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天文学 >>> 射电天文学 >>> 射电天体物理学 射电天文方法 射电天文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06-120 共查到知识要闻 射电天文学相关记录232条 . 查询时间(1.489 秒)
青春心向党,建功新时代。5月3日上午,第十八届“新疆青年五四奖章”表彰暨交流分享会在新疆团校隆重举行,中科院新疆天文台探月工程团队获此殊荣。中科院新疆天文台射电天文研究室副主任、我国探月工程嫦娥四号任务VLBI测轨分系统南山测站指挥马军代表团队领取荣誉并做交流发言。5月4日-5日,获奖团队代表走进新疆团校、自治区金融系统单位等地,和新疆各战线广大青年人员分享奋斗的青春。
2019年4月26日,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英文缩写LHAASO,中文音译“拉索”)首批探测器正式投入科学观测,来自中国、美国、日本、德国等多国专家学者参加了4月25日至27日的LHAASO科学观测启动暨多信使天文国际研讨会,我校研究生院院长、宇宙线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单增罗布教授,理学院副院长、宇宙线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陈天禄教授应邀参加了研讨会。
近期,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陈孝钿、邓李才研究组和北京大学王舒研究组基于经典造父变星构建了一个稳健的银河系盘模型,给出了银河系翘曲结构的直观三维地图。造父变星是一类中等质量的年轻脉动变星,由于它们的脉动周期和光度严格相关,因此是天文学中基本的距离测量标尺,可以用于精确测定距离,从而为我们提供了精确构建银河系三维图像的独特机会。该项研究发现距离银河系中心越远,造父变星就越偏离银盘面,整体呈“S”型;同...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研究员、副台长、学术委员会主任袁峰在该讲座上介绍,直接观测到黑洞相当于是给弯曲的时空拍照,需要望远镜有很高的分辨率。如果采用毫米波望远镜观测,根据公式测算,它的口径需要达到“地球直径”一样的长度。如果用光学望远镜需要达到几公里的口径,红外望远镜需要达到10-100公里口径。而人类目前建造最大的望远镜是口径只有500米的射电望远镜,位于我国贵州。
2019年3月15日上午,喀山联邦大学科学研究实验室主任玛拉特·明格利耶夫,圣拉斯拉坦600射电望远镜负责人尤利娅·索特尼科娃,剑桥大学卡文迪什实验室天体物理学组高级研究员弗拉迪斯拉夫·斯托利亚罗夫受邀到我校物理学院,交流俄罗斯射电天文的最新研究成果。玛拉特·明格利耶夫在此次交流报告中谈到了俄罗斯射电天文的现状,现代射电望远镜的基本构造及其研究成果。同时介绍了用RATAN-600射电望远镜长期监测...
云南天文台研究人员最新发现,脉冲星的磁层在引力波穿过时,可能会释放大量能量。国际期刊《天体物理杂志》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李惠泉和王建成的这一研究成果,首次探讨了引力波对致密天体磁层的影响,为寻找引力波的观测效应提供了新途径。王建成研究员介绍说,他们通过计算发现,当引力波源非常靠近脉冲星时(例如0.01秒差距),磁层的能量释放率可达到脉冲星的射电光度,并在比较极端的条件下,能达到快速射电暴...
近期,国际天体物理杂志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李惠泉和王建成的研究成果:脉冲星的磁层在引力波穿过时,可能会释放大量能量。当引力波源非常靠近脉冲星时(例如0.01秒差距),磁层的能量释放率可达到脉冲星的射电光度,并在比较极端的条件下,能达到快速射电暴的光度。这项研究首次探讨引力波对致密天体磁层的影响,为寻找引力波的观测效应提供新途径。
日前,北京师范大学天文系何香涛教授、副系主任吴江华教授一行7人赴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下称南京天光所),就北师大与南京天光所共建的1.9米光学望远镜的技术方案进行了磋商。会上,天文系付建宁教授代表天文系对望远镜的科学研究和技术需求做了详细说明,天光所报告了望远镜的几种候选设计方案。双方就望远镜的设计方案和几项关键技术指标进行了详细讨论,达成了一致意见。会后,天文系教师在南京天光所同行的陪同下,参...
快速射电暴是最近几年最受关注的天文现象之一。自Duncan Lorimer等人于2007年在帕克斯(Parkes)64米射电望远镜的数据库中发现第一个快速射电暴FRB 010724(亦称Lorimer burst)以来(Lorimer et al. 2007, Science),在全球诸多射电望远镜的努力下,如今这类新的天文现象的观测样本数量已经达到上百个。随着对其中一例具有重复爆发的快速射电暴(...
快速射电暴是最近几年最受关注的天文现象之一。自Duncan Lorimer等人于2007年在帕克斯(Parkes)64米射电望远镜的数据库中发现第一个快速射电暴FRB 010724(亦称Lorimer burst)以来(Lorimer et al. 2007, Science),在全球诸多射电望远镜的努力下,如今这类新的天文现象的观测样本数量已经达到上百个。随着对其中一例具有重复爆发的快速射电暴(...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15日透露,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搭载的伽马暴偏振探测仪(简称“天极”望远镜)已完成伽马射线暴瞬时辐射的高精度偏振探测,实现预定科学目标,相关成果于1月14日在线发表在国际重要学术期刊《自然·天文学》上。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一向高度重视空间应用能力建设。天宫二号是我国首个真正意义上的空间实验室,于2016年9月15日成功发射后,共计开展了14项空间科学与应用任务,其中包括中欧科学家联...
近期,国际天体物理杂志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Supplement Series 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袁尊理、王建成与合作者(英国布里斯托大学教授Diana Worrall、南京大学副教授张彬彬等)的研究成果,该项研究基于一个强有力的统计学方法,可靠地估算了活动星系核中射电核的光度函数。这项研究对于理解活动星系核(AGN)的射电活动、喷流触发以及黑洞吸积物理具...
近期,国际著名天体物理杂志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Supplement Series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袁尊理、王建成与合作者(英国布里斯托大学Diana Worrall教授、南京大学的张彬彬副教授等)的研究成果,该项研究基于一个强有力的统计学方法,可靠地估算了活动星系核中射电核的光度函数。这项研究对于理解活动星系核(AGN)的射电活动、喷流触发以及黑洞吸积物...
2018年10月29日,装载着“极光计划”的立方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入轨;11月6日,探测器首次加电并自检成功;12月18日,第一次开启高压进入运行模式,成功探测到了空间X射线和带电粒子触发的径迹,说明探测器工作状态正常,验证了新一代偏振探测技术应用到空间天文中的可行性。“极光计划”是由清华大学牵头研制的空间天文X射线偏振探测实验,采用了新一代的核探测技术,试图打开天文X射线偏振观测这一封...
科睿唯安(Clarivate)最近公布了2018年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名单,西安交大共4名教授入选。其中,能动学院郭烈锦院士、理学院丁书江教授、材料学院马伟教授三人入选交叉学科领域的高被引科学家名单,人居学院程海教授入选地球科学领域高被引科学家名单。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