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光学工程 >>> 光电子技术 >>> 激光及激光器技术 >>>
搜索结果: 136-150 共查到知识要闻 激光及激光器技术相关记录553条 . 查询时间(5.781 秒)
2020年11月21日,在第六届全国激光雷达大会暨全国激光雷达大会十周年会议上,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副研究员聂胜荣获“中国激光雷达青年科技奖”。该奖项是国际数字地球学会中国国家委员会为鼓励我国近年来在激光雷达遥感研究方面取得的突出成绩而设置的人才奖项,旨在激励更多的青年科研人员努力拼搏、敢想敢干、勇于创新,造就激光雷达技术前沿研究的青年学术和学科带头人,促进我国激光雷达遥感事业快速发展。首次在全国设...
2020年11月24日4时30分,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成功发射探月工程嫦娥五号探测器,火箭飞行约2200秒后,顺利将探测器送入预定轨道,开启我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之旅。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承担了嫦娥五号探测器上激光测距测速敏感器和三维成像敏感器两个系统中的核心组件——三台激光器的研制任务。
2020年10月17日,《中国激光》第九届编委会第三次会议在上海召开。主编李儒新院士、执行主编钟敏霖教授等来自全国各地的22名编委,中国激光杂志社总经理杨蕾等出席了本次编委会。会议总结了《中国激光》2020年所开展的工作,制定了新的目标和计划,并重点讨论了2021年期刊两大新变化的工作计划。
2020年5月在“科大一环”磁约束聚变等离子体装置开展实验中,基于重复频率200赫兹、单脉冲能量5焦耳的激光脉冲,实现了小于5电子伏特的电子温度测量精度,电子温度安全预警时间间隔达5毫秒,所获得的预警时间是国际同类系统的一半,指标提高一倍。这标志着我国在该领域进入国际领先水平行列,为我国未来磁约束聚变能装置的高精度测量奠定了坚实基础。
近日,2020年度吉林省科学技术奖揭晓,长春光机所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获得5项吉林省科学技术奖。
2020年11月4日,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试验装置项目通过国家验收。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试验装置由中国科学院和教育部共同建设,中科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为法人单位,北京大学为共建单位。装置主体由一台8亿4千万电子伏特的高性能电子直线加速器和一台可以实现多种先进运行模式的自由电子激光放大器组成。装置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将与上海光源、国家蛋白质科学研究(上海)设施、上海超强超短激光装置等...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高功率光纤激光技术实验室在高功率光纤激光倍频领域取得新进展。提出少频激光谐振倍频的技术,实现了高功率高效率的连续波倍频激光输出,该技术提供了一种获得高功率可见光光纤激光的新思路。相关工作发表在Optics Letters。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陈玉萍教授,陈险峰教授课题组在铌酸锂薄膜(LNOI)片上可集成微腔激光器研制上取得重要进展,该团队首次在铒离子掺杂铌酸锂薄膜上实现了通信波段激光输出。研究成果在《Science China Physics, Mechanics & Astronomy》上以封面文章发表。作为硅基光子芯片的补充,铌酸锂薄膜 (LNOI)因其出色的非线性、电光、声光、压电等物理特性成为光...
2019年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空间激光工程技术实验室研制用于测量大气二氧化碳的机载1.57μm双脉冲积分路径差分吸收(IPDA)激光雷达,并成功开展了机载飞行验证试验,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遥感》(Remote sensing)。星载主动探测激光雷达可以全天时、大范围地对全球二氧化碳柱线进行长期监测。该研究团队研制出的机载1.57μm双脉冲积分路径差分吸收激光雷达是星载激光雷达的地面缩比...
2019年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空间激光工程技术实验室研制用于测量大气二氧化碳的机载1.57μm双脉冲积分路径差分吸收(IPDA)激光雷达,并成功开展了机载飞行验证试验,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遥感》(Remote sensing)。星载主动探测激光雷达可以全天时、大范围地对全球二氧化碳柱线进行长期监测。该研究团队研制出的机载1.57μm双脉冲积分路径差分吸收激光雷达是星载激光雷达的地面缩比...
近日,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分子反应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大连光源科学研究室研究员江凌和院士杨学明团队与清华大学教授李隽研究团队合作,利用自主研制的基于大连相干光源的中性团簇红外光谱实验方法,发现了多个最小冰立方的新结构,这些最小冰立方是由八个水分子组成的水团簇,此项研究工作为揭开冰的微观结构和形成机制提供了新思路。相关成果发表于《自然—通讯》。
近日,中科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激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成功验证了调频连续波(FMCW)远距离成像的能力。FMCW激光雷达是将微波雷达信号调制和处理理念引入激光雷达,使激光雷达在具备光子级探测灵敏度的同时,不受任何光干扰(主动、被动)。然而,传统FMCW激光技术多用于自动驾驶领域,工作距离多在300m以内。FMCW激光技术能否实现远距离目标成像是争议的热点。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高功率激光单元技术实验室在高量子产率红外上转换发光微晶研究中取得新进展,实现了Yb3+/Tm3+共掺LiYF4微晶在相同激发光功率密度的照射下更高的量子产率。相关研究成果已发表在Journal of Luminescence。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高功率激光单元技术实验室在稳定高效可见上转换发光微晶方面取得新进展,首次揭示了Yb3+/Ho3+共掺LiYF4微晶在不同激发光功率照射下保持稳定高效的绿光和红光上转换发射。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
激光陶瓷材料具有优异的化学、热学、机械和光学性能,被认为是下一代高性能新兴激光增益材料。近期,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激光与红外材料实验室在碱土氟化物激光陶瓷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相关成果发表于《美国陶瓷学会会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eramic Society)。碱土氟化物激光陶瓷材料具有低的声子能量、小的非线性折射率、高的稀土离子掺杂、优异的热学和机械性...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