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数学 信息科学与系统科学 物理学 化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总论 大气科学 地球物理学 地理学 地质学 水文学 海洋科学 生物学 科学技术史
搜索结果: 31-45 共查到学术机构 理学相关记录363条 . 查询时间(1.535 秒)
东方科仪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方科仪控股”,英文简称:“OSIC HOLDINGS”)成立于1980年,是中国科学院控股有限公司旗下大型综合性科技服务集团企业。于1980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
病毒病预防控制所是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下属的独立法人机构。其前身为1949年成立的中央卫生研究院病毒系,后于1964年成立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病毒学研究所,原隶属于中国医学科学院。1983年,病毒学研究所划归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2002年1月23日,病毒学研究所正式更名为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简称病毒病所。
“中国科学院东南亚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东南亚中心”,英文名称: Southeast Asia Biodiversity Research Institute,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英文简称:SEABRI,CAS)属于研究与教育型院属境外机构,主管部门为中国科学院国际合作局。东南亚中心由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作为牵头单位,联合昆明植物所、昆明动物所以...
中国-斯里兰卡联合科教中心(简称中斯中心)为中国科学院设在境外的非法人单元,依托南海海洋所建设,是中科院科技支撑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实际举措。斯里兰卡是印度洋国际航道要冲,其周边海域是印度洋水汽进入东亚地区的主要通道,是建设“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一环。
以青藏高原为核心的“第三极”多圈层之间错综复杂的相互作用,对亚洲乃至全球的生态系统、气候变化、水循环等都具有深刻的影响。尼泊尔、印度、巴基斯坦、不丹等南亚国家位于“第三极”的周边,是受其影响最严重地区,同时也都属于发展中国家,科技实力相对落后,在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过程中都面临着环境与生态的问题。在实施“一带一路”战略中,推动并深化与这些国家之间的科教合作是当务之急。在中国科学院“走出去发展战略”框架...
“中国-巴西空间天气联合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美空间天气实验室”(以下简称“南美实验室”,英文China-Brazil Joint Laboratory for Space Weather)是中国科学院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贯彻落实“四个率先”行动计划,由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NSSC)牵头,通过国际合作,与巴西国家空间研究院(INPE)联合,在南美巴西建设的中国科学院海外科教基地,是我国在...
上海市王应睐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发展基金会是由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捐资发起,依据《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和《基金会管理办法》,经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的和上海市民政局批准,于2016年7月16日正式成立的一家非公募基金会。本基金会的宗旨是通过支持相关活动,进一步为推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科的发展提供服务。基金会将积极以项目、奖项的形式资助各类生物化学相关的学术会议、继续教育培训;支持鼓励科普以及...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酶学专业分会来源于的酶学专业委员会成立于1999年,旨在推动酶学研究理论与技术的普及和推广、促进酶学学科科技人才的成长。第一至五届酶学专业委员会分别由邹承鲁、许根俊、周筠梅、周海梦、冯雁担任主任。经过五届理事们的努力,酶学专业委员会得以大力发展。第五届酶学专业委员会现有委员35名,另有名誉主任1名,副秘书长2名。继承和发展由我国著名的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邹承鲁先生倡导...
我国在老一辈糖科学家的努力推动下,先后于1998年、1999年和2002年在香山召开了糖生物学与糖工程为主题的香山科学会议,呼吁国家对糖复合物学科的重视。经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的努力和中国科协的批准,成立了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糖复合物专业委员会(英文名称为:Glycoconjugates Division,CSBMB)。 近年来,糖复合物专业委员会组织了全国糖生物学学术会议、糖基转移...
经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的努力和中国科协的批准,2000年12月在中山大学召开了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核糖核酸专业委员会”筹备委员会成立会议,并成立了第一届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核糖核酸专业委员会(英文名称为:RNA Society, CSBMB)。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我国核糖核酸研究飞速发展,发现了微小核糖核酸、长非编码核糖核酸等一大批在生命过程中发挥关键调控作用的重要细胞因子,解析...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基因专业委员会的前身是成立于1983年的原中国生物化学会基因专业组。2007年经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和民政部批准,登记注册为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基因与基因组专业委员会。2015年经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第十一届常务理事会批准更名为基因专业委员会。自1983年以来,已经多次召开全国性学术研讨会,以大会报告、专题报告和墙报等方式开展基因及其表达调控的学术交流,推动我国基...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分子系统生物学专业委员会将围绕着系统生物学的核心科学问题——在分子层面上的不同种类生物分子之间是如何形成复杂的相互作用网络——开展研究;不仅从实验上重视开展不同种类生物分子的整合型研究,而且还将着重发展能够把基因组、转录组、蛋白质组、代谢组等不同组学的数据整合的新方法和新技术,以及在不同种类生物分子信息整合基础上的生物分子相互作用网络的数学建模理论与方法。这个专业委员会将...
内蒙古大学生物学博士后流动站,建立于2001年。依托国家级生物学“一流”建设学科和动物学国家重点学科,本流动站涵盖动物学、植物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等十二个二级学科,拥有生物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硕士学位授权点和生物与医药硕士学位授权点;拥有“国家理科生物学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和“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内蒙古大学环境科学系于1992年在著名生态学家李博院士的倡导下筹建,1994年招收第一届环境科学专业本科生,1999年招收硕士研究生。2011年环境科学专业被评为内蒙古自治区品牌专业。二十多年来的发展使得内蒙古大学环境科学系独具区域特色,为国家和自治区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环境科学和保护领域的科研和管理人员,研究成果为解决干旱及半干旱地区的环境问题和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学的决策支持和技术支撑。
生态工程系是2018年成立以来主要负责环境生态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及课程体系建设。环境生态工程专业主要培养具有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具有环境与生态工程专业技能,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具有社会责任感和人文情怀,环境生态工程领域综合素质高、专业知识硬、实践创新强的新型卓越人才。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