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 >>> 临床医学 >>> 内科学 >>> 胃肠病学 >>>
搜索结果: 76-90 共查到知识要闻 胃肠病学相关记录220条 . 查询时间(2.457 秒)
近日,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胃肠肛肠外科主任傅传刚团队成功为一名成人先天性巨结肠患者施行了手术。患者陈先生今年29岁,自诉自出生3天开始就因“不能排便”在老家多次就诊,经过中医药治疗后好转。29年来,陈先生反复腹胀、腹痛、排便困难,间断口服药物治疗后,短时间好转。
炎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是慢性肠道炎症性疾病,主要包括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多发于结肠和回肠末端。临床上,患者会表现出反复发作的腹痛、腹泻,有时会有血便的现象。反复的炎症会引起肠梗阻,需要手术切除。而多次肠梗阻手术切除术,会导致患者吸收功能严重受损,危及生命。此外,炎性肠病患者罹患肠道肿瘤几率是普通人的4倍。但目前该病病因尚不完全明确。
2020年2月5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王刚教授团队联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谢鹏教授以及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胡少华教授团队在《Advanced Science》杂志在线发表了题为“Gut Microbial Signatures Can Discriminate Unipolar from Bipolar Depression”的研究论文。该研究通过比较重性抑郁障碍患者(MDD)、双相...
2020年2月25日,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郑乐民教授团队在Gastroenterology(IF=19.2)在线发表了题为“TMAVA, a Metabolite of Intestinal Microbes, Is Increased in Plasma From Patients With Liver Steatosis, Inhibits γ-butyrobetaine Hydroxylase...
2020年2月25日,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郑乐民教授团队在Gastroenterology(IF=19.2)在线发表了题为“TMAVA, a Metabolite of Intestinal Microbes, Is Increased in Plasma From Patients With Liver Steatosis, Inhibits γ-butyrobetaine Hydroxylase...
2020年1月3日,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作为通讯单位,在American Journal of Epidemiology杂志发表题为“Gastric Atrophy and its Interaction with Poor Oral Health Elevate the Risk for 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in a High-risk Region...
2020年1月6日,刘丽宏作为独立通信作者,带领团队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 The BMJ 在线发表了与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Gordon H Guyatt团队一起制定的题为“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prophylaxis for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a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的危重症患者胃肠道出血预防国际临床指...
近日,国际著名期刊《柳叶刀·胃肠病和肝病学》(TheLancet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Lancet GH,影响因子12.85)在线发表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消化科房静远团队牵头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结果,证实了我国传统的中药黄连的提取物小檗碱(Berberine Hydrochloride,BBR,黄连素)具有一定的预防结直肠癌前疾病腺瘤肠...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普外科裴铁民等人首次证实跨膜粘蛋白MUC13能够作为肝内胆管癌的独立预后靶标,并探讨MUC13作为肝内胆管癌中的促癌因子,发挥促进肝内胆管癌增殖、侵袭和转移的作用。该成果于2019年12月被国际高水平期刊Journal of Hepatology(影响因子IF=18.946, JCR 1区)收录并已正式发表。
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转化医学中心贾伟、赵爱华团队联合上海中医药大学交叉科学研究院李后开团队新近首次系统揭示了普洱茶通过改变肠道菌群结构,促进肝脏胆固醇、甘油三酯分解代谢的作用机制。相关研究论文日前在线发表在《自然通讯》杂志上。
中国中医科学院唐旭东教授系统整理“通降论”学术思想,结合多年临床实践,创建脾胃病临证“新八纲”,以辨脏腑、气血为中心,结合寒热、虚实的发病特点与机体状态,为中医临床辨证提供具体抓手,搭建从辨证到论治的新桥梁。继承并深入挖掘脾虚理论,开展脾虚本质研究与健脾药物疗效机制研究,提出“脾主运化”理论的物质基础在内质网,为揭示脾虚证的物质基础与科学内涵提供可能。
香港科技大学17日宣布,该校研究团队破解了人类体内大肠杆菌释放的“大肠杆菌素-645”引致大肠癌的机制,有助推动预防大肠癌的研究。据科大研究人员介绍,虽然人类肠道中的大肠杆菌可以帮助消化食物和调节免疫系统,但它们产生的大肠杆菌素是一种基因毒性化合物,能破坏真核细胞中脱氧核糖核酸(DNA)的双螺旋结构,增加患上大肠癌的风险。由于这种化合物浓度低、状态不稳定以及生物合成反应路径过于复杂,科学家一直难以...
2019年8月6日,由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院长滕皋军教授和上海东方肝胆医院程树群教授担任通讯作者,中国、美国等多位肝癌领域顶尖专家共同撰稿的“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治疗的东西方治疗对比”, 以封面文章形式在线发表于《柳叶刀·胃肠肝病学》。肝癌是为预后最差的恶性肿瘤之一,全球每年新发病例70万以上,其中约一半发生在中国。门静脉癌栓形成为肝癌进入晚期的重要标志,自然生存期仅2.7至4个月。肝癌合并门静脉癌...
近日,教育部下发了《教育部科技司关于同意大连理工大学等高校立项建设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通知》([2019]37号),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党委书记、胃肠肿瘤外科主任王振宁教授为实验室主任的胃肠肿瘤精准诊疗实验室获批组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肠道感染可以导致小鼠模型出现一种类似帕金森病的病理现象。这一发现表明,某些形式的帕金森病可能是由一种机制引起的,即免疫细胞对感染引起的自身免疫反应作出反应,从而导致多巴胺神经元受到攻击。这为治疗策略提供了新途径。相关论文近日刊登于《自然》。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