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能源科学技术 >>> 一次能源 >>> 煤炭能 石油、天然气能 水能 风能 地热能 生物能 太阳能 核能 一次能源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46-60 共查到人物 一次能源相关记录258条 . 查询时间(0.808 秒)
苏润西副教授,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研究方向:太阳能热利用;海水淡化;主要成果与获奖:太阳能浓盐水介观分离技术研究与示范,天津市科技进步三等奖,2004,排名第一。
姜未汀,男, 1979年生,工学博士,副教授。2002 年 7月上海电力学院热能动力工程专业本科毕业,2009年9月于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获博士学位。2009 年10月进入上海电力学院任教。已在国内外SCI、EI检索期刊上发表论文10余篇,其中SCI检索第一作者3篇,EI检索第一作者3篇。拥有2项授权专利。
刘建全,男,工学博士,副教授/核工程一级监督师,硕士生导师。近年来作为骨干参与了国家863项目课题1个;中央高校基础科研经费资助项目课题2个;作为业主方负责人参与了压水反应堆重大课题1个等多项科研工作。主要从事超(超)临界机组锅炉汽水特性及燃烧性能优化,核裂变反应堆物理及热工水力特性研究(曾做为骨干进行过CN19和CN21核动力反应堆临界试验)等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马昕霞,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火电厂系统节能、换热器强化换热、太阳能及风能等新能源技术的研究。主持多项企业横向课题、参与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上海市科委项目在内的纵向课题近15项,在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多篇论文,申请和授权发明专利多项。承担研究生课程《火电厂热力系统节能理论》以及本科课程《单元机组集控运行》、《电厂热力设备》,《电厂动力工程B》、《超临界和超超临界参数机组》等。
吴江,男,1974年10月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项目评议专家、上海市浦江学者、曙光学者、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国动力工程学会环保专委会秘书长,上海市能源研究会清洁能源专委会副主任。
朱群志,男,1972年生,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市高端人才。上海交通大学本科、硕士,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博士。研究方向包括太阳能热利用、分布式能源系统、工业节能技术等。为本科生及研究生讲授《工程热力学》、《现代热物理量测试技术》等课程,已指导硕士研究生近30名,指导的学位论文中有2篇被评为上海市研究生优秀成果。
胡丹梅,女,1972年3月生,博士,教授,中国动力工程学会透平专业委员会委员。1993年毕业于中国石油大学机电工程学院,获学士学位。1996年毕业于中国石油大学机电工程学院,获硕士学位。2006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动力机械及工程专业,获博士学位。
宋伟,北方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和方向:1. 热泵技术;2. 地源热泵系统优化;3. 地热资源开发与利用。
陈彬剑,工学博士;山东建筑大学热能工程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领域:天然气的输配与应用;燃料电池、太阳能及风能的联合应用。
刁乃仁,工学博士;山东建筑大学热能工程学院教授;研究领域:建筑暖通空调节能技术研究与应用;地源热泵技术研究与应用。
潘刚,1983年7月生于四川南充,博士,副教授。2006年毕业于内蒙古科技大学应用物理学专业,获理学学士学位;2009年毕业于内蒙古科技大学热能工程专业,获工学硕士学位;2013年毕业于北京科技大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主讲过传热学、泵与风机、专业英语等课程。主要从事热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承担“COREX工艺熔融气化炉内传输过程的数值模拟及实验研究”、“流态化磁化焙烧过程中气固...
崔俊奎,北京建筑大学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副教授;住建部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绿色建筑与节能专业委员会 委员;住建部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 委员;全国智能建筑及居住区数字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426) 委员;北京市绿色建筑评价标识专家委员会 委员;北京市科委奖励办 项目评审专家;北京市工程技术系列(燃气与热能)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 答辩组专家。
徐荣吉,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1981年5月出生,山东莱芜人。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专业,获硕士、博士学位。中国制冷学会专业技术人员水平评价委员会秘书。主要研究方向为制冷空调系统的热物理过程、太阳能热利用中的基础科学问题和强化传热及高效传热技术。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1项,市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校级科研项目一项,主持企业关键技术攻关项目7...
徐鹏,1976年生,中共党员,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全国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动力专业专家组专家,中国城市燃气学会编辑委员会委员,《煤气与热力》编委。
张金萍,北京建筑大学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硕士生导师教授。从事暖通空调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开设的课程为:室内空气品质;供热空调节能技术;绿色建筑;供热工程;建筑暖通空调;建筑设备工程;空气调节理论与技术;暖通空调测试技术等课程。培养研究生24名。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