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能源科学技术 >>> 能源科学技术其它学科 >>>
搜索结果: 61-75 共查到知识要闻 能源科学技术其它学科相关记录382条 . 查询时间(3.18 秒)
2021年6月21日上午8时58分,由哈电集团生产的白鹤滩右岸电站14号机组顺利与电网实现同期并网。此举标志着世界首台百万千瓦水电机组正式进入并网试验阶段,此后将进行系列试验项目,并择机转入72小时试运行阶段。
当前国际油价涨跌互现,利好与利空因素交织,整个原油市场犹如雾里看花。投资市场的犹豫心态反映了国际能源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革的现实。从供需两端来看,全球石油需求达峰基本已成定局,主要产油国未雨绸缪谋划转型,由于各方投资转向新能源领域,油气煤炭等化石燃料供应能力未来或将面临严重困难。虽然短期内供应无忧,但面对日益严重的气候变化危机,能源转型势在必行。尽快实现全面的碳中和目标,是整个人类社会的共同责任。
2021年5月28日沪深两市午后震荡下挫,汽车、券商、白酒等板块相对活跃,新能源板块全天表现突出,我一直建议大家重点关注光伏和新能源汽车板块龙头,新能源替代传统能源是大势所趋。周五整个新能源汽车板块大幅上涨,多只龙头股大幅回升,带来了很强的赚钱效应。
能源是国民经济的命脉,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从百年前劈柴烧火,到建国初能源生产总量仅为0.2亿吨标准煤,再到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能源生产消费国和能源利用效率提升最快的国家……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能源行业实现了从极度短缺到极大丰富的历史跨越,通过逐步构建多元清洁的能源供应体系,为经济增长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中国能源发展“核动力”强劲     中国  能源  发展  核动力       < 2021/6/2
2021年5月19日下午,位于江苏省连云港市的田湾核电站7、8号机组和辽宁省葫芦岛市的徐大堡核电站3、4号机组正式开工。业内人士表示,此次核电项目开工对于改善地方能源结构,优化能源布局,保证电网安全及能源供应安全,促进地方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同时,将为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做出重要贡献,并为进一步深化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提供强劲动力。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烷烃转化新催化材料及新过程研究组研究员田志坚团队开发的煤基费托合成蜡加氢异构生产高品质润滑油基础油技术,在新疆克拉玛依白碱滩区中试装置上开展生产试验,以国产费托合成蜡为原料,高收率批量生产出高品质润滑油基础油产品。
储能技术是可再生能源发电并网和智能电网应用普及的核心技术,也是实现我国碳中和及碳达峰目标的关键技术之一,尤以电化学储能为突出形式。近日,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和中科院物理研究所清洁能源团队合作,在钠电池正极材料的规模化制备研究中取得进展,开发出“一步机械化学法”快速制备钠电池聚阴离子正极材料氟磷酸钒钠。这一制备策略可提高该材料的生产效率,也是对室温共沉淀法制备这一化合物的进一步开拓。
2021年5月12日,由青岛能源所和泰国科学技术研究所(TISTR)联合举办的第二届机构间研讨会以线下和线上相结合的形式举行。此次研讨会是落实两个研究所于2020年签署的合作协议,共同推进双方合作交流的具体举措之一。
河北省建设的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光伏)获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发文。该基地由英利能源(中国)有限公司作为承担单位,是我国光伏领域首个技术标准创新基地,也是目前河北省唯一一个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
记者从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获悉,自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出后,新疆加快探索市场化方式促进新能源消纳,今年年初解除了成交电量中新能源占比不超13%的限制,新能源市场化交易规模剧增。今年一季度,市场化交易中新能源电量1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成。
“近年来,我国可再生能源实现跨越式发展,开发利用规模稳居世界第一。”国家能源局局长章建华30日表示,截至2020年底,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总规模达到9.3亿千瓦,占总装机的比重达到42.4%,较2012年增长14.6个百分点;2020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达到2.2万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达到29.5%,较2012年增长9.5个百分点。 可再生能源包括水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是绿...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可靠性与能效控制研究所船舶新能源与能效控制科研团队合作撰写的学术论文“Research Progress on Ship Power Systems Integrated with New Energy Sources: A review”被能源领域国际顶级学术期刊《Renewable and Sustainable Energy Reviews》发表。
2021年3月30日,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有关情况发布会上,国家能源局局长章建华、国家能源局电力司司长黄学农等就碳达峰、可再生能源、煤炭供应等相关话题进行了回应。
2021年3月29日,中国广核集团(以下简称“中广核”)会同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和医学院、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深圳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在深圳联合召开项目成果发布会,宣布电子束灭活冷链食品外包装新冠病毒项目成果(以下简称电子束灭活新冠病毒)通过由中国科学院院士詹文龙等7位专家组成的专家组评审,并完成我国首台套用于冷链食品外包装消毒的示范应用装置研制。
以V2AlC MAX相作为前驱体,通过HF刻蚀其中的Al层制备得层状V2C MXene,并利用V2C改性MgH2的吸放氢热力学和动力学性能。添加10 wt%的V2C使MgH2的起始放氢温度降低128 °C,且在300 °C温度下10 min内可放氢6.4 wt%。除了动力学性能得到改善,V2C还可以使MgH2的放氢反应焓变得到一定程度的降低。第一性原理计算研究表明,V2C的加入使得MgH2中Mg&...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