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地球物理学 >>> 固体地球物理学 >>> 地球动力学 地球重力学 地球流体力学 地壳与地形学 地球内部物理学 地声学 地热学 地电学 地磁学 放射性地球物理学 地震学 勘探地球物理学 计算地球物理学 实验地球物理学 固体地球物理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21-135 共查到知识要闻 固体地球物理学相关记录993条 . 查询时间(1.69 秒)
2022年2月18日,由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邱楠生教授作为项目负责人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中国东部深层高温地热的形成机制、分布特征和资源评价”启动暨实施方案研讨会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召开。该项目由北京大学牵头,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化集团新星石油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科学院大学等6家单位共同承担。
地震事件识别是地震监测业务的基础性工作,特别是随着大规模地震台站建设、海量地震数据汇聚以及地震预警的发展,从连续波形记录中自动识别出地震信号显得更加重要。然而,地脉动的存在可能会造成P波自动捡拾算法的误触发,这对地震事件识别工作提出了相当大的挑战。而且不同地区的地震常常呈现出独特的地震特征,所以目前的地震识别工作主要是依赖于人工完成。因此在海量地震数据时代,开发高效、高精度、通用的地震自动检测算法...
近日,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双星与变星研究团组李临甲博士和钱声帮研究员对一颗c型天琴RR型变星剑鱼座BE的脉动特征进行了研究,发现其脉动存在显著调制现象,表现为周期约为8年的准周期性变化以及突变。结合其它相同类型变星的脉动特征,研究人员提出造成其调制现象的物理机制是类太阳磁场活动与发生在氢氦电离包层中的宏观湍流共同作用的结果。这意味着剑鱼座BE是一颗非常特殊的样本,对了解这类变星的内部结构和演化状态...
2022年2月19日,由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李根生院士负责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干热岩地热资源开采机理与方法”启动暨实施方案研讨会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召开。
“城市热岛”是城市化进程所伴随的城市区域温度升高、湿度降低的现象,城市区域内的生态系统和居民均会受到该现象不同程度的影响。合理布设城市绿地是减缓“城市热岛”强度、改善局地热环境的最为可持续的方法。前人针对绿地对热环境的改善做了大量工作,但在街区尺度上探讨绿地与微地形的配合对于局地小气候的影响方面还十分有限。
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充分利用了城市空间资源,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然而,历次大地震震害调查表明地下结构面临较大的地震灾害风险。国内外的研究学者针对著名的1995年阪神地震中大开车站地震破坏案例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然而大多数的研究都没有实现对大开车站倒塌演化全过程的模拟;结构的承载能力通常具有一定的冗余度,某一结构构件实效会引起结构性能的退化,以往的研究中未给出大开车站性能退化过程,因此对于其破...
汶川地震发生时,已经拿到硕士研究生录取通知书的惠迎新,正在进行本科毕业设计。地动山摇的那刻,他脑海里闪过一个念头:若有机会,将来一定要从事抗震方面的研究,减少地震灾害给国家带来的巨大损失。
气象观测显示,台湾降水随着全球变暖从20世纪20年代末到21世纪初呈下降趋势。然而,目前尚不清楚台湾降水减少趋势是否与全球升温有关。中科院地环所树轮实验室利用树木年轮宽度和稳定氧同位素指数重建了台湾1259-2006年降水变化历史(图1),该重建序列可以反映东亚低纬度地区的降水变化。
地震发生后,精密测量院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地震与地球内部物理研究部第一时间协调组织科研团队开展余震监测工作。2022年1月9日,由曾祥方研究组的博士包丰和博士生林融冰携带第一批仪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当晚即在地方单位协助下开始观测。作为地震中的逆行者,野外观测队伍克服海拔高、天气严寒等困难,直面余震以及次生灾害带来的人身安全威胁。经过多日连续艰苦工作,架设完成了多台分布式光纤地震解调仪...
2019年4月10日,事件视界望远镜国际合作组织(EHT)宣布得到了第一张黑洞(M87)照片。这张照片的中心是一个近似圆形的黑暗区域,该区域被一个发光的亮环包围。中间的黑色圆圈是由于黑洞的存在导致的,发光的亮环则来自黑洞周围的“吸积流”气体。那么,吸积流的本质是怎样的呢?上海天文台的袁峰研究员课题组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研究,发现该吸积流中磁场很强,属于磁主导的“疯狂”吸积流。该成果2022年1月20日...
2022年1月8日青海门源6.9级地震发生后,兰州大学与甘肃省科技厅高度重视,科技厅社发处与兰州大学地质科学与矿产资源学院领导商议后,派袁道阳教授带队,会同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中山大学和青海省地震局相关科技人员和研究生等10余人当天赶赴震区,对本次门源6.9级地震地表破裂带、发震构造和震害等进行了现场考察,取得了重要阶段性成果。
近日,中国地震局、中国科协联合制定的《“十四五”防震减灾科普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正式发布。这是中国地震局首次与中国科协共同谋划防震减灾科普领域的顶层设计,也是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提升全民防震减灾科学素质的重要举措。
除了古建筑、交通基础设施,项目成果业已应用于许多其他民生工程,如中小学校舍、医院等重要建筑的隔震加固工程,以及高层隔震住宅区的建造工程。各类别的项目合计已有60余项,总建筑面积约336万平方米,直接经济效益达到15.4亿元。
在历次地震中,医疗设施的损伤使得医院的功能恢复能力较差。由于医院功能的损失,对应急救援产生了深远影响,因此有必要从地震损伤、功能损失等方面对现有的医疗系统进行评价,确定其抗震韧性水平,明确其抗震薄弱环节,为实施韧性提升方案提供数据支撑和决策支持。而现有研究中对于抗震韧性的量化分析还相对较少,大部分评价方法都是定性分析或半定量分析。本文提出一个用于量化医疗系统抗震韧性的评价框架,并以某医院为例,验证...
近期,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选址和日冕观测组硕士研究生周承瑞等人通过多波段高分辨率观测数据,分析了一个扇面-脊(fan-spine)磁场位形下由于磁拓扑改变导致感应暗条爆发的观测现象,发现了磁内爆可以作为感应暗条爆发之间的一种物理联系。相关研究成果于12月9日发表在国际天文学期刊《天体物理学杂志》(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上。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