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大气科学 >>> 大气物理学 >>>
搜索结果: 136-150 共查到知识要闻 大气物理学相关记录653条 . 查询时间(4.046 秒)
北极被认为是全球气候变暖的放大器,而同在北半球且作为地球第三极的青藏高原也具有强于同纬度地区的气候增暖现象。两个地区都具有丰富的云层覆盖,并且在全球变暖背景下都可能遭受降雪或冰盖减少的影响,使得地表反照率发生变化进而造成的气候正反馈效应将扩大两个地区的未来气候变暖。
吸湿性是大气颗粒物最重要的理化性质之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气溶胶颗粒的液态水含量、相态、化学反应活性、光学性质和云凝结核活性等,从而影响其环境和气候效应。近日,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有机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彭超博士(合作导师:唐明金研究员)系统评述了我国对流层气溶胶的吸湿性和云凝结核活性,该文章11月18日在线发表于Atmospheric Chemistry and Physics。
2020年11月18日,科睿唯安发布了2020年度“高被引科学家”名单。大气所共5位科学家入选,他们分别是(按姓氏拼音排序):
大气气溶胶是指大气中悬浮着的各种固体和液体粒子,具有复杂的物理、化学、光学特性和较大的时空差异。综合探测气溶胶特性是减小气溶胶环境与气候效应不确定性研究的基础。目前,针对华北、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的研究已有许多,在大气污染问题同样严峻的华中地区,相关研究涉及甚少,观测研究华中重点区域气溶胶综合特性及其闭合关系,将弥补该区域气溶胶特性研究的不足,为大气污染防治提供研究支撑。
近日,研究人员对1850年至2500年全球气候进行了模拟,发现即使人为导致的温室气体排放能够降为零,在此后的几个世纪里,全球气温可能仍会继续上升。相关论文刊登于《科学报告》。
青藏高原位于副热带欧亚大陆的中东部,平均海拔超过4000m,是海拔最高的高原,素有“世界屋脊”,“亚洲水塔”和“地球第三极”的美誉(图1)。同时,高原的热力强迫和机械强迫对亚洲季风系统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并对周边地区乃至全球的水资源及生态系统产生重大影响。
四川盆地由青藏高原、大巴山、华蓥山、云贵高原环绕而成。盆地内人口众多,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不断推进,常年静风、高湿的气候特征使得盆地内的污染物难以向外输送,因此,四川盆地成为中国空气污染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
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活动产生大量温室气体和气溶胶,造成地球系统能量收支不平衡,全球正在加速变暖。地貌由绿变黄,森林大火蔓延,冰雪融化导致海平面高度升高……进入地球系统总能量的93%通过海气界面热通量形式被海洋表层吸收,进而被海洋环流运输、迁移并存储在海洋内部。
中国地表臭氧(O3)和细颗粒物(PM2.5)污染是中国当前两大空气污染难题。城市地区人口密集,而非城市地区多为植被覆盖;那么,我国地表O3和PM2.5浓度在城市与非城市地区究竟有怎样的时空差异呢?
2020年10月28日,由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刘毅研究团队牵头,规划院副院长唐小平参与完成的研究论文《Large Chinese land carbon sink estimated from atmospheric carbon dioxide data》(《基于大气二氧化碳数据的中国大尺度陆地碳汇估测》),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Nature》(《自然》)在线发表。
巴基斯坦降水比较稀少,年降水量小于250毫米的地区占全国总面积的四分之三以上。巴基斯坦的农业人口约占全国人口的66.5%,降水对农业发展有重大意义。因此,巴基斯坦是一个对降水变化非常敏感的国家。
2020年11月3日,何梁何利基金2020年度颁奖大会在北京举行。共有52位中国科学家荣膺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奖,其中“科学与技术成就奖”2位,“科学与技术进步奖”30位,“科学与技术创新奖”20位。中国科学院此次共有10位科学家获奖。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胡非研究员因其在湍流基础理论研究及其在大气污染和风能研究中的应用取得的突出成就,荣获2020年度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近日,我所分子反应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袁开军研究员、杨学明院士团队,与Bristol大学Michael N. R. Ashfold院士、Leeds大学John M. C. Plane教授合作,在水分子的光解动力学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发现了高振动激发的OH(X)产物,并建立模型讨论了水分子光解对大气辉光的贡献。地球的天空中不断地产生一种微弱的发光,称为大气辉光,这是由太阳辐射与高层大气中的原子和分子...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刘毅团队发现,我国陆地生态系统巨大的固碳能力在以往研究中被低估。10月29日,刘毅团队在《自然》上发表研究成果,认为基于大气温室气体浓度计算排放通量的方法体系将为我国“碳中和”核算和国际谈判提供科学依据。
闪电“先导”通过在强电场中击穿空气从而构建闪电的放电通道,根据放电极性的不同,闪电先导分为正极性和负极性,它们的形成和传输具有不对称物理特征,导致不同极性闪电的放电强度、发生比例、空间尺度等特征存在显著差别,从而在宏观上影响了全球大气电路平衡、中高层大气放电、电离层物理参量等。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