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 >>> 园艺学 >>> 果树学 >>>
搜索结果: 16-30 共查到知识要闻 果树学相关记录547条 . 查询时间(1.586 秒)
柑橘类水果的酸甜由什么决定?湖南农业大学副教授卢晓鹏团队近日发表在《新植物学家》(New Phytologist)的研究成果发现,在7月至9月(果实膨大期)冰糖橙持续干旱20天以上,果实膨大会受阻;持续干旱30天以上会显著影响果实酸积累,果实酸含量尤其是柠檬酸发生不可逆升高。二者后期复水也无法逆转。
白粉病是严重危害葡萄生产的重要真菌病害,常导致严重减产甚至绝收,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广泛栽培的欧亚种葡萄品质优良,但对白粉病缺乏有效的抗性。为获得抗病能力,传统育种依赖于单抗(R)基因的部署。然而,这一策略很容易被不断进化的病原体所克服。失活感病(S)基因是赋予作物广谱持久抗性的有效途径。但植物感病基因通常具有重要的基础生理功能,其突变在赋予抗性的同时也给植物生长发育带来多种负面效应,从而极大限制了...
2024年3月13日,New Phytologist杂志在线发表了来自中国农业大学园艺学院韩振海/王忆教授团队题为“miR164-MhNAC1 regulates apple root nitrogen uptake under low nitrogen stress”的研究文章,该研究揭示了miR164-MhNAC1模块调控低氮胁迫下苹果砧木氮素吸收的分子机制。
华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副研究员朱孝扬、教授李雪萍团队研究揭示了锌指转录因子MaC2H2-IDD调控低温胁迫引起粉蕉果实后熟障碍的分子机制,为粉蕉果实的贮藏保鲜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相关成果近日发表于《植物学杂志》。
近日,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otany在线发表了华中农业大学果蔬园艺作物种质创新与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湖北洪山实验室邓秀新院士团队柴利军教授组题为“S-locus F-Box Protein as Pollen S determinant Targets Non-self S-RNase underlying Self-Incompatibility in Citrus...
70余年来,矮化性状掀起的谷类作物“绿色革命”为保障全球粮食安全提供了新的途径。实际上,20世纪初,在林果类经济作物中引入矮化性状从而实现高密度种植,就已进入育种家的视野。然而,与谷类等草本作物不同,要实现木本及藤本作物矮化,砧木起到关键作用。
近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樱桃产业国家创新联盟理事长、陕西省现代樱桃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蔡宇良在线上直播培训中时表示,大樱桃品种选育,晚熟樱桃是趋势,其次,樱桃种植要“适地适砧”采取矮密栽培模式。
苹果成花过程一般持续两个连续的季节,主要包括成花诱导、成花起始、花发育三个阶段。其中,成花诱导过程是成花转变最关键的阶段,主要受环境因素(如日照长度、环境温度)及内源信号(如植物年龄、激素水平和碳水化合物)等多种途径精细调控。 FT  ( FLOWERING LOCUS T )和 TFL1  ( TERMINAL FLOWER1 )是两个成花关键基因,但是二者的功能截然相反,F...
20世纪50-60年代以来,谷类作物的“绿色革命”为世界人民面临的粮食危机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也将矮化性状引入全世界育种家的视野。与谷类等草本作物不同,矮化砧木的利用是实现木本及藤本作物高密度种植、提升果园经济效益更适宜的方式。然而,对砧木致矮机制的解析及关键调控基因的挖掘仍处于探索阶段。目前已发表的苹果基因组为栽培品种及少量野生近缘种,如‘Gala’,GDDH13,HFTH1,新疆野苹果,森林苹...
北京时间2024年2月9日凌晨,《科学》(Science)杂志以封面论文形式发表了果蔬园艺作物种质创新与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华中农业大学柑橘团队邓秀新院士、张飞教授课题组题为“Molecular regulation of oil gland development and biosynthesis of essential oils in Citrus spp.”的研究成果。研究以柑橘油胞为新模...
近日,华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副教授朱孝扬、教授李雪萍团队研究揭示了锌指转录因子MaCCCH33-Like2调控粉蕉果实成熟软化的分子机制,为研发特色蕉粉蕉果实的贮藏保鲜新技术提供理论依据。相关成果以封面文章的形式发表于《植物与细胞生理学》,并被选为同期编辑推荐论文。
近日,园艺学院果树逆境生物学团队徐凌飞教授课题组在Plant Physiology在线发表了题为“Transcription factor PbNAC71 regulates xylem and vessel development to control plant height”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揭示了‘PbRNF217-PbNAC71-PbWAT1’模型通过影响木质部、导管发育调控梨株高的分子...
2024年1月9日上午,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阎振立研究员应邀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进行学术交流,并作了题为“转折期中国苹果产业发展浅析”的学术报告,报告会由张东教授主持,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60余名师生积极参加了此次学术交流。
近期,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桃资源与育种团队利用基因组学与分子生物学结合的技术,组装了红肉桃品种“天津水蜜”基因,发掘了红肉桃关键基因和遗传变异机制,并阐明了红肉性状和成熟期协同变异的分子机制,为多样化红肉桃育种奠定了基础。相关成果发表在《Horticulture Research园艺研究》。
近日,安徽农业大学果实品质与保鲜团队在The Plant Cell发表题为Identification of miRNA858 long-loop precursors in seed plants的研究论文(DOI: 10.1093/plcell/koad315),打破了种子植物鉴别不出miR858有效前体的困局。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