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 >>> 考古学 >>> 考古技术 >>> 考古发掘 考古修复 考古年代测定 考古技术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31-45 共查到人物 考古技术相关记录114条 . 查询时间(1.991 秒)
王树芝,1986年获河北农业大学农学学士学位后在河北省林业科学院工作。1999年获北京林业大学农学硕士学位后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考古科技实验中心工作。职称为副研究员。现为中国第四纪科学研究会会员,中国考古学会会员。研究方向是树轮年代学、木材鉴定、植物考古和环境考古。
王晓琨(1973—),男,蒙古族,内蒙古通辽市人。1993年考入吉林大学考古系,1997年7月获历史学学士学位;1997~2005年,就职于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主要从事田野考古发掘与整理工作;2003年晋升文博馆员职称(中级);2002年考入吉林大学,师从汤卓炜教授学习环境考古学,2005年获历史学硕士学位;2005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师从魏坚教授学习秦汉考古学,2008年获历史学博士学位;同...
蒋志龙先生,研究馆员。吉林大学考古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从事考古发掘与研究。曾主持完成了会泽水城墓地、昆明西园贝丘遗址、晋宁小平山贝丘遗址、景谷南北渡遗址等发掘以及晋宁石寨山第五次发掘、澄江金莲山古墓群第二次发掘工作。已发表报告、论文30余篇,其代表作有《釜形斝研究》、《再论石寨山文化》、《滇国探秘》、《云南晋宁石寨山古墓群第五次发掘报告》、《云南晋宁石寨山M71出土的叠鼓形贮贝器》、《云南晋宁县小...
杨帆先生,研究馆员,四川大学考古专业毕业,从事考古发掘与研究。曾主持完成了南华孙家屯墓地、呈贡天子庙墓地、泸西和尚塔墓地、鹤庆象眠山墓地、泸西石洞村及大逸圃墓地、临沧那蚌遗址等发掘工作,其中昆明羊甫头墓地发掘入选“1999年度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已发表报告、论文20余篇,其代表作有《云南泸西县和尚塔火葬墓的清理》、《滇青铜文化的起源、年代及其崇拜》、《文化融合的见证—昆明羊甫头墓地》、《滇文化概...
马波先生,研究馆员,云南大学历史系毕业,从事文物科技保护与研究。曾主持完成了昆明真庆观古建筑群、姚安龙华寺砖雕、通海秀山文明坊、丽江永胜他留人墓、昭通孟孝琚碑、武定县正续禅寺、安宁法华寺石窟造像、安宁温泉石刻、保山霁虹桥摩崖石刻、维西达摩祖师洞、宾川杨氏宗祠等文物保护单位中的石质文物和昆明筇竹寺五百罗汉塑像、剑川沙溪兴教寺壁画、维西寿国寺壁画彩画、大理喜州白族民居严家院壁画彩画、迪庆东竹林寺尼姑寺...
闵锐先生,研究馆员,198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考古系,一直从事田野考古发掘与研究工作至今。曾主持完成了大理大丰乐、保山陶官、水富楼坝、祥云大波那、丽江大具为都等墓地和下关苗圃山、大理银梭岛、大理羊苴咩城址、剑川海门口、宾川白羊村、元谋丙弄丙洪、武定白马口等遗址的发掘。其中主持发掘的剑川海门口遗址第三次考古发掘入选2008年度“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中国社科院 “六大考古新发现”;2014年度主持发掘...
李炳南先生,高级工程师,昆明理工大学建工系毕业,从事文物建筑的保护与研究。曾主持完成了云南陆军讲武堂、通海秀山文庙古建筑群、大理喜洲白族古建筑群——杨品相宅院、杨卓然宅院、严家宅院,安宁曹溪寺、丽江市琉璃殿及大宝积宫、建水文庙大成殿、云南省石龙坝、巍山长春洞、弥渡永曾玉皇阁等的维修勘察设计。代表作有《建水文庙的特点及文庙的建筑形制》、《文物建筑维修中彩画的保护》、《儒家学说对中国古代建筑的影响》等...
吕静女士,副研究馆员,云南大学历史系毕业,从事文物信息研究。已发表论文、报告代表作有《刀安仁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德宏的尝试》、《德宏怒江流域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德宏傣族原始宗教实物-阿塑》等,作为编委完成了《中国出土青铜器全集云南卷》的编写工作。
朱忠华先生,副研究馆员,2009年西北大学考古专业硕士毕业,从事田野考古发掘与研究。工作以来先后参加祥云清华洞、大理阳苴咩城、陆良薛官堡、东川玉碑地、祥云大波那等遗址墓地考古发掘,曾主持完成维西宗咱、通海兴义遗址考古发掘,通海兴义遗址考古发掘获评“2016—2017年田野考古一等奖”,2014年以来负责开展执行太和城遗址考古工作。发表有《云南祥云县清华洞遗址2010年试掘报告》、《云南祥云县大波那...
胡长城先生,副研究馆员,吉林大学博物馆专业,从事田野考古发掘与研究。曾主持或参加德宏勐约棒遗址、昆明白塔村遗址、临翔那蚌遗址、个旧黑蚂井墓地、昌宁大甸山墓地、绥江南岸墓地、威信白岩寨墓地等发掘工作。已发表考古简报、报告、论文近20余篇,其代表作有《临沧那蚌遗址考古发掘简报》、《昭通水富张滩墓地发掘简报》、《昌宁大甸山墓地考古发掘简报》、《个旧市黑蚂井墓地第四次考古发掘报告》、《华宁小直坡墓地考古发...
曹岳森,男,1971年生,河南伊川人。副研究馆员。1994年6月本科毕业于四川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2001年6月于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考古学和博物馆学专业获得硕士学位。自1994年参加工作以来,先后供职于洛阳市文物工作队、洛阳周王城天子驾六博物馆、洛阳丝绸之路博物馆和洛阳博物馆,从事考古、博物馆、遗产保护等多领域实践和研究工作。主要学术论著包括:《从田野到博物馆——藏品信息链概念的提出与初步探讨》...
马朝龙,男,1975年生,河南洛阳人,副研究馆员。现为龙门石窟研究院石窟研究保护中心副主任,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专家库成员,洛阳市第十五届人大代表及教科文卫委员会委员。1997年本科毕业于中南民族大学化学专业,2007年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质工程专业获工程硕士学位。2000年11月—2001年9月曾于日本东京文化财研究所进行文物保护技术研修。
陈建平,男,1968年10月生,河南省洛阳市人。副研究馆员,本科学历。主要从事石窟文物监测、工程保护与技术研究工作。主要学术论著包括:《龙门石窟保护性窟檐(雨篷)的修建和思考》《龙门石窟预防性保护的探讨》等。
王琳,历史学硕士、研究馆员、硕士生导师;汉族,1969年生,河南息县人。1988—1992年在河南大学历史系文博专业学习并获得学士学位;2008年获郑州大学历史学硕士学位。现为中国文物学会文物修复协会会员。1992-2004年在开封市文物商店从事文物鉴定、保管、修复工作。曾在扬州国家文物培训中心师从国家文物鉴定委员张永昌先生学习玉器鉴定。2004年调至郑州大学历史学院工作;2006年被遴选为郑州大...
姚智辉,工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汉族,1969年生,1987—1994年在郑州大学化学系学习,先后获得学士、硕士学位,1994年在郑州大学化工学院任教。2002—2005年在北京科技大学冶金与材料史研究所学习并获得博士学位,2006年至今在郑州大学历史学院工作。研究方向为科技考古。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