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环境科学技术 >>> 环境工程学 >>> 环境保护工程 大气污染防治工程 水污染防治工程 固体污染防治工程 三废处理与综合利用 噪声与震动控制 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 环境规划 环境系统工程 环境工程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31-45 共查到学术机构 环境工程学相关记录356条 . 查询时间(2.863 秒)
国家环境保护流域地表水-地下水污染综合防治重点实验室以地表水-地下水环境污染防治和健康风险控制与优化为目标,从流域治理的角度出发,针对地表水-地下水转化关系、污染综合防治、风险管控与优化管理的需求,从“科学-技术-管理”三个层次实施科技研发,开展地表水、土壤与地下水污染防控与修复的前瞻性、战略性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技术研发。旨在建成流域水环境保护和地表水-地下水污染综合防治的国家级高水平研究平台,先...
2022年8月16日,由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和云南油橄榄大健康产业创新研究发展有限公司共同完成的“油橄榄废弃物高值化利用关键技术开发”项目通过甘肃省科技发展促进中心组织的成果鉴定。该项目研制了一种基于间氨基苯硼酸的新型靶向分离材料,可实现油橄榄叶提取物中橄榄苦苷的快速、高效富集,橄榄苦苷的得率可达90%以上,纯度可达68%以上,优于传统的商业树脂; 建立了一种多元两相溶剂体系与大孔吸附树脂...
清华大学战略环境评价研究中心成立于2010年,是清华大学自主批建的校级科研机构,2021年入选校级智库机构。中心主要面向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重大区域发展战略,服务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需求,在环境系统分析与区域战略环境评价、“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和区域/流域生态环境管理政策咨询和研究工作,为国家有关部委、地方政府和大型企业集团等提供决策咨询服务和科技支撑,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
清华大学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研究中心是2001年《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签署之年,经学校自主批建的校级科研机构,研究中心主任为环境学院余刚教授。中心以环境学院为依托,与化学系和法学院等单位共建,是国内率先成立的化学品环境公约研究机构,也是之后成立的“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专业委员会”的挂靠单位,持续技术支撑我国的POPs履约工作。
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研究院是在国家环保局与清华大学联合建立的环境工程设计院的基础上,经1998-1999学年度第13次校务会议批准,于1999年4月成立。它的成立是为了适应21世纪国际环境科学与工程的发展,加强清华大学环境学科群建设,利用清华大学学科综合优势,促成跨学科、综合性的环境科学研究与工程实验基地建设。
环境前沿技术北京实验室是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依据《关于加强北京实验室建设的意见》《北京实验室建设发展规划(2017-2035)》《北京实验室建设与运行管理办法(试行)》等文件于2020年10月批复建立的。实验室针对北京市和京津冀地区面临的大气污染、水污染、环境安全、低碳发展等突出环境问题开展前瞻性研究,旨在成为有国际影响力的高水平环境前沿技术研究基地,提高我国环境前沿技术水平和北京市环境科技创新能力,...
新兴有机污染物控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是2013年7月经北京市科委批准建立的部属重点实验室,依托于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秉承“科技支撑决策、科技引领实践、科技服务社会”的理念,围绕新兴有机污染物的风险评价与控制技术,瞄准国际环境学科学术前沿并结合国家环境污染控制未来需求,将发现问题(风险评价)和解决问题(控制技术)有机结合,重点开展新兴有机污染物环境风险评价技术、新兴有机污染物排放源风险削...
“国家环境保护大气复合污染来源与控制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于2013年2月通过环保部批复建设,依托单位为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实验室于2017年3月顺利通过生态环境部验收,2020年9月生态环境部评估结果为优秀。
国家环境保护技术管理与评估工程技术中心于2007年6月申建,2010年通过环保部科技司组织的专家组审议并正式批准建设。工程技术中心的依托单位为清华大学环境学院,由清华大学环境学院牵头,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北京金城智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E20环境平台)、北京国环清华环境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持(北京)环保发展有限公司、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生态环境研究所)四家参加单位共同组成。
大气污染物与温室气体协同控制 工程研究中心(原名烟气多污染物控制技术与装备 工程实验室,以下简称“工程中心”)经 发改委批准,由教育部组织实施,清华大学联合国内优势科研单位及各行业龙头企业共同建设。工程中心基于清华大学现有研发创新平台条件设施,在清华大学建立大气污染物与温室气体减排研究中心,技术成果的工程化验证创新平台建于江苏盐城环保科技城,经过三年多建设,于2021年3月顺利通过验收,并成功纳入...
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是我国环境领域最早建设的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于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1989年经国家计委批准立项,1991年开始建设,1995年通过验收,向国内外开放。在2015年评估中获得优秀成绩。
斯德哥尔摩公约亚太地区能力建设与技术转让中心(简称“斯德哥尔摩公约亚太中心”)是根据《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由中国政府于2006年11月提名, 2007年4月30日-5月4日的斯德哥尔摩第三次缔约方大会提名巴塞尔公约亚太区域中心为斯德哥尔摩公约亚太中心。2008年4月在斯德哥尔摩公约秘书处对巴塞尔公约亚太区域中心其依托单位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清华大学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研究中心)开展斯...
北京科技大学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52年建校初期,经过60余载的建设发展,学院在人才培养质量、科学研究水平和学科建设上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能源与动力工程和环境科学与工程是国家“211工程”和“国家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支持和发展的学科,能源学科进入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前100,环境学科进入ESI全球机构学科排名前1%和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前300。
智慧环保北京实验室由北京工业大学牵头建设,联合北京工商大学、北京市生态建设中心等单位于2020年共同组建而成,实验室主任为乔俊飞教授。实验室面向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布局,聚焦“蓝天、碧水、净土”污染防治攻坚任务和节能环保重大需求,研究智能感知、知识挖掘、自主控制和多目标动态优化等人工智能基础理论方法,研发环境智能监测与智慧环保新技术,力争引领环保产业技术变革,对提升我国环境治理水平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指...
江苏省环境科学学会是江苏省环境科技工作者、环境工程技术人员、环境教育工作者、环境管理工作者、企业环保工作者和与环境保护事业有关人士等自愿结成并依法登记成立的非营利性的环境科技社会团体,是党和政府联系广大环境科技工作者和有关人士的桥和纽带,是我省发展环境科技事业的重要社会力量。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