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生物学 >>> 微生物学 >>> 应用微生物学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应用微生物学相关记录44条 . 查询时间(2.286 秒)
2024年4月15日,英国伦敦大学学院Finn Werner教授应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佘群新教授的邀请,做客“山海知微”系列论坛,作了以“A holistic characterization of gene expression in Archaea(从整体水平对古菌中基因表达特征的研究)”为题的学术报告。本次讲座由佘群新教授主持。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申玉龙教授、冯旭研究员、冀世奇副教授...
出血性大肠杆菌(Enterohemorrhagic Escherichia coli,EHEC)O157: H7是一种危害严重的食源性致病菌,能引发腹泻、出血性结肠炎,以及溶血性尿毒综合症等。该病原菌的宿主是以牛为主的反刍动物,可随宿主粪便排放到环境中,通过食物、水感染人类。面对EHEC O157: H7的感染,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案,给宿主接种疫苗则能较好地预防相关疾病暴发。迄今为止,只有两种牛用...
日前,由陕西省微生物研究所生物修复团队与内蒙古恒盛环保科技工程有限公司共同编制的《油气田水基钻井岩屑微生物集中处理技术规范》(DB/T 3144-2023),经内蒙古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批准发布,并于2023年9月25日正式实施。
2023年9月1日,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汪鹏教授课题组以Cover Paper形式在国际权威期刊 Trends in Plant Science在线发表了题为“Applications and opportunities of click chemistry in plant science”的综述文章,系统梳理了经典点击化学反应,论述了点击化学在植物生物分子检测、植物蛋白组学分析、植物...
2023年8月29日,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李志远团队在学术期刊analytical chemistry上发表了题为A Rationally Designed CRISPR/Cas12a Assay Using a Multimodal Reporter for Various Readouts 的研究成果。文章展示了一种基于CRISPR/Cas系统的新型检测方法CAMURE,通过应用...
来自于微生物细胞膜的甘油二烷基甘油四醚(Glycerol Dialkyl Glycerol Tetraethers,简称GDGTs)广泛存在于土壤、泥炭、湖泊、海洋以及热泉等各种环境中,能灵敏地响应环境变化,已经成为古环境重建的重要工具。基于类异戊二烯GDGTs(isoprenoid GDGTs,简称isoGDGTs)环戊烷数量建立起来的TEX86指标被广泛应用于海水表层温度的重建,而通过支链GD...
微生物生长表型筛选是工业育种、酶定向进化和合成生物学等领域面临的限速步骤。精准的单细胞精度生长表型测量是突破上述瓶颈的关键。近日,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单细胞中心开发了低成本、非标记的微型液滴微流控平台。该平台可通过单细胞微液滴培养、液滴自荧光检测、目标微液滴自动分选等步骤完成单细胞水平的微生物生长表型筛选,并在大肠杆菌中示范该方法的准确度和可靠性,为工业菌株的快速筛选提供了有力手段。...
地下水中的铬(Cr(VI))污染对人类生产生活有巨大危害。微生物修复技术广泛应用于Cr(VI)污染地下水修复工程。糖浆作为制糖业的副产品,因其成本低和生效快,目前成为了主流生物修复碳源之一。但糖浆成分复杂,有待深入研究其在微生物去除地下水Cr(VI)的多重作用机制。
2022年12月,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下达2022年第三批推荐性国家标准计划,由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马俊才团队牵头起草的国家标准计划“微生物资源机构数据管理及发布规范”正式获批立项。
JIPB近日在线发表了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颜永胜研究组题为“Heterosis in root microbiota inhibits growth of soil-borne fungal pathogens in hybrid rice”(https://doi.org/10.1111/jipb.13416)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发现杂交稻形成了与亲本显著不同的根系微生物组,某些杂交稻品系的根系微生...
近年来,水体富营养化对水生态平衡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危害。固定化微生物技术是利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将游离微生物细胞限制在一定空间区域内,既能免受流水冲刷流失、可重复循环利用,又能保持生物活性,能有效去除水体中的污染物,但因现有材料及制作方法的限制而未得到广泛应用。
微生物组是自然界最基本、最宝贵的生物资源之一,其代谢功能直接影响着人体微环境与地球大环境的健康。因此,从微生物组中挖掘“特定代谢功能”的活体菌株资源,以保护和修复各种微生态系统,一直是业界孜孜以求的目标。近日,青岛能源所与青岛星赛生物等合作发明了单细胞拉曼耦合培养技术(scRACS-Culture),建立了直接从环境样品出发、针对“原位”代谢功能、单细胞精度、免培养、免荧光标记的活体功能菌株挖掘仪...
2022年9月24日,国际学术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报道了微生物所研究人员创建的小型化仿生海洋电池,在生物光伏领域取得新进展。
微生物异养硝化和好氧反硝化(HN-AD)的发现进一步完善了氮循环途径。由于其生长速度快、活性高、增殖底物广泛、能同时进行有机物降解和生物反硝化的特性,克服了传统生物反硝化技术的缺点,具有重要的工程应用价值。目前关于HN-AD菌株的研究多集中于菌株筛选和小试废水处理,鲜有除臭领域的研究报道。
近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城市环境研究所研究员朱永官团队以六种常见生食蔬菜为契机,以典型土壤动物线虫为基础,采用高通量测序和高通量荧光定量技术,探索植物类型对土壤-植物-土壤动物抗生素抗性基因扩散的影响。相关研究成果以Does plant identity affect the dispersal of resistomes above- and belowground?为题,发表在Enviro...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