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 >>> 农学总论 >>> 农业基础学科 >>> 农业生态学 >>>
搜索结果: 91-105 共查到知识要闻 农业生态学相关记录481条 . 查询时间(4.152 秒)
近日,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生态所周胜研究员领衔的低碳与循环农业研究团队,就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典型农田氨挥发特征及减排技术研究取得重要进展。该团队研究并分析了不同肥料施用技术对稻田和设施菜田氨挥发的影响机制及减排效果,并在此基础上优选出了针对稻田和设施菜田氨减排的最佳施肥措施。稻田氨减排研究成果已在环境科学1区Top期刊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影响因子:7.246)发...
近年来,随着塑料制品的大量生产与广泛应用,塑料污染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的环境问题。微塑料是指粒径小于5mm的塑料颗粒,来源主要是降解后的塑料碎片、合成纤维等。最新研究发现,塑料微粒在农田等陆地生态系统中已广泛存在。但是微塑料对作物生理响应过程及激素调控网络的影响仍未可知。为此,东北地理所科研人员联合东北师范大学团队以大麦为研究对象,针对大麦响应塑料微粒的生理机制开展了相关研究。
工业部门能耗约占全球30%,其通常被视作减排的难点,需采用系统性的思维(system thinking)和综合的方法实现减排。本研究提出一种生态型工业综合能源系统的理念,充分利用工业厂房屋顶进行种植并与综合能源系统耦合,提供一种基于数学优化的生态型工业能源系统评估框架,实现农业与能源耦合系统(Food-Energy-Nexus)的协同优化与最优决策。现阶段能源系统与农业生态系统研究之间尚缺少足够的...
2021年3月5日,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信息所所长赵京音、院科技兴农办主任谢祝捷、信息所副所长杨娟等一行5人前往苏州相城区农业农村局考察学习。苏州市相城区党组书记、副局长李强,苏州市相城区政府扶贫办副主任陆明敏,苏州市相城区农业农村局局长朱雪花、现代农业发展中心主任孔呈、副主任王玉芳以及相关单位负责人接待了上海市农业科学院考察团。考察以实地参访、座谈会的形式展开。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环江喀斯特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王克林研究员团队以黔桂喀斯特典型水热梯度样带为研究对象,以生态工程实施15年后人工恢复(耕地退耕造林)和自然恢复(耕地退耕植被自然再生)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并以耕地和成熟林为参照(图1),分析了土壤有机碳(SOC)、颗粒态有机碳(POC)和矿质结合态有机碳(MOC)变化特征及影响因子。
我国畜禽粪便和秸秆等农业废弃资源的年产生量近50亿吨,是农业生产中有机肥料投入品的重要原料。然而,原料中难被生物分解的木质纤维素含量普遍较高,导致有机物转化效率低、产物腐殖质品质差、肥效及安全性不高等问题,严重制约了这类农业废弃资源的无害化处理与肥料化利用。
东北地区是我国乃至东北亚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其中东北森林带是国家“两屏三带”生态安全战略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森林面积占全国的27%;东北草地和湿地保护被列为国家生态保护与建设的主要任务,草地面积占全国的8%,湿地面积占全国的26%;按照《全国生态功能区划》,东北地区现有9个重要生态功能区,占全国的1/7。自21世纪初以来,作为国家实施东北全面全方位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东北地区先后实施了天然林保护工...
三江平原是近50年来我国人类农业活动和气候变暖双重影响下地表水热过程变化最为剧烈的地区之一,从自然沼泽湿地主要分布区向水田集中种植区的快速转变,显著改变了地表-大气间的水热传输模式和区域水资源消耗-更新速率,如何量化评估沼泽湿地垦殖对地表水热通量传输机制和水资源消耗强度的影响,是关系到三江平原地区湿地生态保育与农业生产平衡、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其中关于自然沼泽湿地和人工湿地(水田)的地表热量平...
微塑料(MPs)是直径小于5 mm的塑料碎片,广泛存在于水环境和海洋生物中。它们可以通过农膜降解、污水灌溉、施用污泥和有机肥等途径进入土壤。MPs会影响环境中其它污染物的行为,并对生物体造成有害影响。迄今为止,不同粒径MPs对陆生无脊椎动物积累有机污染物的影响仍不清楚。中科院东北地理所环境生态学科组研究人员以赤子爱胜蚯蚓为研究对象,研究了聚苯乙烯MPs对蚯蚓积累和降解多环芳烃菲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
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是重要的国家科技创新基地之一,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更好地推进新时期国家野外站建设发展,进一步完善国家野外站布局。2020年12月29日,科技部办公厅公布了新一批《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择优建设名单》,名单共涉及全国69家野外站,其中,依托我所建设的“兴凯湖湿地生态研究站”(简称“兴凯湖站”)、“吉林大安农田生态系统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简称“大安站”)、“长岭...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近200个指标中,有70多个与湿地相关。其中目标6.6和15.1中着重强调湿地保护与恢复的重要性。因此,了解湿地的范围、变化趋势和主要驱动因素,对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等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社会价值。然而当前全球尺度上还未有长时间序列的湿地数据集,大尺度湿地动态分析相对缺乏,在支撑湿地可持续管理和相关科学研究方面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全球变化背景下,北方中高纬地区...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荒漠与绿洲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田长彦研究员团队,针对新疆天山北麓盐渍农田土壤细菌分布模式开展研究。基于定量PCR和高通量测序分析,发现盐渍农田土壤细菌的丰度与土壤有机质,总氮和总磷呈现正相关,而细菌多样性则表现出不同的空间格局,并随着盐分增加而显著下降。Bacteroidetes, Gammaproteobacteria, Alphaproteobacteria 和 G...
2020年11月9日下午,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戈峰研究员应邀来扬州大学园艺与植物保护学院作学术报告。戈峰研究员的报告题目为《景观多样性控害的原理与方法》,重点介绍了农田景观与控害功能的关系,从格局、过程、功能、机制四个方面,并结合课题组研究案例和成果,理论联系实践,详细阐述景观多样性控害的原理与方法、农田景观维持或增强天敌控害措施和策略模式和农田景观害虫生态调控的新理论与新方法。
2020年11月2日下午14:30,中国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于线上开展第30期青年教师创新沙龙活动。本次活动邀请了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李云河。活动由我院昆虫学系教授刘小侠主持。
近期,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博士生丁亚丽在陈洪松研究员和聂云鹏副研究员的指导下,基于环江喀斯特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的野外原位控制试验平台,聚焦经历持续135天(7-11月)的遮雨处理样地(大块孤立出露基岩),以无处理样地为对照,利用碳氢氧稳定同位素技术,结合植物生理生态学研究方法,跟踪监测分析了喀斯特典型石生环境不同生活型11种木本植物对生长季干旱的响应特征。研究发现,在无连续土层分布但风化...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