及如下问题:就其本身而言,正义是否有益于人?换言之,正义本身对人来说何以必要?[1]在《理想国》中,正义首先与善恶等联系在一起,并相应地具有道德的意义。这样,上述问题如果转换为更普遍的形式,也可以表述为:为什么要有道德?或者说,善何以必要?19世纪末、20世纪初,布拉德雷...
培育公民道德 构建和谐社会      和谐社会       < 2007/8/2
时间:2005-11-16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 培育公民道德 构建和谐社会 孙春晨 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一个社会是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实现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
伦理学中的形式与实质           < 2007/8/2
时间:2005-12-13 来源:北大哲学系网站 伦理学中的形式与实质 杨国荣 体现伦理关系的义务,在道德实践的历史过程中,往往经历了一个形式化的过程;道德规范在某种意义上便可以看作是义务的形式化:义务包含着“应当”如何的要求,而在道德规范中,履行义务的特定主体、义务所指向的具体对象,等等,常常已被略去。然而,道德实践(包括义务的实现)并不仅仅表现为一个形式化的过程,作为人的存...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