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 >>> 肿瘤学 >>> 肿瘤免疫学 肿瘤病因学 肿瘤病理学 肿瘤诊断学 肿瘤治疗学 肿瘤预防学 实验肿瘤学 肿瘤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31-45 共查到知识要闻 肿瘤学相关记录171条 . 查询时间(1.524 秒)
2023年6月12日,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阎锡蕴院士课题组在《Cellular & Molecular Immunology》杂志发表了题为"A subpopulation of CD146+ macrophages enhances antitumor immunity by activating the NLRP3 inflammasome"的文章,报道了一群CD146+ 的抗肿瘤巨噬细胞...
现有肿瘤学研究多聚焦肿瘤组织,通常将癌旁组织作为对照,很少进行深入研究。然而,基因测序和转录组分析表明,癌旁组织存在一定的基因突变和染色质拷贝数变异,与正常组织明显不同,被认为是一种介于正常组织和肿瘤组织的中间态。原发性肝癌是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的恶性肿瘤。早期研究通过转录组测序,在肝细胞癌癌旁组织FFPE样本中报道了预后相关的基因表达特征,揭示了癌旁组织的分子异质性。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执行者,...
CD47/PD-L1抗体组合表现出持久的抗肿瘤免疫力,但其也会引起免疫相关不良事件(IRAEs)而影响临床疗效。南方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研究团队研发聚合物纳米囊泡,用于递送CD47/PD-L1抗体,增强了肺腺癌的抗肿瘤免疫力并降低了免疫毒性。该研究成果于近日发表在《Advanced Science》杂志上,题为:Microfluidics-enabled nano-vesicle delivers...
化学动力学疗法(CDT)通过对失调的肿瘤自由基稳态的特异性调控,为选择性和逻辑性癌症干预提供了新的可能性。目前的CDT方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经典的芬顿(Fenton)或哈伯·韦斯(Haber-Weiss)化学反应将内源性过氧化氢(H2O2)转化为剧毒的羟基自由基,导致它们的抗癌效果受到极大的限制。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生物技术研究部单细胞分析研究组(1820组)陆瑶研究员团队与复旦大学刘婷姣教授团队合作,通过发展单细胞分泌因子多维检测技术,实现对口腔鳞癌肿瘤微环境中肿瘤—免疫、肿瘤—基质等细胞互作解析。
P-糖蛋白(P-gp/ABCB1)是一类典型的多药耐药转运蛋白,可识别和促进肿瘤细胞的药物外排,限制了药物的疗效。先前眼发现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的110α和110β亚单位是抑制P-gp介导的肿瘤多药耐药的新靶点;BAY-1082439作为PI3K 110α和110β亚单位的特异性抑制剂,通过下调P-gp的表达可逆转P-gp介导的肿瘤多药耐药。然而,BAY-1082439存在水溶性差、半...
星形细胞瘤、少突胶质细胞瘤和生殖细胞瘤是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但治疗方式和预后存在差异。生殖细胞瘤具有高度的放射敏感性。全脑放射治疗加肿瘤靶区的高剂量照射被视为标准治疗方式。而对星形细胞瘤和少突胶质细胞瘤,临床采取最大范围的手术切除,并根据肿瘤的类型和分级进行适当的术后放射治疗或者化疗。误诊将导致生殖细胞瘤接受不必要的切除,可能破坏不同神经功能和颅脑切除范围之间的平衡,同时可能导致星形细胞瘤和少...
近年来,一种可作为免疫药物递送平台的纳米工程化免疫生态位(niche)由于可重编程肿瘤微环境(TME)有望显著提高免疫治疗效果,引起了科学家广泛关注。由水凝胶材料构成的类生态位由于可长效滞留肿瘤区域,模拟或重建天然细胞外基质,有望成为理想的可定制的个体化治疗平台。
近日,中国科学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研究员孙佳姝团队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教授张少华等合作,开发了新型微流控脉冲过滤技术与高灵敏热泳检测平台,实现了全血样本中肿瘤细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 vesicle,EV)的高效分离分析并用于乳腺癌早期诊断。相关研究成果以Cascaded microfluidic circuits for pulsatile filtration of ...
肺癌是历年来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其死亡率居高不下主要是因为其极易发生转移。如今,原位肺癌的控制与治疗已趋成熟,但对于转移性肺癌依然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因此,深入研究肺癌转移的发病机理对于肺癌的控制与治疗至关重要。
近日,Cell Reports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研究员谢东团队题为PPDPF suppresses the development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through TRIM21-mediated ubiquitination of RIPK1的研究成果。该研究揭示了胰腺祖细胞分化和增殖因子(PPDPF)在肝细胞癌(hepatocellu...
Pt(II) 配合物在肿瘤临床治疗中被广泛应用,但同时也存在毒副作用大、肿瘤蓄积差、易耐药等缺点。Pt(IV) 前药需在肿瘤微环境中被还原成具有治疗活性的Pt(II),才能发挥疗效。目前Pt(IV)的还原激活方法可分为两种:1)化学还原法:化学还原时空可控性差,还原速率和效率难以人为调控;2)光还原法:迄今为止,用于光还原的激发光的最大波长仅为808 nm,穿透深度不足1 cm,只能应用于浅表层肿...
乳腺癌免疫抑制微环境的形成和维持离不开肿瘤细胞自身分泌的免疫抑制性细胞因子,如TGF-β1、IL-10、IL-17等。临床数据显示,乳腺癌患者肿瘤组织TGF-β1表达与患者肿瘤的恶化以及生存期缩短成正相关。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肿瘤细胞分泌的胞外囊泡携带大量的TGF-β1,且携带TGF-β1的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 Vesicle-associated TGF-β, TGF-β1EV)...
近日,中国科学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研究员聂广军、赵潇在肿瘤细菌疗法研究方面取得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Modular-designed engineered bacteria for precision tumor immunotherapy via spatiotemporal manipulation by magnetic field为题发表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
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s,NK细胞)是肿瘤的“职业杀手”,在抗肿瘤免疫治疗上具有重要作用,但在肿瘤微环境中NK细胞的抗肿瘤功能面临挑战。大部分晚期肿瘤均能逃避NK细胞的杀伤,亟需厘清机理、寻找恢复NK细胞功能的新方案。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