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物理学 >>> 光学 >>> 非线性光学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人物 非线性光学相关记录28条 . 查询时间(4.156 秒)
李学金,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传感器学科带头人,广东省“千百十”人才省级培养对象,深圳大学首批优秀学者。深圳市传感器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深圳光纤传感网工程技术实验室主任。
苏红,性别:女研究方向:非线性光学、激光技术与器件、红外与太赫兹波多维调控关键技术,职称:教授、研究员。深圳市高层次专业人才,深圳市海外高层次人才, 南山区领航人才。主要研究方向:非线性光学、激光技术与器件、红外与太赫兹波多维调控关键技术等。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教育部高校博士点教育专项、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深圳市重点实验室提升项目、深圳市科技计划...
涂成厚,男,1976年8月出生,河南信阳人,中共党员,教授、博士生导师,光科学与技术系副主任。2008 年毕业于南开大学物理学院光学专业,获理学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主要从事光场空域调控及应用、飞秒激光微纳加工和非线性光学等方面的研究。先后主持或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一般项目及校内教改项目等多项课题,作为骨干人员参与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课题二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
陈志刚,南开大学物理学院博士生导师,教授,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博士后。陈志刚教授曾于2009年入选美国光学学会会士(Fellow),2015年入选美国物理学会会士(Fellow)。研究方向为非线性光学、光子学及光子器件。
田建国,南开大学物理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非线性光学、光子学及固体光谱。
刘韡韬,复旦大学物理学系教授,2001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物理系,获学士学位,2008年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物理系博士,2008年至2011年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物理系及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博士后站做研究,2011年至今,任复旦大学物理系研究员,研究方向为非线性光学和凝聚态物理实验,分为以下两个方向1. 表面/界面非线性光学:利用二阶非线性光学技术的特性研究一些常规实验技术较难探测的表、界面体系,如绝...
黄颖,博士,教授,高级工程师,国家一级建筑师,曾在湖南电信、华为技术及武汉贝斯特从事工程技术工作多年。
周张凯教授(博士和硕士生导师)长期从事光与微纳结构相互作用的规律以及器件应用研究,主讲课程包括固体物理,信号与系统,非线性光学等。周张凯教授在微纳光学领域发表SCI论文70余篇,授权专利5项(包括美国专利1项),论文引用2400余次。以周张凯教授为第一作者或者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40余篇(中科院1区杂志文章20余篇),论文发表杂志包括Light-Sci. Appl., Phys. Rev. Le...
主要教育与工作经历:2007/09-2011/07,安庆师范大学,学士;2011/09-2016/05,武汉大学,博士;2016/05/-2018/06,武汉大学,博士后;2017/05-2018/08,香港中文大学,访问学者;2018/08-至今,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特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学习经历:1995.09-1999.07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本科/学士;2002.09-2004.07 华中科技大学 直攻博;2004.09-2007.12 华中科技大学 研究生/博士。
武汉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国字号人才。主要从事低维材料与冷原子等方面的基础理论研究,包括拓扑超导体与 Majorana 费米子、表面增强拉曼散射中的量子隧道效应、量子尺寸效应、石墨烯与拓扑绝缘体表面的非线性光学、冷原子中的人工自旋轨道耦合效应等。
教育背景:1992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物理学 博士;1988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物理学 硕士;1986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学 学士。
刘兵,1965年生,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在教学方面,主讲过“大学物理”、“数学物理方法”、“传感器原理及应用”和“光纤通信原理”,2012年开始又主讲两门研究生课:“光纤通信”,“非线性光学”。实验上指导学生光纤通信实验。任职以来,一直承担大量本科基础教学和专业教学。教学中一直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每年都指导本科毕业设计。从2009年开始,连续指导三届本科生创新型实验,这三届本科生创新型实验都获得...
徐亚东,博士,苏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助理、光学与光子学研究所副所长,苏州大学首批“优秀青年学者人才计划”入选者,江苏省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研究领域为超构材料/超构表面与微纳光子学,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省部级以上项目7项。曾获2014年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16 年苏州市自然科学研究论文奖二等、2018 年度江苏省教育教学与研究优秀成果奖(研究类)二等...
江成 1983年3月生,江苏淮安人,淮阴师范学院物理与电子电气工程学院教授。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淮安市“533英才工程”学术技术拔尖人才培养对象。2012年7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凝聚态物理专业博士毕业,2014年12月至2015年6月为美国亚利桑那大学光科学学院访问学者,2017年4月至2019年3月于北京计算科学研究中心进行博士后研究。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