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海洋科学 >>> 海洋生物学 >>>
搜索结果: 271-285 共查到知识要闻 海洋生物学相关记录651条 . 查询时间(5.32 秒)
2017年7月24日至25日,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黄晖研究员应邀来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进行学术交流。交流期间,黄晖研究员做了题为“全球变化与环境压力对我国珊瑚礁生态系统的影响及其响应”的学术报告,对全球珊瑚礁现状、我国珊瑚礁面临的主要问题、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珊瑚礁生态系统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报告,并就相关问题与我所科研人员进行了交流和探讨。 访问期间,黄晖研究员参观了中国科学院牟平...
原甲藻是广分布的典型甲藻代表,而东海原甲藻在我国近海海域广泛存在,是赤潮主导物种,每年都爆发大规模赤潮,对我国海洋生态系统影响大,且易于室内培养、同步化效率高(室内培养和现场分别可达75%和60%以上),非常适合研究赤潮甲藻对环境因子的分子响应机制。
2017年6月,国际著名期刊《Geology》刊发了中国地质大学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李超教授团队的研究论文-寒武纪早-中期海洋氧化是否与动物多样性相耦合?(Coupled oceanic oxygenation and metazoan diversification duringthe early–middle Cambrian?)。李超教授为该论文的第一作者兼通讯作者。
近日,《Nature》旗下期刊《Scientific Reports》发表了我校海科院海洋生化实验室王长友副教授的研究成果《Interspecies Interactions Reverse the Hazard of Antibiotics Exposure: A Plankton Community Study on Responses to Ciprofloxacin hydrochlori...
近日,中科院海洋研究所软体动物多样性研究取得新进展,科研人员在马努斯弧后盆地水深1740米的热液区发现了软体动物腹足类一新属和一新种,填补了我国在此领域的研究空白。海洋研究所张树乾博士和张素萍研究员在对2015年中科院海洋先导专项马努斯热液航次采集的腹足类标本进行整理时,发现了形态特征特别的脐螺科Neomphalidae标本,其附着在黑色岩石上,形状如帽贝,但早期壳层仍保留着螺旋状,后足上具退化的...
近日,《自然·科学报告》(Nature Publication Group:Scientific Reports)刊出了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沙忠利研究组的最新研究成果“Cryptic diversity in the Japanese mantis shrimp Oratosquilla oratoria(Crustacea: Squillidae): Allopatric diversifica...
近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李莉研究员团队在渤海湾山东海域发现一个近江牡蛎自然种群,这是我国黄渤海区发现的唯一的连片近江牡蛎密集分布区。近江牡蛎Crassostrea arikensis为双壳类巨蛎属贝类,对温度、盐度和pH有广泛的适应性,是河口区大型特有贝类物种,也是我国牡蛎礁形成的主体物种,因其具有超强的污染物滤除功能,被称为海洋天然滤器。张玺等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调查发现北自辽宁鸭绿江口南至广西...
近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生物制品研究团队在改造有机铜农药方面取得新突破,合成了一系列结构新颖且具有显著活性的新型大分子铜制剂——壳聚糖席夫碱铜复合物,部分样品在低浓度下(200ppm)对辣椒疫霉病菌(Phytophthora capsici)抑制率可达100%,远高于市售产品噻菌铜等铜制剂。相关研究成果在高分子科学期刊《Carbohydrate Polymers》发表。
自然界典型微生物群落一般由少量丰富种和大量稀少种构成。丰富种基于丰度优势,通常在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中起重要作用,历来被认为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逐渐揭示出海洋微生物群落中稀少种也具备重要生态功能。另一方面,丰富种和稀少种子群落由于内在物种组成差异,构建机制可能不同。黄邦钦教授团队以东海和南海的微微型真核浮游生物群落为研究对象,采用454高通量测序技术,揭示了这...
2017年4月27日,Science杂志提前在线发表我实验室史大林教授研究团队的研究论文“The complex effects of ocean acidification on the prominent N2-fixing cyanobacterium Trichodesmium”。该研究以海洋生态系统中重要的“新氮”贡献者——束毛藻(Trichodesmium)为对象,通过系统性的实验室机...
Nature子刊Nature Ecology & Evolution日前以Article形式在线发表了海洋研究所刘保忠课题组参与完成的研究论文"Scallop genome provides insights into evolution of bilaterian karyotype and development",课题组郇聘副研究员为该文并列第一作者。本研究由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
长期以来,科学家普遍认为,相比全球其他区域,南极洲和南大洋的生物多样性保持得更好。不过,一个国际研究团队日前在美国《科学公共图书馆·生物学》杂志上报告说,事实可能并非如此。
2017年4月3日,国际生态与进化领域权威期刊Natuer子刊Nature Ecology & Evolution以Article形式在线发表了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物遗传学与育种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包振民教授领衔的国际研究团队的最新论文“Scallop genome provides insights into evolution of bilaterian karyotype and developm...
日前,由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杨红生研究员主编,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海洋牧场构建原理与实践》正式出版。为了进一步系统总结团队和其他同仁的研究进展,撰写了《海洋牧场构建原理与实践》一书,共12 章。本书重点介绍了我国海洋牧场建设的回顾与展望、海洋牧场的生产过程与承载力、海洋牧场的基本分类与功能设计、海藻床与海草场生境构建、海洋牧场关键设施设计与研制、资源关键种行为特征与驯化控制、海洋生物资源养护、海洋牧...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藻种质库科研团队与日本北海道大学Yotsukura教授合作,首次对中国栽培和野生海带群体进行了溯源研究,初步证实我国海带群体来源于日本北海道。研究团队利用高多态性微卫星(SSR)标记对我国代表性海带群体(栽培和自然群体),俄罗斯、韩国以及日本北海道的代表性自然群体进行了比较,发现我国群体的等位基因数、私有等位基因数、杂合度等参数显著低于日本群体。同其它群体相比,我国的海带群体...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