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 >>> 临床医学 >>> 内科学 >>> 内分泌学 >>>
搜索结果: 91-105 共查到知识要闻 内分泌学相关记录258条 . 查询时间(5.397 秒)
日前,聆听科研之声——第二届上海六院临床研究发展论坛在华夏宾馆隆重举行。此次论坛得到了超过20名行业领导和专家的莅临支持,线上观众接近10000人,参会的老师们纷纷表示此次会议对他们的临床研究工作很有帮助,会议取得了一致好评。
西安交通大学全球健康研究院、公共卫生学院教授王友发团队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吴静教授、王丽敏教授,青海大学彭雯教授,卡塔尔大学史祖民教授等合作开展研究,基于近年来我国慢性病与危险因素监测数据,分析2013—2014年与2018—2019年两轮采集的来自343929名研究对象数据,通过分析发现2013—2018年期间我国糖尿病患病率显著增加,我国成人的12.4%患有糖尿病...
2021年12月28日,国际医学期刊《美国医学会杂志》(TheJournaloftheAmericanMedicalAssociation,简称JAMA,影响因子56.3)发表了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以下简称“中国疾控中心慢病中心”)牵头,西安交通大学全球健康研究院、公共卫生学院,青海大学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等单位共同完成,关于2013-2018年中国糖尿病患病和治疗状...
2021年12月3日,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公布了北京市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评估结果,北京友谊医院被确定为北京市减重与代谢外科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主任委员单位。这是全国范围内设立的首个专科化减重与代谢外科质控中心,代表了北京地区在减重代谢外科相关领域的全国领先地位,也代表了北京友谊医院肥胖相关疾病MDT(多学科协作)在临床质量与学术创新方面的卓越水平。
2021年11月29日,记者从暨南大学(以下简称暨大)获悉,暨大生物医学转化研究院尹芝南教授团队首次发现白细胞介素(IL-27)可以直接靶向作用于脂肪细胞,并促进脂肪细胞产热,通过燃烧脂质,消耗卡路里,轻松减肥。更为关键的是,IL-27可改善2型糖尿病,为肥胖及其相关代谢性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靶点和潜力药物。近日,《自然》杂志在线发表了此项科研成果。
今年75岁的张老太近几个月来反复出现冷汗、手抖、头晕等症状,甚至多次在夜间出现昏迷,在多家医院就诊,均被告知为低血糖,但引起低血糖的病因始终无法确定,治疗也无从谈起。近日,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科、胰腺外科、放射科、超声医学科等多学科合作,经过抽丝剥茧的缜密检查,终于精准定位并切除了导致张老太反复昏迷的“元凶”——一颗位于胰腺尾部、仅有2厘米左右的胰岛素瘤,帮助张老太彻底摆脱了来自低血糖的生命威...
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院长、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眼科学科带头人范先群教授,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教授、上海市糖尿病研究所所长贾伟平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据中国科学院网站、中国工程院网站11月18日消息,2021年两院院士增选结果正式揭晓,共有149人当选,其中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贾伟平教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糖尿病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长期慢性高血糖可导致包括视网膜、肾脏、周围神经及大血管病变在内的多种慢性并发症,可引起失明、肾衰竭、脑血管意外、心肌梗死、截肢等严重后果。目前,全球已有超过4.63亿糖尿病患者,其中中国糖尿病患者高达1.16亿人。
近期,中科院合肥研究院安光所光电子中心生物医学光学研究团队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联合,系统性的研究了皮肤糖基化终产物(AGE)在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中的应用价值,并在国内外率先提出AGE与年龄乘积这一新指标(AGEage),对糖尿病其并发症的早期发现具有重要临床意义。相关临床研究结果连续发表在 Diabetes Research and Clinical Practice、Fron...
2021年10月23日,上海市中医药学会第四届糖尿病分会换届改选大会暨2021年上海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分会学术年会成功举办。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内分泌科陆灏当选上海市中医药学会第四届糖尿病分会主任委员。
作为首批入选全国16家国家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MMC)的医院,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于2018年起与周边8个社区合作,打造了“MMC 1+X”管理体系,对进入MMC管理的患者设立了“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门诊”。患者能在一次就诊里同时接受内分泌专科医生的治疗,临床药师的用药指导和专职教育护士的健康教育。“内分泌专科医生---临床药师---专职教育护士” 三位一体的立体化就诊模式不仅能对每个患者进行...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新型冠状病毒除影响呼吸系统外,还会引发心脏、肾脏、肝脏等多器官损伤。为了给疫情防控提供科学支撑,全球的科研工作者在各领域开展了诸多探索。
近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分泌科主任、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李小英教授团队在糖尿病患者胰岛素使用的临床经验基础上,结合机器学习技术,创新研发的人工智能胰岛素辅助决策系统(iNCDSS)成功实现专利转化。这项新发明将切实解决糖尿病患者胰岛素使用中遇到的痛点问题,可应用于院内血糖管理等多个场景,旨在及时、有效制定精准的个体化胰岛素治疗方案,提高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管理水平。
I型糖尿病(TID)是由于免疫系统攻击胰岛β细胞而引起的一类自身免疫性疾病。1921年,Banting和Best发现了胰岛素,这一发现使得T1D由最初的不治之症变成了一种慢性疾病。然而,胰岛素治疗的副作用也尤为明显,除终生依赖外源胰岛素注射之外,患者仍无法摆脱各种并发症。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