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 >>> 肿瘤学 >>> 肿瘤免疫学 肿瘤病因学 肿瘤病理学 肿瘤诊断学 肿瘤治疗学 肿瘤预防学 实验肿瘤学 肿瘤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211-225 共查到知识要闻 肿瘤学相关记录3465条 . 查询时间(2.913 秒)
2023年8月10日,国际学术期刊 Nature Metabolism杂志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王莹研究组和时玉舫研究员题为“Glycolytic neutrophils accrued in the spleen compromise anti-tumour T cell immunity in breast cancer”的研究成果,揭示了乳腺癌进展中脾脏嗜中性粒细胞竞争性消...
2023年7月31日,北京医学会发布《北京医学会关于2022年北京医学科技奖奖励的决定》。北医三院3个团队项目分别荣获科技奖二等奖、卫生管理奖和科普奖。
2023年7月31日,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岳家兴副研究员团队与来自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法国索邦大学、法国蔚蓝海岸大学、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等的科学家团队合作在Nature Genetics上在线发表了题为“142个端粒到端粒水平基因组刻画酿酒酵母基因组结构景观”的研究论文(点击文末链接查看原文)。该研究建立了覆盖酿酒酵母全球种群多样性的端粒到端粒(T2T)参考基因组系(Saccharomyces ...
日前,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头颈外科主任王宇教授团队联合该院放射诊断科主任顾雅佳教授团队,在一项名为“应用基于CT的评分系统评估局部晚期甲状腺癌可切除性”的研究中,建立了专门评分系统,为局部晚期甲状腺癌手术可切除性评估提供了科学依据。近日,相关研究在《欧洲放射学》杂志在线发表。
近日,在苏州召开的2023年全国肠癌专家高峰论坛暨第四届北京癌症防治学会结直肠癌防治专业委员会年会上,湘雅三医院肿瘤科胃肠肿瘤亚专科黄程辉主任医师受邀担任大会共同执行主席率队参会,强势发出“新湘雅”肿瘤人的声音。
2023年7月17日,河源市癌症防治中心揭牌启动仪式在深河人民医院(暨南大学附属第五医院)一楼学术报告厅举行。副市长曹建忠、暨南大学党委副书记孙彧、市卫健局党组书记周鑫,市卫健局、市乡村振兴局、暨南大学、省癌症中心等单位相关负责人参加揭牌启动仪式。
近日,Clinical and Translational Medicine以论著形式发表了北京协和医院肝脏外科主任医师毛一雷、副研究员杨华瑜团队关于肝细胞癌肿瘤内微生物组相关研究。研究显示,肝细胞癌肿瘤内微生物组显著不同于癌旁组织,不同患者之间、同一患者的不同病灶之间均存在明显异质性。这表明肝脏肿瘤内微生物群的特征可以预测患者的预后。
超级抗原作为一种高效的T细胞免疫激活剂,可直接与抗原提呈细胞表面MHC-II类分子和T细胞抗原识别受体TCR Vβ片段高亲和力地结合,从而激活细胞毒型T淋巴细胞CTL分泌穿孔素、颗粒酶杀伤肿瘤细胞,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但不同肿瘤对超级抗原介导的肿瘤免疫杀伤的敏感程度并不相同,可能存在未知的免疫逃逸机制。
·在病程早期过度治疗反而可能带来副作用。蕈样肉芽肿(MF)早期其实是一种进展速度相对较慢的恶性肿瘤,有些患者及早干预,治疗得当,可能会长期处于缓解状态。如果采用了不适当的治疗,例如联合化疗,就会增加药物毒性,并不能提高缓解率延长缓解时间。
甲状腺癌是中国高发的恶性肿瘤之一,晚期甲状腺癌的预后较差是影响甲状腺癌患者总体生存率主要原因。改善晚期甲状腺癌患者的疗效是提升甲状腺癌患者总体生存情况的关键途径。
据《科学》杂志2023年8月2日的文章报道,时至今日,这项研究已经获得了数百次引用,为其他十几项研究提供了数据,并支持孵化了至少一个商业项目,该商业项目旨在利用人体血液中的微生物序列来揭示癌症的存在。
今年以来,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第三临床医学院)与哈萨克斯坦阿斯塔纳国家科学医学中心、哈萨克斯坦肿瘤和放射治疗科学研究中心、吉尔吉斯斯坦肿瘤研究中心,通过开展线上交流、举办学术年会、交流互访等形式,逐步增进相互沟通与了解,围绕中亚肿瘤医学中心的建设达成了初步共识,为今后开展中亚肿瘤医学的国际医疗合作奠定了基础。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肝脏外科张万广教授研究团队对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睡眠时间短与癌症风险升高有关。与此同时,在长期总的睡眠不足的生活习惯下,女性更容易患癌症。该成果近期发表在国际期刊《癌症》上。
多原发肺癌是指在同一个肺癌病人肺部同步生长的多个原发性肿瘤。不同于多原发肺癌,肺内转移则是指同一个肺癌病人肺部的多个癌症病灶中包含至少一个原发病灶和一个转移病灶。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朴海龙团队与辽宁省肿瘤医院胸外科刘宏旭教授团队合作,整合利用单细胞转录组及空间转录组技术,运用生物信息学及机器学习方法,从基因表达、细胞组成及空间结构多个尺度对多原发肺癌的肿瘤微环境进行了深入研究。
《自然》2023年8月2日发表两项癌症研究突破:一种治疗性单克隆抗体NP137在小鼠模型中能够抑制子宫内膜癌和皮肤癌的生长和转移,一项研究还报告了这一试剂的首次人体试验,展示了它对晚期子宫内膜癌个体患者的作用,表明这一抗肿瘤策略值得进一步研究。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