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化学工程 >>> 化学分离工程 >>> 吸附与离子交换 >>>
搜索结果: 31-45 共查到知识要闻 吸附与离子交换相关记录51条 . 查询时间(4.113 秒)
金属有机框架(MOFs)材料具有比表面积高、密度低、易于调控修饰等优点,在污染物吸附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潜质。然而,合成的MOFs通常是纳米/微米级的粉末,在实际应用中需要通过添加胶黏剂或压片等手段成型,这一过程会导致孔道减少、传质受阻,大幅降低MOFs的效率。如何在保持MOFs固有特性的前提下,将MOFs塑造成面向应用的整体材料仍具挑战。
近日,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魏飞团队在亚纳米尺度下原位研究分子吸附扩散机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该团队采用皮米电镜原位成像策略,实现了分子筛中小分子吸脱附行为和分子筛骨架结构动态演变的原位实时观测,首次发现了刚性分子筛的亚单胞拓扑柔性结构特点,揭示了分子扩散突破孔径限制的微观机制,丰富了对分子筛择形催化与限域效应的理解。
中空碳材料因其独特的空腔结构,高的比表面积及孔隙率等优点,在催化、吸附、储能和生物医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但是,中空碳材料的壳壁往往会阻碍大分子扩散,使空腔失去作用,极大限制了中空碳材料的性能及应用范围。2022年4月28日,为了提高空腔的利用效率以及拓展中空碳材料的应用范围,青岛能源所王光辉研究员联合浙江工业大学朱艺涵教授开发了一种聚乙二醇(PEG)分子辅助的策略合成单开口中空碳球(HCH...
开发高效、稳定、经济的电催化剂对电解水制氢的发展至关重要。鉴于Ru(钌)具有成本相对低廉和适宜的金属-氢键强度,Ru基析氢电催化剂引起了广泛关注,其中构建多耦合活性位点已被认为是促进析氢动力学的有效途径。但是在提高催化剂质量活性时,如何同时实现高通量制氢成为催化剂设计的瓶颈问题。
伯胺和亚胺是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在有机化学工业中占有巨大市场份额。青岛能源所王光辉研究员带领的多孔催化材料研究组开发了一类碳掺杂且颗粒尺寸可控的NiCx新型催化剂,这类催化剂在生物质基羰基化合物还原胺化制备伯胺和亚胺的反应中,表现出优异的活性、选择性以及稳定性(中国发明专利202110919247.3),相关研究发表在ACS Sustainable Chemistry & Engineering《...
近年来子液体(ILs)与氧化石墨烯(GO)复合材料在CO2的捕集和分离、太阳能电池、电解液、超级电容器等方面得以广泛应用,因此,剖析ILs和GO的相互作用机理至关重要。 中科院过程所离子液体研究团队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的方法,研究了不同ILs在GO表面吸附机理。结果表明,阴离子类型、范德华力和ILs在GO上的吸附位置是影响ILs与GO相互作用的主要因素;ILs在GO的羟基一侧时,ILs...
近日,由中国稀土学会信息专委会、技术经济专委会、“中国稀土”网站通过“征集文稿—专家评审—综合评议”评选出“中国稀土2021年度十大科技新闻”。由赣江创新研究院、长春应化所和虔东稀土集团合作完成的"南方离子吸附型稀土矿中高丰度钇元素分离新工艺研究获重大进展”入选。
聚碳酸酯(PC)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光学材料、电子器件、机械设备和医疗器械等领域的工程塑料。目前,市售PC主要以双酚A(BPA)和光气为原料通过光气界面缩聚法合成。但是光气有剧毒且环境污染严重,且BPA具有雌激素效应,目前已经被禁止使用于食品包装和医疗领域。过去几十年,将生物质转化为高分子材料以减少化石燃料的消耗已成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策略。因此,利用可再生原料生产PC具有重要意义。
普通织物在穿着和使用过程中受到温度和湿度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容易寄生和传播一些细菌和真菌,导致织物变色、发霉,严重时可能引起人体皮肤感染。随着人们环保意识和健康意识的提高,抗菌纤维在安全和卫生方面的优势受到人们广泛关注,然而抗菌纤维既要满足快速、持久的杀菌效果,又要在抗菌处理过程中不影响其基本性能和舒适度,同时对人体和环境无害。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江凌团队、南开大学研究员李兰冬团队和曼彻斯特大学教授杨四海团队合作,利用自主研制的红外光解离实验装置,成功表征了关键反应中间体,揭示了镍负载八面沸石催化剂对炔烃/烯烃化学选择性吸附分离的深层次机制。日前,相关成果发表于《科学》。
2018年11月5日,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公布了2018年度全国高校“杰出·百佳·优秀科技期刊”评选结果。山东大学科技期刊社编辑出版的《山东大学学报(理学版)》被评为“中国高校百佳科技期刊”;《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山东大学学报(工学版)》《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被评为“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近年来,科技期刊社紧紧围绕学校“双一流”建设,以创建“名刊强社”为目标,认真谋划发展蓝图,实施“期...
2017年6月19日,美国新泽西州蒙特克莱尔州立大学李爱华教授为我校师生作题为Zero Divisor Graphs of Matrices over Commutative Rings的学术报告。数学学院徐哲峰教授主持报告会,相关专业师生听取了报告。李爱华教授首先介绍了交换环的相关基础知识、历史背景和非交换环上的零因子图的构造。其次,她阐释了交换环上、非交换环上零因子图的一些性质及结论,并通过已...
应甘肃省有色金属化学与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化学化工学院邀请,苏州大学张伟教授、吉林大学董泽元副教授于6月27日访问兰州大学,并在第二化学楼101报告厅做学术报告。报告会由化学化工学院魏华教授主持。
近日, 2015年度中国科学院朱李月华奖学、奖教金评审结果揭晓,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刘连庆获得朱李月华奖教金,博士生李鹏获朱李月华奖学金。
在中科院“百人计划”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支持下,中科院西北特色植物资源化学重点实验室/药物工艺与标准课题组及其合作者在大孔吸附树脂分离机理研究与应用方面取得系列进展。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