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地质学 >>> 勘查地质学 >>>
搜索结果: 61-75 共查到知识要闻 勘查地质学相关记录91条 . 查询时间(0.481 秒)
基于模式识别的状态监测方法是通过对已知数据进行训练获取系统的状态监测模型,进而根据模型对系统状态进行判别。模式识别方法可以分为有监督学习和无监督学习两类。在有监督学习中,学习机利用的是已知标签样本,而无监督学习中只关注未知标签样本(有标签样本是有对应的类别标签的数据,无标签样本是类别标签缺失的数据)。只使用少量已知标签样本,那么训练得到的学习模型不具有很好的泛化能力,同时造成大量未知标签样本的浪费...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组织专家对“九瑞示范区地质岩芯钻探与岩芯地质编录工作”进行野外验收。
近日,辽宁地质八队在本溪地区开展地质调查工作时发现一处大型镓矿,这在辽宁尚属首次。此次发现使辽宁已探明矿种由66种增加到67种。
2011年5月6日,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简称测试中心)2011年度工作会议举行闭幕会议。汇报交流分组讨论情况,通报表彰年度考核优秀职工和“十大优秀青年”,签订安全生产、综合治理、保密工作、党风廉政责任书,进行会议总结。测试中心主任庄育勋,副主任吴淑琪、宋其敏、罗立强、沈建明,及测试中心全体职工参加了会议。会议由沈建明副主任主持。中国地质调查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金发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参加了会议并...
记者2010年12月30日从中国第27次南极科学考察队获悉,北京时间12月29日19时,中国第27次南极科学考察队内陆队成功抵达昆仑站,再次登顶海拔4000多米的南极内陆“冰盖之巅”。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目前,科学家在南极洲冰层2438.4米(8000英尺)以下放置世界上最独特的观测台——“冰立方观测台”,用于探测发现来自太空的神秘微粒中微子。
记者从中国极地研究中心获悉,中国第27次南极科学考察队2010年12月5日顺利抵达南极中山站。
2010年11月18日,灾害风险综合研究计划国际项目办公室(IRDR IPO)在京挂牌。该办公室设在中国科学院对地观测与数字地球科学中心,是亚洲承办的首个国际科学联合会理事会(ICSU)大型国际计划办公室。
2010年11月15日,由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承担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2010年西太平洋科学考察实验研究共享航次,从青岛奥帆基地码头起航。该航次由“科学一号”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承担,预计航期两个月。
在搁置了近30年之后,中国有关专家重新建立起对中部原始林区神农架进行“野人”考察的研究组织,并正筹划对神农架“野人”进行一次大规模科学考察。
国家海洋局2010年10月9日宣布,为满足中国第28次南极考察越冬后勤保障工作需要,将在全国范围内面向社会公开招募长城站、中山站越冬考察队员。
在国家863项目支持下,中国科研人员成功绘制1:10万全南极洲土地覆盖图,这是世界首张南极土地覆盖图,也是中国自主掌握的首批关于南极洲的重要科学数据。
继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之后,我国计划在南极建立第4个科学考察站。
中国第四次北极科学考察队出色完成科学考察任务,2010年9月20日上午乘坐“雪龙”号极地科学考察船载誉凯旋,顺利返回位于上海浦东的中国极地考察国内基地码头。国家海洋局和上海市政府举行热烈欢迎仪式。
近日,由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承担的“973”计划项目“北半球冰冻圈变化及其对气候环境的影响与适应对策”启动。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