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海洋科学 >>> 海洋调查与监测 >>>
搜索结果: 31-45 共查到知识要闻 海洋调查与监测相关记录233条 . 查询时间(4.809 秒)
湖南科技大学2021年4月8日对外透露,由该校领衔研发的中国首台“海牛Ⅱ号”海底大孔深保压取芯钻机系统,于北京时间4月7日23时许在南海超2000米深水成功下钻231米,刷新世界深海海底钻机钻探深度。这一深海试验的成功,填补了中国海底钻探深度大于100米、具备保压取芯功能的深海海底钻机装备的空白,标志着中国在这一技术领域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据统计,台风每年给我国造成的经济损失平均约295亿元,最高年份近千亿元。尽管我国台风预报水平近年来稳步提高,但海上观测资料的匮乏限制了对台风演变机理的研究和预报技术的提升。中国气象局于2018年启动的“海燕计划”是我国首次基于高空大型无人机的海洋综合观测试验。在2020年追逐“森拉克”的观测试验中,大型气象探测无人机成功下投30枚探空仪,与毫米波雷达一起,对台风“森拉克”外围云系进行了“CT式立体...
近日,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热带海洋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LTO)研究员杜岩与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研究员董晓龙、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蒋兴伟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以及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的研究团队合作,回顾了海洋动力学和多尺度环流观测技术的发展、现状及相关科学前沿,提出全球海表流场多尺度观测卫星计划(OSCOM),以实现全球海表全流场的直接观测,包括海面风场和海面温度...
海洋内孤立波(简称内波)在海洋内部生成、传播和耗散,在全球海洋中分布广泛。目前已观测到的内波振幅最大可达240米,对海上作业平台、海洋生态、声呐探测等具有重要影响。内波的生成和传播随机性较强,其预报研究一直是难点问题。近日,中科院海洋环流与波动重点实验室、海洋大科学中心李晓峰团队在利用海洋遥感大数据和机器学习开展内波预报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基于多年、多源内波遥感观测数据,利用机器学习算法挖掘内波遥感...
近日,中国科学院公布了“2020年度中国科学院信息化十大优秀案例”,海洋所王凡团队自主建设完成的“基于北斗卫星的西太平洋实时潜标观测数据自动接收和分析系统”成功入选。“基于北斗卫星的西太平洋实时潜标观测数据自动接收和分析系统”攻克了深海观测数据长周期稳定实时传输的世界海洋观测难题,实现了10套潜标深海数据的同步实时传输,基于北斗卫星提高了深海大容量数据实时传输的安全、自主和可控性,并首次融合感应耦...
距2月上旬论文发表已半个多月,厦门大学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宋希坤博士和中科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研究员彭晓彤还会不时收到来自世界各地的记者们的邮件。从《自然》等学术期刊到社会媒体,他们近期的发现引起了很多人对海洋环境保护的关切。
2021年2月21日中山大学第一批学生返校,这意味着大学正式进入开学季。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背景下,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大学校长罗俊连日来围绕学校疫情防控、开学工作部署、重点平台建设等多项工作忙碌起来。作为全国人大代表,他也在为即将召开的全国两会做积极准备。
2021年1月14日,我国首套具有长期、定点、智能剖面观测功能的超大型三锚式浮标综合观测平台(简称“三锚平台”)在我国东海海域成功布放,正式加入中国科学院近海海洋观测研究网络东海海洋观测研究站观测阵列。该设施的投入运行结束了我国近海海域缺少长期、定点、实时进行剖面水体观测设施的历史,大大增强了东海站的组网观测能力,提高了观测参数的丰富度,将为海洋科学研究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作用。
2020年12月29日,科技部公布了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择优建设名单,依托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建设的西沙海洋环境观测研究站(简称“西沙站”)入选。至此,南海海洋所共有3个野外台站纳入国家野外站序列,还包括广东大亚湾海洋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海南三亚海洋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科技支撑条件进一步夯实。
2019年12月25日,由广州能源所研发的我国首台波浪能供电观测浮标“海聆”,搭载多种海洋观测仪器开展应用示范,投放于珠海大万山海域,至今已实现在开阔海域全系统无故障连续运行满一年,标志着我国在海洋观测原位供电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
2020年12月1日至2020年12月17日,由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组织、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东海研究站参与的“深海一号”暨“蛟龙”号综合海试航次——第三段南海规范化海试试验任务顺利完成。东海研究站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基于深海潜器平台的海底底质精细结构原位探测器的研究”(以下简称原位探测器)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声学原位测量下的基于深度学习网络的富钴结壳识别技术研究”项目顺利完成了搭载试验并取得...
近日,由中国电子学会、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无锡市人民政府主办,江苏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教育培训中心、中科智库物联网技术研究院策划执行的“海创江南”物联网创新创业大赛高校专场暨全国“物联网+”大学生科技项目创新大赛决赛评审结果出炉,中国海洋大学“基于Ipv6的海洋环境感知物联网关键技术应用”项目以93分第1名的成绩荣获本次比赛唯一的特等奖。
北京时间2020年12月22日12时37分,由厦门大学、长沙天仪空间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简称“天仪研究院”)和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八研究所(简称“中国电科38所”)等单位联合研制的海丝一号卫星搭载长征八号运载火箭在文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卫星进入测控站覆盖区,遥测信号显示卫星工作正常,太阳翼、天线均展开正常,发射任务圆满成功。
12020年2月5日,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孙松研究员为首席科学家承担的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以下简称“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鳌山科技创新计划“近海生态灾害发生机理与防控策略”项目通过专家验收,并获评优秀。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理事长陈宜瑜院士、学术委员会主任管华诗院士出席项目验收会。来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学委会、暨南大学、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南海海...
2020年10月10日至11月28日,深海所组织了“奋斗者”号万米深潜航次。由深海所深海探测技术研究室与深海生物学研究室-微生物基因组学研究组联合研制的深海微生物原位富集与固定取样器(ISMIFF),搭载“奋斗者”号万米载人潜水器,在万米深渊连续四次进行原位大体积水体微生物分级过滤,分别进行原位RNA和形态固定。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