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天文学 >>> 空间天文学 >>> 红外天文学 紫外天文学 X射线天文学 γ射线天文学 中微子天文学 空间天文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空间天文学相关记录304条 . 查询时间(2.341 秒)
2024年5月31日,南京大学郭云浪博士与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王博研究员等人在双中子星领域获得了新进展。他们给出了电子俘获超新星通道形成双中子星系统的参数空间,并发现该通道能够解释观测上大多数的双中子星系统特征。国际科学期刊英国《皇家天文学会月刊》(MNRAS)在线发表了这一题为“Electron-capture supernovae in NS + He star systems and the...
2024年5月27日,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团队利用费米卫星大面积伽马射线望远镜(Fermi-LAT)的观测数据,发现了一个来自于GRB 221009A方向的400 GeV光子,利用这一观测发现实现了星系际磁场强度的首次推断。相关研究结果以“A delayed 400 GeV photon from GRB 221009A and implication on the intergalacti...
2024年5月27日,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科研团队利用脉冲星计时阵列的最新结果和弱引力透镜观测对镜像希格斯模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在特定参数空间下可以合理的解释纳赫兹随机引力波背景信号,还可以同时解决早期与晚期宇宙中测得的哈勃常数和S8常数的不一致问题。研究成果以“Mirror QCD phase transition as the origin of the nanohertz Sto...
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X-ray Absorption Fine Structure,XAFS)技术是研究复杂组分体系中特定元素近邻配位结构的重要手段之一,广泛应用于能源材料、化学、物理学等领域。该技术具有元素分辨、无损探测等优点,其原理是通过分析X射线被物质吸收前后的信号变化来解析材料中特定元素的结构,可精确地测定固、液、气等不同形态物质中配位原子的种类、配位数、键长等定量的局域结构信息。由于其出...
2024年4月18日,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原子物理中心科研人员自主研发了用于内壳多空穴离子X射线精细结构测量的宽带高分辨晶体谱仪,相关成果于4月3日发表在光谱学权威期刊Spectrochimica Acta Part B: Atomic Spectroscopy上。
日冕物质抛射(CME)是从太阳抛入行星际空间的大尺度等离子体团,是太阳系内最大尺度的能量释放活动,也是灾害性空间天气的主要驱动源。研究CME在日冕与行星际的传播过程和演化过程,预测CME是否以及何时到达地球轨道,是空间天气领域的重要课题。
2024年4月15日,中国科学院低碳转化科学与工程重点实验室/低碳催化与二氧化碳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筹)高鹏研究员团队在CO2加氢制醇类化合物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该团队通过铁锌催化剂物相结构调控,国际上首次实现CO2加氢产物由甲醇到多碳醇尤其是乙醇、丙醇等更高碳数含氧化合物选择性精准调控与高效合成。该研究成果于4月15日以“Tuning the selectivity of CO2 hydroge...
2024年4月12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固体物理研究所在钙钛矿X射线探测及成像研究方面取得进展。研究人员提出名为“异相铰连策略”的新思路,将异相CsPb2Br5钙钛矿掺入CsPbBr3体相之中,构建电子(空穴)快速通道,实现了体相载流子的高速率传输,与薄膜晶体管(TFT)板集成可实现X射线成像。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学院天文学系王挺贵教授领导的研究团队近期对黑洞潮汐撕裂恒星事件AT2023lli进行了多波段高频次监测,发现光学紫外光变曲线峰值之前出现了迄今为止最显著的“鼓包”特征,并发现X射线呈现出“间歇性”辐射的特征。这些演化新特征为揭示此类事件的物理过程提供了重要线索。
IRC+10216 (CW Leo) 是距离我们最近的富碳(C/O > 1)渐近巨星(AGB星),天文学家在其星周包层中已探测到106 种不同的分子种类(不含同位素),因此这颗AGB星是星际空间中名副其实的“分子工厂”。之前,人们已发表过使用各类射电望远镜对IRC+10216星周分子的观测结果,但未见有在3mm波段的全波段谱线巡测结果。
2024年3月21日,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与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和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等,开展了中国空间站巡天空间望远镜(CSST)的无缝光谱红移巡天能力的仿真模拟和评估研究工作。该研究发现约有四分之一的z波段亮于21星等的星系可以通过CSST无缝光谱巡天获得可靠的红移证认,并可被运用于宇宙学研究。相关研究成果以CSST large-scale structure analysis...
2024年3月19日,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与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和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等单位的联合研究团队开展了中国空间站巡天空间望远镜(CSST)的无缝光谱红移巡天能力的仿真模拟和评估研究工作,结果表明大约有四分之一的z波段亮于21星等的星系可以通过CSST无缝光谱巡天获得可靠的红移证认,并被运用于开展宇宙学研究。相关成果以CSST large-scale structure a...
2024年3月18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高功率激光物理联合实验室张军勇副研究员团队联合哈尔滨工业大学赵永蓬教授课题组首次完成EUV和软x射线分束器的设计与实验验证,该研究有望解决极紫外和x射线波段的衍射成像和干涉传感的分束器受限问题。相关成果以“Azimuthally extreme‑ultraviolet focal splitter by modified spira...
2024年3月4日,由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研究员郑振亚带领的中国空间站巡天空间望远镜(CSST)多通道成像仪团队以及早期宇宙与高红移星系课题组牵头,联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安庆师范大学、美国宇航局戈达德太空飞行中心、美国华盛顿卡内基研究所拉斯坎帕纳斯天文台、智利天主教大学物理学院等,统计分析了针对哈勃空间望远镜(HST)进行的窄带观测,完成了对HST最深的窄带深场—...
热胀冷缩是一种普遍存在的自然现象,但该效应在工程与器件应用上有时会带来破坏作用。负热膨胀材料随温度变化表现出反常的“热缩冷胀”行为,可通过负热膨胀材料与正常热膨胀材料的复合设计制备体积不随温度变化的材料体系,从而避免因热膨胀效应导致的相关器件失效。因此,负热膨胀材料在光学仪器、精密加工、先进电子学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目前已知的单相负热膨胀材料仍然有限,开发具有新颖负热膨胀机制的新型材料...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