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环境科学技术 >>> 环境工程学 >>> 水污染防治工程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学术机构 水污染防治工程相关记录31条 . 查询时间(3.296 秒)
东华大学水污染控制研究所立足东华学科特色,基于纺织工业实际需求,针对纺织印染领域高质出水和高回用率要求,深度开发生物、物化、强氧化、膜分离等水处理新技术,解决水处理过程存在的痛点、堵点和难点,研发新型水处理工艺,形成以传、帮、带为纽带,老、中、青相互支撑、相互补位的工作氛围和学术习惯,是行业色彩鲜明、技术优势明显、行业特色显著的研究平台。
深圳市土壤与地下水污染防治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依托南方科技大学环境学院,于2015年11月获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资助建立。实验室实行“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运行机制,实行在依托单位的领导下和学术委员会的指导下的主任负责制。实验室主任为郑春苗教授,执行主任胡清教授,常务副主任易树平副研究员,研究团队成员主要为来自地下水、土壤污染领域的高端人才,包括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青年地质科技...
广东省地下水污染防控与修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于2017年批准认定,获批文号粤科函产学研字〔2017〕1649号。中心针对广东省和国家在地下水污染防控领域的战略发展需求,依托南方科技大学、深圳市南科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联合申请并建设,实施地下水污染防控与修复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并采用室内实验分析平台、野外研究基地、国际合作平台、产业化平台四维一体的建设模式,将地下水污染防控产-学-研-用有机...
广东省土壤与地下水污染防控及修复重点实验室依托“深圳市土壤与地下水污染防治重点实验室”和“深圳市城市固体废物资源化技术与管理重点实验室”,以保障和改善土壤与地下水环境为目标,开展土壤与地下水污染防控与修复的前瞻性、战略性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研究。
国家环境保护流域地表水-地下水污染综合防治重点实验室以地表水-地下水环境污染防治和健康风险控制与优化为目标,从流域治理的角度出发,针对地表水-地下水转化关系、污染综合防治、风险管控与优化管理的需求,从“科学-技术-管理”三个层次实施科技研发,开展地表水、土壤与地下水污染防控与修复的前瞻性、战略性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技术研发。旨在建成流域水环境保护和地表水-地下水污染综合防治的国家级高水平研究平台,先...
“中加水与环境安全联合研发中心”(中加中心)由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协会(代表国家外国专家局)、滨海新区人民政府、南开大学和加拿大水技术交流中心四方共同筹划建设,旨在依托中加双方优势资源,合力在科技创新、科研项目、人才培养、产业升级等方面拓展合作的空间和维度,探索在滨海新区打造中加科技合作领域的示范工程,起到辐射带动环渤海和京津冀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加拿大水技术交流中心由来自加拿大22所大学的3...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国科发管字584号文件,1984年7月组建水利部水环境监测评价研究中心,1993年依托水利部水环境监测评价研究中心,水利部批准成立水利部水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2000年在此基础上,组合中国水科院水环境与生态研究方面的科研力量,组建中国水科院水环境研究所,并同时继续作为水利部水环境监测评价研究中心与水利部水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
陕西省环境保护水土污染与修复重点实验室2012年10月通过验收,源于1978年成立的西安地质学院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实验室。该实验室由“旱区地下水文与生态效应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陕西省地下水与生态环境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城市环境与可持续发展联合研究中心长安大学分中心”和“陕西省水与环境教学示范中心”组成。近60年来,努力把握地下水资源与环境学科特点与发展趋势,以“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科研创新、...
纺织行业污染治理与减排技术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 “实验室”)是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2019年依托东华大学实验室进行建设的、以针对行业污染开展治理技术与减排的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实验室拟通过高校与企业的产学研通力合作,将为纺织工业污染治理与减排提供有力技术支撑,包括开展领域内技术开发、工程示范,为行业发展搭建沟通交流及技术培训、咨询平台,为政府环境管理提供服务和支持,促进产学研的合作,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
国家环境保护纺织工业污染防治工程技术中心(以下简称“工程中心”)于2011年8月经国家环境保护部正式批准组建,于2015年3月通过验收。工程中心以国内具有纺织特色的教育部直属“双一流”大学——东华大学为依托,由学校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承担,整合纺织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科学与工程等学科的有效资源进行建设。工程中心突出纺织行业特色,重视前瞻性技术开发,配合“一带一路”倡议及“长三角一体化”重...
资源与环境专业学位硕士点设在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浙江工商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是浙江工商大学具有鲜明工科特色和较强学科优势的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是浙江省重点学科,并列入浙江省一流学科建设;拥有环境评价与绿色统计二级学科博士点、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资源与环境(环境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硕士点;学科已成为浙江省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群的核心成员。学院教学科研平台完善,教学和科研条件已达到省内...
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设在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该学院是浙江工商大学具有鲜明工科特色和较强学科优势的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是浙江省重点学科,并列入浙江省一流学科建设;拥有环境评价与绿色统计二级学科博士点、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资源与环境(环境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硕士点;学科已成为浙江省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群的核心成员。学院教学科研平台完善,教学和科研条件已达到省内先进水平。拥...
浙江大学环境污染防治研究所(原环境保护研究所)起步于1978年,依托的环境工程学科1983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1990年获博士学位授予权,1999年成为浙江省重点学科,2000年被批准为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2007年成为国家重点学科。目前,本学科是浙江大学985工程“农业生物与环境”平台和211工程“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的主要建设学科之一。
根据河南省教育厅 河南省财政厅教科技〔2016〕798号文件(关于南阳师范学院“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水安全协同创新中心”认定省级协同创新中心的通知),我校“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水安全协同创新中心”于2016年9月被正式认定为省级协同创新中心。该中心是河南省2016年度唯一批准的省级协同创新中心。
中国科学院饮用水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成立于2014年,现有人员56人,包含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研究员15人、副研究员16人、助理研究员20人;公共平台支撑人员4人。以研究生为主的流动人员总数达到87人。实验室总体定位是以水质健康安全保障为核心目标,突破传统的以有限指标控制为目标的水质安全保障理论和工艺技术局限,创建以风险控制为目标的水质基准与标准制定、污染控制与水质净化的全新理论和技术体系,形成从...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