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光学工程 >>> 光信息技术 >>> 光通信器件与系统技术 光电成像技术 显示技术 光存储与记录 全息技术和三维成像 光计算 自适应光学 光电信息处理
搜索结果: 46-60 共查到知识要闻 光信息技术相关记录673条 . 查询时间(4.763 秒)
成都工业学院电子工程学院不断探索科研团队建设带动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新路径,取得一定成效。学院伍春阳同学以第一作者在SCI期刊Applied Optics上发表论文“Low-crosstalk 3D display without color moirépatterns based on a color light source array”。
2023年8月11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肖益林教授课题组通过使用拉曼三维成像分析技术,首次在俯冲带深部地幔楔橄榄岩中发现了金刚石-菱镁矿-甲烷共存的多相含碳包裹体,这项研究对深入理解俯冲带弧下深度,尤其是还原环境下的碳循环具有重要的意义。
生物物理所脑成像团队面向脑磁图等生物磁探测需求,完成了新型脑磁图工程化和产业转化的关键部件--国产化零场原子磁力计的研制。经第三方检测,灵敏度、带宽等主要性能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对脑磁图成像特别重要的磁敏感轴正交性,信号稳定性等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并通过生物物理所转化企业实现标准化批量生产。
2023年7月20日,红外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胡伟达、苗金水团队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了基于离子-电子耦合效应的感存算一体神经形态光电器件,通过模拟人类视觉感知方式,解决红外感知系统分立式架构带来的高延迟和高功耗问题,为大规模硬件集成以及神经形态视觉应用提供了可能。成果以“Reconfigurable, non-volatile neuromorphic photovoltaics”为题在线发表在《自然...
2023年7月20日,红外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胡伟达、苗金水团队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了基于离子-电子耦合效应的感存算一体神经形态光电器件,通过模拟人类视觉感知方式,解决红外感知系统分立式架构带来的高延迟和高功耗问题,为大规模硬件集成以及神经形态视觉应用提供了可能。成果以“Reconfigurable, non-volatile neuromorphic photovoltaics”为题在线发表在《自然...
随着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的兴起,数据呈现爆炸式增长。研发具有更快访问速度和更高存储密度的存储器成为必然。阻变存储器因具有简单两端结构易于三维集成、极好的可微缩性、速度快以及低功耗等优势受到广泛关注。
结构光照明显微镜(SIM)以成像速度快、无需特殊荧光标记和光毒性小等优势,被视为当前最适合活细胞成像的超分辨(SR)技术。经过二十多年的快速发展,SIM在成像理论和应用研究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依然有许多普遍存在的棘手问题亟待解决和完善。
202年6月25日,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王中阳团队提出基于相位恢复算法的单次曝光定量相位显微技术。相关研究成果以Phase microscopy using band-limited image and its Fourier transform constraints为题,发表在《光学快报》(Optics Letters)上。
网络游戏成瘾是全球广泛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也是心理学研究中的重要选题之一。网络游戏成瘾作为一种新的行为成瘾,指的是过度沉溺于网络游戏并导致心理和生理障碍、社会损害和工作表现不佳等后果。前人关于网络游戏成瘾者价值决策的研究发现,网络游戏成瘾者和其他物质和行为成瘾者一样,在价值决策的主要方面延迟折扣发生损伤。然而,损失厌恶作为价值决策另一个主要方面,目前尚不清楚网络游戏成瘾作为一种的新的行为成瘾是否和...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王中阳团队提出基于相位恢复算法的单次曝光定量相位显微技术。相关研究成果以Phase microscopy using band-limited image and its Fourier transform constraints为题,发表在《光学快报》(Optics Letters)上。
近日,中山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微电子学院)、广东省光电信息处理芯片与系统重点实验室李朝晖教授、沈乐成副教授率领的研究团队基于硫系微纳加工平台,成功研制出了包含15个微腔的超高灵敏度光学超声传感器阵列,并融合新型通信算法数字光频梳技术,开展基于硫系片上阵列器件结构的并行信号解调及光声计算成像相关研究。研究成果发表在光学领域国际知名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磁共振成像技术精密、体系复杂,是医学诊断最尖端的设备之一,是心脑血管、神经和肿瘤等全身多种重大疾病临床影像诊断的关键工具。目前全球医学临床上最高场强的磁共振是3T,诞生于2001年。20多年来行业一直追求高于超高场磁共振全身成像系统,以获得更高的全身时空分辨率,从而实现对亚毫米或更微小病灶的精准诊断。然而超高场磁共振系统由于存在高场射频伪影、扫描速度和热安全问题,一直以来没有形成有效的临床解决方案...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研部郭光灿院士团队在量子密钥分发(QKD)的实际安全性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该团队韩正甫、王双、银振强、陈巍等发现了QKD发送端调制器件的一种潜在安全性漏洞,并利用该漏洞完成的量子黑客攻击实验表明:当QKD的发送端未对该漏洞进行严格防护时,攻击者有可能利用其获取全部的密钥信息。相关研究的两项成果分别于2023年4月20日和5月16日在线发表在国际学术知名期刊《Optica》[Op...
2023年5月22日,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发表了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朱平研究组题为"A method for restoring signals and revealing individual macromolecule states in cryo-ET, REST"的研究论文。在该论文中,研究者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策略,用于恢复冷冻电子断层成像(cryo el...
2023年5月22日,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发表了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朱平研究组题为"A method for restoring signals and revealing individual macromolecule states in cryo-ET, REST"的研究论文。在该论文中,研究者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策略,用于恢复冷冻电子断层成像(cryo el...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